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旗帜,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各方面工作的根本准则,是我们党新时代进行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和取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资 讯 

“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即时 | 2024-03-11 14:30

2023年5月30日,观众在中国国家版本馆西安分馆内参观“丝绸之路版本展”。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并阐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揭示了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也揭示了党推动理论创新和文化繁荣的必由之路。

“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鲜明提出“两个结合”重大论断。

立足恢弘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两个结合”帮助我们真正理解中国道路。

这是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

“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朱熹园的一席话,发人深思。

64eced58f3e6101f8f8742f39e3755ea.jpg

2023年11月7日,游客在良渚博物院内参观。2019年7月,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

党的二十大前夕,重大文化工程《复兴文库》一至三编出版发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序言中指出要“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光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基因,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第二个结合”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2023年6月30日,中央政治局就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进行第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聚变为新的理论优势,不断攀登新的思想高峰。”

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取得重大成就,能够领导人民完成中国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并不断结合新的实际推进理论创新,使党掌握了强大的真理力量。

踏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走前无古人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如何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以中国理论指导新时代中国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殷墟考察时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这个民族还会伟大下去的。”

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

历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明,“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坚持了“两个结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两个结合”,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思考,提出了许多重大论断、重要思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

574e082be2347e8d587a07eaf12d4e42.jpg

2022年10月1日,观众在“筑梦——我们的新时代美术摄影作品展”上观看油画《“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新华社记者 潘旭 摄

2021年“七一”前夕,党中央首次颁授“七一勋章”,标志着我国功勋荣誉表彰制度全面落地。

礼序乾坤,乐和天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思想源泉。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要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把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金融系统注入传承传统、积极向上的文化基因,也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指明了提升金融软实力、建设金融强国的前进方向。

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清晰标定: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

习近平文化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之理”,使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充盈浓郁的中国味、深厚的中华情、浩然的民族魂。

2023年4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在全党展开,“一场新的学习竞赛”拉开帷幕。

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有了文化主体性,文化自信就有了根本依托,一个民族就能焕发出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对“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论述不断深入,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我们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两个结合”先后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和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我们党在新时代新征程掌握宣传思想文化上的主动提供科学理论指导。

d46ba86d48450ff6077487e27ece1d7e.jpg

参观者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展厅聆听工作人员讲解(2021年10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坚持“两个结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

2022年1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面对党内“关键少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使马克思主义呈现出更多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魂和根,理论创新之源才能越来越丰富,理论创新之力才会越来越强劲。

坚持“两个结合”,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七个着力”的要求,“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其中之一。

文脉绵延不绝,也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更好适应时代发展和人民需求。

“自己的宝贝还得自己识宝,自己不要轻慢了。”准确把握文化传承发展的内在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和原则方法,为新时代赓续中华文脉、发展中华文化指明了前进方向。

坚持“两个结合”,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2023年2月7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它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而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新征程上,更好坚持“两个结合”,以真理之光照亮奋斗之路,以复兴之志凝聚磅礴之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阔。

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闭幕 习近平等出席

即时 | 2024-03-11 11:29

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闭幕

习近平李强赵乐际蔡奇丁薛祥李希韩正出席

王沪宁发表讲话

2d6fe1d848dae46da8557162b95c8526.jpg

3月10日上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这是习近平、李强、赵乐际、蔡奇、丁薛祥、李希、韩正在主席台就座。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3月10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闭幕。会议号召,人民政协各参加单位、各级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不断开创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新局面。

会议由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主持。全国政协副主席石泰峰、胡春华、沈跃跃、王勇、周强、帕巴拉·格列朗杰、何厚铧、梁振英、巴特尔、苏辉、邵鸿、高云龙、陈武、穆虹、咸辉、王东峰、姜信治、蒋作君、何报翔、王光谦、秦博勇、朱永新、杨震在主席台前排就座。

习近平、李强、赵乐际、蔡奇、丁薛祥、李希、韩正等在主席台就座。

上午9时,闭幕会开始。王沪宁宣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应出席委员2162人,实到2085人,符合规定人数。

会议通过了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关于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关于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报告的决议、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关于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政治决议。

王沪宁在讲话中说,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是一次高举旗帜、真抓实干、团结奋进的大会,汇聚了正能量、提振了精气神。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出席大会开幕会和闭幕会,看望委员并参加联组讨论,同委员们共商国是。全体委员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联组会等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认真审议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情况报告等文件,积极建言资政,广泛凝聚共识,取得丰硕议政成果。全体委员高度评价过去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勇毅前行,圆满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引领“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奋勇前进。全体委员更加深刻地领悟到“两个确立”对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王沪宁表示,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7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政协积极投身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探索改革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走过了辉煌历程。人民政协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发扬优良传统,牢记政治责任,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始终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下谋划和开展工作,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履行职能、凝心聚力。要提高政治站位,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政协工作中、体现在实际行动上,团结引导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要聚焦重点任务,以高质量建言助推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大团结大联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泛凝心聚力。

