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福安市聚焦群众需求,整合优质资源,创新构建“1个组织架构、1张服务网络、2项服务清单、5条融合路径”的“1125”文明实践体系,着力把文明实践阵地建设成为学习传播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阵地、培育时代新人和弘扬时代新风的精神家园,让文明实践的脉搏与百姓生活同频共振。 建立“1个组织架构” 实现文明实践全覆盖 以全市为整体,市、乡、村三级为单元,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按照“有阵地、有队伍”的“七有”标准,在全市22个乡镇(街道)、487个村居(社区)建立起“全市覆盖、出户可及、群众便利”的文明实践阵地网络。出台福安市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建立志愿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立文明实践志愿“益栈”,首创志愿服务积分兑换体系,设立志愿服务积分线下兑换平台,有效激发广大群众参与热情。深化文明实践结对共建活动,推动优质资源下沉乡村。如,溪潭镇爱故乡书院文明实践点通过与各类团属青年社会组织合作,建立“社工+青年志愿者”服务体系,精准对接乡村儿童成长需求,联动高校与文化机构,为乡村儿童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溪潭镇爱故乡书院组织开展“阅读·乡韵里的春天”读书月活动。福安市委宣传部(文明办)供图 打造“1张服务网络” 聚合文明实践驱动力 福安市以打造“扁平化”文明实践队伍为导向,打好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组合拳”。建立“1+8+N”志愿服务体系,组建福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发挥统一指挥、统一领导、统一调度作用,调整充实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助学支教、医疗健身、科学普及、法律服务、卫生环保、扶危帮困等8类专业志愿队,实施人才培养创新,将非遗传承人、返乡大学生、本地乡贤等纳入志愿服务队伍,鼓励社会组织成立“福安市职工志愿者服务队”“福安爱故乡书院志愿服务队”等N支社会志愿服务队伍。截至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队伍2456支,登记志愿者11.4万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189万小时,形成“总队指导、分队参与、小队落实”立体化志愿服务体系。 明确“2项服务清单” 书写文明实践新答卷 福安市大力探索文明实践规范化、精准化、数字化发展,以数字赋能,上线“志愿福安”点单派单小程序,聚焦群众理论知识、精神文化、社会治理等各项需求,建立群众需求、服务项目“两项清单”,按照制单网络化、点单简易化、派单程序化、考核专业化标准,推行“派单与点单相结合、任务与志愿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模式,重点开展“四下七送”文明实践活动,连续31年组织开展福安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服务活动,成为福安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品牌。 溪柄镇下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乐器老师在古民居开展乐器表演活动。福安市委宣传部(文明办)供图 探索“5条融合路径” 赋能文明实践新模式 福安市始终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阵地资源整合到位、体制机制健全到位、服务群众精准到位”的工作要求,在打造理论宣讲品牌、推动文明实践阵地融通、文化传承融合、深化志愿服务、助推基层治理等方面下功夫,不断增强群众在文明实践中的获得感、幸福感。 探索“理论+实践”融合,创新基层宣讲模式。重温深学习近平总书记32次深入福安调研留下的爱民足迹、殷切嘱咐以及“全家福安”的美好祝福,汇编“七到坂中”“四进坦洋”等足迹故事,组建“全家福安”宣讲轻骑兵等队伍,开展千场宣讲覆盖8万余人次。探索建立关键少数示范讲、先进模范生动讲、非遗传承趣味讲、畲歌畲语贴心讲的“四讲”新模式,融合乡间茶话、畲语快板、福安评话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福安评话表演。福安市委宣传部(文明办)供图 探索“阵地+实践”融合,创新文化服务平台。创新推进文明实践站点“书院化”建设,整合宗祠、古民居、廊道等场所资源,采取“文化书院+实践点”或“实践点+书院功能”模式,实现“一址多用”的资源高效利用。溪柄镇紫阳书院改造古民居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开展家风家训、摄影书画展示、国学交流、经典诵读等传统文化传承活动,打造“红色溪柄·楼下有请”民俗文化旅游一台戏,促进文明实践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 溪柄镇志愿者在斗面纪念馆开展红色故事宣讲活动。福安市委宣传部(文明办)供图 探索“传承+实践”融合,创新文化传播模式。深挖福安“福、畲、茶、古、廉、红”文化资源,探索“文明实践+”多元模式,形成文明实践提质培优工程精品线路。溪柄镇依托斗面村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斗面”研学路线;穆阳镇整合仰止祠、石马兜历史街区、乡村学校少年宫等历史街区资源,打造“幸福穆阳娃”青少年校外课堂品牌;福文化展示馆文明实践点融合特色“福”文化、“非遗技艺体验”,打造一站式体验场景,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 福安市实验小学南湖校区郑瑞云老师走进穆阳镇仰止祠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福安市委宣传部(文明办)供图 探索“志愿+实践”融合,创新志愿服务项目。聚焦群众需求,打造特色志愿服务品牌,创新推出“文明福递”“社区春晚”“全家福安·艺起唱”“安小检·福娃卫士”等70余个优质项目,形成“一镇一品牌”格局,推动文明实践活动项目化、专业化、品牌化。2024年以来,累计开展志愿活动4900余场,让文明实践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探索“治理+实践”融合,创新社区共建路径。福安市以推进文明实践为切入口,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与社区治理同频共振,推动社区治理优化提档升级,实现文明实践“微服务”撬动社区治理“大能量”。阳春社区创新“1226”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模式,充分运用社区居民楼之间的公共廊道,划出社区议事亭、青少年之家等不同主题活动区域,让文明实践站成为群众协商议事、沟通交流的基层阵地,协调解决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立面改造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形成居民自治的“阳春路径,曾获评“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阳头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带领小小志愿者走进阳春社区,开展感恩敬老主题教育活动。福安市委宣传部(文明办)供图 (福安市委宣传部(文明办)罗意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