“装夜景灯的事,我看行,既能保证群众安全出行,又能提升村庄的整体形象,咱们家家户户出点钱,把桥、把路扮亮堂。”近日,在寿宁县平溪镇东木洋村双凤桥畔,一场特殊的“微心愿座谈会”热闹开聊。 平溪镇组织委员叶韩昆组织村两委、网格员与乡贤围坐在桥头,村民提出的“给桥装夜景灯”心愿刚说出口,乡贤们便主动认领。没几日,东木洋村的夜浸满浪漫——村道镀上一层暖光,村子被霓虹灯照亮,吸引众多周边村子群众前来“打卡”。 在平溪镇,“桥”是村民常来常往的地方,更是集民意、聚民心的“连心站”。就像东木洋村,村民有事没事总爱往桥上去,唠唠家常、说说心事。今年以来,靠着这“桥畔话心愿”的默契,村里面貌焕然一新:村口多了爱心打卡点,风车步道蜿蜒其间,绣球花口袋公园里花团锦簇;废弃的垃圾焚烧炉被巧妙地改造成“海绵宝宝”造型,童趣十足;小树林成了亲子乐园,纱幔亭下常能听见村民的笑谈…… “做这些不是为了吸引多少外乡游客,主要是让咱乡镇的村民有个舒心的去处,也让大家的心贴得更近。”叶韩昆说。今年以来,东木洋村依托平溪镇党委提出的“一水相连‘三争’示范带”建设,由村党支部牵头,举办了别开生面的乡村音乐会。通过用好“逢三进格”机制,以“桥畔话心愿”为纽带,凝聚大家的想法,村里巾帼志愿队煮起特色美食,党员先锋队忙着布置活动现场,银发贡献队自发在一旁维持秩序,个个忙得热络。这场音乐会吸引了上千名观众,不仅热闹,把全村人的距离拉得更近了。 如今,“桥畔话心愿”已不只是东木洋村的“专利”。平溪镇的溪底、南溪、燕窠、龙头坑等村,也结合“逢三进格”机制,逐步借鉴这种交流方式,大家在桥畔聊需求、议办法、齐出力,渐渐形成“党建聚力为民共建美好家园”的浓厚氛围,也为平溪镇“一水相连‘三争’示范带”建设筑牢基础,更激发每个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合力为美丽乡村添彩。(闽东日报 茹捷 吴美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