王沪宁表示,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把实干、责任、担当书写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出席闭幕会的领导同志还有:马兴瑞、王毅、尹力、刘国中、李干杰、李书磊、李鸿忠、何卫东、何立峰、张又侠、张国清、陈文清、陈吉宁、陈敏尔、袁家军、黄坤明、刘金国、王小洪、王东明、肖捷、郑建邦、丁仲礼、郝明金、蔡达峰、何维、武维华、铁凝、彭清华、张庆伟、洛桑江村、雪克来提·扎克尔、吴政隆、谌贻琴、张军、应勇等。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列席闭幕会。外国驻华使节、海外华侨等应邀参加闭幕会。

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闭幕。

好好学习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实践故事

即时 | 2024-02-28 09:53

“中华民族自古就把旅游和读书结合在一起,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为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

一幅景、一场秀、一件物、一杯茶……新春伊始,行走在广袤中国大地上,感受千年文脉的深厚底蕴,倾听“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实践故事。

特色文化旅游点亮春节市场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习近平

大年初八,江西省井冈山市神山村暖阳高照。

82岁的老支书彭水生招呼着远道而来的游客,热情安排旅游路线:上午穿越青翠竹林,追寻红军足迹重走挑粮小道,中午体验客家民俗打糍粑,下午到无名红军烈士墓园感受先辈精神,晚上一边烧烤一边欣赏星空夜景。

“旅游景点要想吸引游客,必须有文化特色。‘红色’和‘绿色’就是神山的特色。”彭水生说。

be1f6e3fb335d8584452e7dd0fef5c30.jpg

2月2日,神山村群众一同打糍粑准备迎接南方小年。(受访者供图)

“戴上麦克风,我们是红色讲解员;拿起产品,我们是农产品推介员。”正在神山村土特产店忙碌的彭小华笑着说,自从家乡开始发展旅游产业,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全村人共下“一盘棋”,将“红色”与“绿色”有机融合,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打造红色研学品牌、把红色印迹串珠成线形成旅游精品线路。

“日日新,月月异,羊肠道,变街衢。串景点,连景区,深融合,游全域……”2023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是2015年的近11倍。

白色,是冬季内蒙古呼伦贝尔主色调。在这个梦幻般的冰雪童话世界,“90后”鄂伦春族小伙杜金有一段梦幻般的经历。

一个多月前,杜金作为鄂伦春族青年代表在哈尔滨中央大街进行民族文化展示时,将珍贵的传统狍角帽赠送给一名小女孩,小女孩又转赠给博物馆,希望更多人了解鄂伦春文化。

这段故事在网上引发众多关注,短短三天,就有超过6000名游客打卡“狍角帽”的新家。

就这样,杜金成为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火炬手和今年呼伦贝尔旅行推荐官。

“当时真的特别激动,觉得自己就是冰雪文化的代表,希望能够传递这份阳光、运动、健康和希望。”杜金说。

07946fcc6d3dfeb1673f2c9ad004130c.jpg

2月3日,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举行的“十四冬”火炬传递活动上,路边群众挥手欢呼。新华社发(康文魁摄)

这个春节,作为呼伦贝尔旅行推荐官的杜金十分忙碌,在家乡向游客介绍鄂伦春族冰雪文化。“除了民族传统运动外,今年还新增了面向所有游客的雪地骑射原野赛、鲜卑古道探秘定向越野赛等,丰富游客的冰雪文化体验。”他说。

“借着‘十四冬’的契机,呼伦贝尔市举办了冰雪‘那达慕’、冰雪‘伊萨仁’、冷极马拉松等161项文旅活动,让游客观赏体育盛会的同时,参与并了解呼伦贝尔各民族的特色冰雪文化。”呼伦贝尔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副局长杨红介绍,春节期间,呼伦贝尔市累计接待游客110.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66亿元,是去年同期的11倍。

在旅游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习近平

大年初一,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早上八点半刚开门,就迎来无数游客。

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文物保管部部长余健和值班的同事们,坐在文物保护与修复馆的工作台前,仔细清理着新出土的青铜器上的泥土和锈蚀。

在这个“开放式厨房”一样的修复馆内,仅隔一道玻璃,游客可以“先睹”新出土文物,现场观看修复过程。

“这种‘开放式’修复方式,是我们遵循总书记‘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指示的实践,游客反响热烈。”余健介绍,2020年9月三星堆遗址启动新一轮考古发掘时,考古学家和文保修复师们就开始思考如何满足公众对新出土文物的好奇。2021年12月,博物馆有了这一创新性举措。

这些年,三星堆博物馆一直探索如何把中华文明历经沧桑留下的最宝贵的东西用鲜活的方式展示给游客。

甲辰春节期间,博物馆推出新年大典系列活动,将园区龙年氛围营造与古蜀祭祀巡游表演结合,打造全新古蜀文化祈福盛典,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古蜀文化氛围,共计接待游客19.33万人。

bad1b20434d210a409fb222d30b17fcf.jpg

大年初一,三星堆博物馆的古蜀祭祀巡游活动。(三星堆博物馆供图)

大年初三,一场名为《贪壁传说》的皮影戏在孔府上演。在非遗匠人的演绎下,孔府内宅照壁上的戒贪图化为生动的皮影表达。

“我们从小就学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孔府皮影戏让我对诗礼传家的孔氏家风有了新认识。”观看演出的大学生骆心舍说,“孔府景区的特色文化活动,让原本停留在书本里、建筑上的传统文化活了起来,特别可知可感。”  

以《诗经》为主题的雅乐表演、灯火闪耀的尼山夜游季、汉服游园……山东曲阜三孔景区一直在创新“活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今年春节期间的明故城夜游、新春集市等年俗活动让三孔景区格外热闹。大年初一至初八,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近60万人次,同比增长10.9%。

“活化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提升全域旅游格局,曲阜将让更多游客感受儒家文化之美。”曲阜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孔凡波说。

6d2327d1a60dde8d6fb7a2f80733a127.jpg

春节期间,三孔景区内游人如织。(受访者供图)

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积极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具有自然山水特色和历史人文内涵的滨江城市、小城镇和美丽乡村”——习近平

大年初五,走进海南五指山下的黎族村庄毛纳村,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

村里广场上,村民王丽冰和姐妹们身着黎族传统服饰载歌载舞,手中的簸箕欢快地移动,里面的茶叶上下翻飞,黎族姑娘采茶炒茶的生动场景跃然展现,赢得游客阵阵掌声。

“来吧,大家一起跳起来。”随着祈愿健康平安、风调雨顺的黎族共同舞音乐响起,王丽冰和姐妹们热情地拉着大家共舞起来,现场一片欢声笑语。

“第一次在现场观看黎族舞蹈,浓郁的民族气息迎面而来,让人印象深刻。”来自河北省的游客边娜说,在毛纳村旅游,处处感受到黎族特色文化。

5b4c7678a2d0fa6d68836f9ebb4165f1.jpg

2月14日,游客与毛纳村的歌舞队员一起跳黎族共同舞。新华社记者郭程 摄

“雨林时光”大型田园实景演出,演绎出一幅民族文化、热带雨林、乡村田园交融的“富美乡村图景”;在热带雨林中进行的“雨林精灵”时装秀,展示古老与现代结合的精美黎锦服饰;早春茶开采节活动让游客感受采茶、制茶、品茶、煮茶的独特魅力……

“我们遵循总书记指明的乡村振兴方向,依托自然资源和黎族传统文化,加强文旅融合发展,这几年推出一系列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活动。”毛纳村党支部书记王有寿说,今年村里要新建树屋民宿、茶园观光栈道,进一步开发非遗文创产品,加快茶产业和文化旅游融合,让老百姓的日子更红火。

这个春节假期,“村超”解说员杨兵特别忙活。

家住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的杨兵,在天柱县一家银行工作,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只要有“村超”比赛,他都会从天柱驱车两个多小时回到榕江,进行赛事解说。今年春节,“村超”预选赛最后阶段的比赛从大年初四开始,将持续到正月十五结束,杨兵假期天天“泡”在赛场。

“这几天的比赛,我见证了‘村超’球场每天上万人次游客的热情,感觉非常振奋。”杨兵说,比赛间歇,侗族大歌、侗族琵琶歌、侗族多耶舞、苗族芦笙舞等民族文化节目轮番上演,游客、啦啦队员和球员一起手拉手跳舞,“‘村超’是足球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双重胜利,有力推动了榕江县的旅游业、农业等产业的发展”。

a371ced1f4721291be12724e7659cf4a.jpg

2月3日,音乐烟花秀在榕江县举办的贵州“村超村晚”上演(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刘续 摄

过去一年,在“村超”等文体赛事的带动下,榕江乡村旅游迎来“爆发式”增长,全县累计接待游客760.8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3.98亿元。

“‘村超’已经成为榕江乡村振兴的助推器,我们借助‘村超’的辐射带动效应,将体育文化与乡村旅游休闲、民族特色文化、乡村经济‘串珠成链’,推动文化、体育、旅游融合发展,促进美丽乡村建设迈上新台阶。”榕江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副局长杨璐说。(新华社记者 刘伟、童芳、罗羽、周慧敏、朱雨诺、张昕怡)

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即时 | 2024-01-26 11:29

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系列述评之二

8ed50b7f78b26e0a236161de5a6ec911.jpg

2024年1月21日,游客在豫园商城中心广场赏灯拍照。当日,2024上海豫园民俗艺术灯会正式亮灯。今年豫园灯会续写“山海奇豫记”,以“海经篇”为主题,生肖龙灯、海底世界、鱼群起舞、奇幻仙境等场景让游客在灯火绚烂的国风幻境中喜迎龙年新春。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物质文明极大发展,也需要精神文明极大发展。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要准确把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涵养民族精神力量,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

从“尔滨”爆火出圈到网红城市持续“上新”,从“萌娃大串门”到南北大联欢……2024年伊始,持续攀升的文旅消费热度,升腾着经济发展温度,向世界展现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气象。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

我们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不仅强调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而且认为精神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离开精神文明进步的单一物质文明发展,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不符合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

62a32062aa24afe7e15d01ddb3838449.jpg

2023年6月6日,游客在武汉市汉口历史风貌区巴公房子前拍照。随着汉口历史风貌区旧城改造城市更新项目的推进,风貌区内一座座老建筑被修缮、改造,融入现代生活,焕发新的生命。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反复强调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位置,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向更高水平。

自信中国,必胜信念更加坚定——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14亿多人迈入全面小康生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大精彩篇章同步书写,极大激发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中国人民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充分爆发出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

自强中国,奋斗精神更加昂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的同时,建成世界最大规模教育体系、社保体系,成为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国家发展“致广大”的壮美画卷里,勾勒出每个人“尽精微”的幸福坐标,凝聚起中华儿女锐意进取、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

100余年来党带领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40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的跨越式发展、新时代10余年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都充分证明,两个文明的发展互为条件、相互促进、不可偏废。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

一边是2500多年的古老街巷完整保存,一边是瞄准科技前沿的现代企业日夜繁忙。

“这里不仅有历史文化的传承,而且有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2023年7月6日,在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番话含义深刻。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紧密联系、互相影响、互为条件,统一于人的具体实践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在推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重大原则要求贯穿始终。

05f200d7397447720e4716e996f5f454.jpg

2023年11月28日,观众在天津数字艺术博物馆内参观“发现敦煌——敦煌艺术情景式特展”。特展按时间顺序分为“发现敦煌”“守护敦煌”“传承敦煌”三个部分,以数字艺术再现千年敦煌之美。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物质基础“搭台”,精神文化“唱戏”。物质文明的发展,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放眼广袤神州,承载着精神文明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全国已建成公共图书馆超3300个,文化馆、博物馆超1万家。目前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综合文化站和90%以上博物馆都实现了免费开放。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前提。没有新中国70多年发展积累的物质基础,没有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奠定的雄厚实力,就不会有人民群众精神殿堂的巍然屹立,精神文明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需求牵引供给、激发文化活力。经济多元化发展,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更高要求——

一家家演艺新空间蓬勃涌现,一项项跨界新玩法引领风潮,一批批艺术新作品轮番上演……“花式”创新的文化供给,不断满足人们更多元的精神需求。2023年北京等多地营业性演出场次、收入均创历史新高。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更加看重,对文化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文化需求高品质、个性化的特点更加明显。

文化“软实力”,提供“硬支撑”。以精神文明发展,增强物质文明建设内在动能——

从《觉醒年代》《长津湖》《山海情》等影视剧中汲取力量,以《领航》《我们走在大路上》等艺术创作激扬豪情……一批批优秀文化作品在产生良好经济效应的同时,凝聚起奋进新征程的强大精神力量。

以文立心,以文弘业。加快推进高水平文化建设、高质量文化供给,将加快释放消费潜力、扩大经济增长空间,更将进一步增强全民族的向心力、创造力,为我们战胜前进路上一切困难提供强大动能。

“国家强盛、民族复兴需要物质文明的积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华”

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需要以物质为基础,也需要用精神作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国家强盛、民族复兴需要物质文明的积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以更大决心、下更大力气推动“两个文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翻开“十四五”规划纲要,展望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位居前列,“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紧随其后。

越是接近目标,越需要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越需要增强人民力量、振奋民族精神。

我们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持续夯实民族复兴的物质基础;同时建设好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以文化繁荣兴盛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主动、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

22351f66ff13bc7e81856463c2ab63a7.jpg

2023年6月22日,农历五月初五,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村民在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蒋村龙舟胜会上划龙舟。蒋村龙舟胜会于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大力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强化“硬实力”,建成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贸易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农业强国;着眼“软实力”,建成教育强国、文化强国、网络强国、体育强国……放眼2035年,党的二十大明确的一系列奋斗目标,勾勒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美好图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

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要求我们全面增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同时把文化建设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支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丰富百姓衣食住行,落实《“强基工程”——文艺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行动(2023-2025年)实施方案》,鼓励“村BA”“村超”“村排”等基层体育运动广泛开展……

顺应人民群众改善生活品质、走向共同富裕的新期待,必须持续增进和改善民生福祉,为人民群众提供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我们将不断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做到家家仓廪实衣食足,又让人人知礼节明荣辱。”这是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也是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新华社记者 姜琳 叶昊鸣 魏弘毅)

“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即时 | 2024-01-29 09:27

“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系列述评之三

beb9a347d39ea391fc5fe64ec66722bc.jpg

2023年5月30日,观众在中国国家版本馆西安分馆内参观“丝绸之路版本展”。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并阐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揭示了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也揭示了党推动理论创新和文化繁荣的必由之路。

“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鲜明提出“两个结合”重大论断。

立足恢弘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两个结合”帮助我们真正理解中国道路。

这是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

“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朱熹园的一席话,发人深思。

fa354aee5a31d0b69ec148250002fb59.jpg

2023年11月7日,游客在良渚博物院内参观。2019年7月,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

党的二十大前夕,重大文化工程《复兴文库》一至三编出版发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序言中指出要“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光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基因,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第二个结合”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2023年6月30日,中央政治局就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进行第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聚变为新的理论优势,不断攀登新的思想高峰。”

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取得重大成就,能够领导人民完成中国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并不断结合新的实际推进理论创新,使党掌握了强大的真理力量。

踏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走前无古人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如何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以中国理论指导新时代中国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殷墟考察时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这个民族还会伟大下去的。”

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

历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明,“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坚持了“两个结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两个结合”,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思考,提出了许多重大论断、重要思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

def2622c3f3b786ec83853e72b462909.jpg

2022年10月1日,观众在“筑梦——我们的新时代美术摄影作品展”上观看油画《“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新华社记者 潘旭 摄

2021年“七一”前夕,党中央首次颁授“七一勋章”,标志着我国功勋荣誉表彰制度全面落地。

礼序乾坤,乐和天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思想源泉。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要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把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金融系统注入传承传统、积极向上的文化基因,也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指明了提升金融软实力、建设金融强国的前进方向。

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清晰标定: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

习近平文化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之理”,使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充盈浓郁的中国味、深厚的中华情、浩然的民族魂。

2023年4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在全党展开,“一场新的学习竞赛”拉开帷幕。

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有了文化主体性,文化自信就有了根本依托,一个民族就能焕发出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对“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论述不断深入,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我们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两个结合”先后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和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我们党在新时代新征程掌握宣传思想文化上的主动提供科学理论指导。

a4bc6fca2920db1413ef386a103c4e6d.jpg

参观者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展厅聆听工作人员讲解(2021年10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坚持“两个结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

2022年1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面对党内“关键少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使马克思主义呈现出更多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魂和根,理论创新之源才能越来越丰富,理论创新之力才会越来越强劲。

坚持“两个结合”,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七个着力”的要求,“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其中之一。

文脉绵延不绝,也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更好适应时代发展和人民需求。

“自己的宝贝还得自己识宝,自己不要轻慢了。”准确把握文化传承发展的内在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和原则方法,为新时代赓续中华文脉、发展中华文化指明了前进方向。

坚持“两个结合”,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2023年2月7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它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而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新征程上,更好坚持“两个结合”,以真理之光照亮奋斗之路,以复兴之志凝聚磅礴之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阔。(新华社记者 施雨岑 王思北 徐壮)

党的二十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推进作风建设综述

即时 | 2024-01-25 10:36

风正好扬万里帆——党的二十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推进作风建设综述

八项规定,深刻改变中国。

2023年年终岁末,中共中央政治局一连两天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会议的一项重要议程,即是听取关于党的二十大以来中央政治局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情况的报告。

党的二十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坚持不懈推进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驰而不息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推动百年大党在自我革命中不断焕发蓬勃生机,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奋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

不松劲、不停步,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一抓到底

2022年10月27日,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当选的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延安,瞻仰革命圣地。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总书记在“延安时期的十个没有”展板前久久驻足。展板之上,列首位的正是“没有贪官污吏”。

“当年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住窑洞、吃粗粮、穿布衣,用‘延安作风’打败了‘西安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要把老一辈革命家和共产党人留下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传承好发扬好,勇于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踏上新征程,展现新风貌。

几个月后,一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新的学习竞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在全党深入展开。

2023年3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了此次主题教育具体要达到的5个方面目标,其中之一,正是“廉洁奉公树立新风”。

党的作风和形象关系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亲自谋划新征程上党的作风建设,一以贯之把作风建设向纵深推进——

党的二十大闭幕仅3天,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重要议程之一就是审议《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

从党的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纪委全会,再到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等重要场合,都对持之以恒抓好党的作风建设、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提出新要求;

主持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有多个议题涉及作风建设;

针对党风廉政建设、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改进调查研究、推广“四下基层”、查处违规聚餐饮酒等作出一系列重要批示;

在关于政法工作、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新时代办公厅工作、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等的重要指示中,就作风建设提出要求……

作风建设无小事。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持之以恒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化作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进一步深化了对作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为持续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对中央政治局提出明确要求,强调“中央政治局同志要对照新修订的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一条一条严格对标对表,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带头弘扬党的优良作风。”

谈作风建设重点任务,强调“要把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作为作风建设的重点任务,研究针对性举措,科学精准靶向整治,动真碰硬、务求实效。”

谈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强调要“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激发共产党员崇高理想追求,把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看成是极大的耻辱。”

谈党校工作,强调“各级党校要敢抓敢管、严抓严管,让学员一进党校就感受到学习之风、朴素之风、清朗之风。”

…………

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作风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风险越大、挑战越多、任务越重,越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以好的作风振奋精神、激发斗志、树立形象、赢得民心。

激浊扬清、久久为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上下锲而不舍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断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一个充满活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正以优良的作风形象、饱满的精神状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立标杆、作表率,为全党树立光辉榜样

2023年4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启动后,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东考察调研。

4天时间、辗转千里,从琼州海峡之畔到珠江之滨,自西向东穿行粤西大地,习近平总书记不辞辛劳,为的是多看一看当地的发展变化,了解掌握更多实际情况。

“很亲切、很和蔼”“问得很细致、很具体”“没想到总书记对海洋渔业这么了解”……这是基层群众见到习近平总书记的真切感受。

到浙江考察,走进商贸市场同商户、小企业主代表亲切交流;到江西考察,走访直升机生产企业,亲自登上直升机,了解技术研发成果……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地方考察调研的鲜明导向。

以行动作号令,以身教作榜样。

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18次进行国内考察调研,从革命圣地到改革前沿,从西北边疆到长三角区域,总书记行程密集、步履不停,足迹遍及16个省份。

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受洪涝灾害较重的黑龙江省尚志市老街基乡龙王庙村,看望慰问受灾群众,了解灾后恢复重建进展。从东北谈到华北,习近平总书记说:“我牵挂着受灾的地方。那些地方我之后也会去看。”

2023年11月10日,北方入冬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受灾较重的北京门头沟区、河北保定涿州市,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检查指导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冒着严寒而往,沐着夜色而归。一天时间,乘汽车、换火车,行程横跨京冀两地,足迹覆盖农村、社区、学校、市政设施、水利工程,访居民、见师生、看商铺,入农户、进麦田、上大堤……

“一路走下来,听到了看到了,我心里感到踏实,也是欣慰的,恢复重建工作都在按照计划进行。”

人民群众,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最深情的牵挂。

2023年春节前夕,同6个省市基层干部群众视频连线进行看望慰问,与群众拉家常、为群众解难题;

在内蒙古考察调研时正值高考,亲自叮嘱“考生优先”,必要时可调整行车线路;

在上海考察调研时,专门到保障性租赁住房看望新市民,仔细了解生活状况;

…………

一言一行,体现带头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的鲜明态度;点滴之间,彰显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深厚情怀。

2023年金秋时节,习近平主席同来自五洲四海的新老朋友相聚北京,共同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除出席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举行欢迎宴会外,从2023年10月17日到20日,习近平主席安排了7个半天的时间,同与会的所有外方领导人分别会谈会见,常常从清晨忘我工作到深夜……

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出国访问6次25天,到访7个国家,主持4次主场外交,严格执行外事规定,精简随行人员,简化迎送接待,展现出以上率下的务实担当、崇高风范。

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同志和中央政治局其他同志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切实抓好分管领域、部门和所在地方的贯彻落实。

在改进调查研究方面,中央政治局同志围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就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等重大问题赴地方考察调研。调研中坚持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注重通过“四不两直”等方式了解真实情况,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在精简会议活动方面,严格控制全国性会议活动数量、规模、会期,优化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会议组织安排。严格审批越级开会、赴外地开会,采用视频方式召开会议、举办活动日益成为常态。

在精简文件简报方面,坚持“短实新”文风,细化中央文件篇幅字数标准。除党中央统一安排和批准外,中央政治局同志个人没有公开出版著作、讲话单行本以及发贺信、贺电、题词、题字、作序等情况。

在规范出访活动方面,合理统筹出访安排,严格执行出访天数、团组规模、住宿餐饮等方面要求;严格按照规定乘坐交通工具。

在改进新闻报道方面,对篇幅字数、版面安排、时段时长等进一步严格把关。精简全国性会议活动新闻报道。

在改进警卫工作方面,科学部署力量,减少交通管制,减少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

在厉行勤俭节约方面,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进一步压减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严禁地方违规建设楼堂馆所、借债搞“形象工程”。

以身教者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不打折扣、不做变通,以实际行动为全党树起标杆、作出示范。

新征程、再出发,推动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

2023年中秋、国庆节前夕,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开通报7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再次释放紧盯关键时间节点、严抓作风问题的鲜明信号。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

党的二十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把握作风建设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持续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科学精准整治作风顽疾,持续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动力,以作风建设新成效为奋进新征程保驾护航。

凝心铸魂,筑牢作风建设思想政治根基——

“通过集中教育推动全党以自我革命精神解决党风方面的突出问题,是一条重要历史经验。”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调研时,就抓实以学正风提出明确要求,为广大党员、干部以过硬作风、扎实举措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效指明方向。

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

各地区各部门全面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主题教育中采取各种形式,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通过深入的检视剖析整改,涤荡思想之尘、作风之弊、行为之垢,将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作风建设始终,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突出重点,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顽疾——

“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1860起,批评教育和处理16728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1870人……”2024年元旦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公布2023年11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情况月报数据。这已是该数据连续公布的第123个月。

从把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对搞“半拉子工程”“面子工程”以及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等开展专项整治,对粮食购销、耕地保护等领域不正之风强化监督执纪,到针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突出问题加大纠治力度,严肃查处并通报多地领导干部违规聚餐饮酒问题,对办公用房超标问题紧盯不放……

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严的基调不动摇,紧盯普遍发生、反复出现的作风顽疾,紧盯问题突出、工作薄弱的领域和地区,靶向发力、重点突破,推动作风建设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标本兼治,不断提升作风建设治理效能——

“我们将紧盯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紧盯违规吃喝、违规收送礼品礼金、违规发放津贴补贴或福利等节日多发问题,深挖背后的利益交换、请托办事等风腐一体问题,从严从重查处违规违纪行为……”

2023年端午节前,黑龙江省纪委监委向全省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发出廉洁过节提醒,敲响警惕“由风及腐”“由风变腐”的警钟。

各地区各部门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健全风腐同查机制,坚决纠治不正之风背后的腐败问题,深挖细查腐败案件背后的不正之风。

从针对餐饮浪费和“三公”经费支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联动联查;到严查酒驾醉驾背后的“四风”问题,曝光典型案例;再到推进监督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完善“惩、治、防”工作链条,形成治理合力……

在严查“四风”问题的同时,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干部队伍教育整顿开展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年轻干部纪律作风教育、警示教育,着力培育新时代廉洁文化,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向上向好,推动移风易俗,不断铲除作风问题滋生土壤。

担当作为,以好作风好形象推动形成狠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多亏了你们,现在灌溉土地的费用降低了,还不到原来价格的一半。”2023年12月,在山东济宁市嘉祥县杨楼村,种粮大户高克国高兴地说。

记者了解到,针对村民反映的村里灌溉水费过高的问题,嘉祥县纪委监委开展村集体“三资”专项整治,狠刹漠视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助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各地区各部门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战略部署,采取一系列提升能力、改进作风、强化担当的具体举措,激励广大党员、干部锚定目标真抓实干,解决实际问题、办好民生实事,形成了狠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作风建设成效如何,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

2023年年底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电话调查结果显示,95.7%的受访群众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情况总体成效表示肯定。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任务艰巨,前景壮阔。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上下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不断将作风建设引向深入,定能以优良作风凝聚起14亿多人民团结一心的磅礴力量,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人民日报》(2024年01月21日 第01版)、新华社)

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这样抓作风建设

即时 | 2024-01-25 10:37

dd9cb52db3d8fee29d5d2112a5e02471.png

75b2a947f44d5f9979a53539cddcc811.png

482d5dad91b5213bf279d548ebae1f20.png

​习近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

即时 | 2024-01-17 16:53

统一战线是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为指导,先后建立了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对统战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推动统战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我们加强党对统战工作的全面领导,制定《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工作条例》,统战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坚持和完善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不断加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生动局面更加巩固;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我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迈出新步伐;加强对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思想政治引领,组织动员更加有力、发挥作用更加有效;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民营经济人士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做好港澳台和海外争取人心工作,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国爱澳力量和台湾爱国统一力量,凝聚侨心侨力,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不断加强;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全党重视、大家共同来做的合力显著增强。统一战线呈现出团结、奋进、开拓、活跃的良好局面。

dff5fef816465c2bbf42e38dfa5606e7.jpg

2022年7月29日至30日,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摄

新时代统战工作取得的最大成果,就是在实践中形成了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就加强和改进统战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概括起来有以下12个方面。

第一,必须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重要法宝作用。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是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现在,统战工作不是过时了、不重要了,而是更重要了。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所面临的内外形势、所肩负的使命任务发生了某些重大变化,越是变化大,越是要把统一战线发展好、把统战工作开展好。

d620c12a4fd275bbd9ab8b8dfd92a749.jpg

2023年12月29日,全国政协在北京举行新年茶话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韩正出席茶话会并观看演出。新华社记者 鞠鹏/摄

第二,必须解决好人心和力量问题。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这是党治国理政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好的重大问题。

第三,必须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关键是要坚持求同存异,发扬“团结—批评—团结”的优良传统,在尊重多样性中寻求一致性,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第四,必须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统一战线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时推动多党合作展现新气象、思想共识取得新提高、履职尽责展现新作为。各民主党派要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努力成为政治坚定、组织坚实、履职有力、作风优良、制度健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

第五,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党的民族工作主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第六,必须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支持宗教界全面从严治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第七,必须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重要工作。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充分尊重是前提,加强引导是关键,发挥作用是目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要把他们组织起来,加强引导、发挥作用。

第八,必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是重大经济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要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第九,必须发挥港澳台和海外统战工作争取人心的作用。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国爱澳力量,增强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确保“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发展壮大台湾爱国统一力量,反对“台独”分裂行径,推进祖国完全统一。围绕凝心聚力同圆共享中国梦的主题,积极引导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致力于祖国现代化建设与和平统一大业。

第十,必须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培养使用党外代表人士是我们党的一贯政策。要加强培养、提高素质,科学使用、发挥作用,着力培养一批同我们党亲密合作的党外代表人士。

第十一,必须把握做好统战工作的规律。要加强同党外人士的团结联系,坚持尊重、维护、照顾同盟者利益的原则,待之以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助之以实,真正赢得党外人士尊重和认同,为党交一大批肝胆相照的党外朋友。

第十二,必须加强党对统战工作的全面领导。统一战线是党领导的统一战线,要确保党对统战工作全面领导。统战工作是全党的工作,必须全党重视、大家共同来做,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

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是党的统一战线百年发展史的智慧结晶,是新时代统战工作的根本指针,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7月29日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

让我们走稳走实精神文明建设改进创新的好路子

即时 | 2024-01-15 20:22

扎根荒山,李振海用38载为2000亩荒山披上绿装;坚守山村,石武荪40余年甘做孩子走出大山的阶梯;洪水突袭,孟二梅带领居民为近千位滞留旅客送去温暖……一个个来自基层、源自生活的好人故事广为流传,闻者无不心头一暖。

奋斗的故事总能打动人,身边的榜样总能激励人。事实证明,不论时代如何变迁,思想如何多元,社会崇德向善的底色都没有变。一颗心鼓舞了另一颗心,见贤思齐的力量被普遍激发,这就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注释。从宏观视野来看,以全国道德模范、时代楷模、最美人物、“中国好人”等为代表的先进典型选树活动是一个缩影,折射出党和国家一直以来在全社会引导树立文明理念、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打造良好文明风尚的显著成效。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既有成效令人欣慰,但我们也深知,精神文明建设没有完成时,特别是近年来,人们的腰包“鼓起来”、生活“阔起来”,但“脑袋”轻于“口袋”的尴尬却时而出现。高铁已是出行标配,但总有人在霸座插队中暴露出规则意识的不足;养犬已成都市风尚,但总有人因不拴绳暴露出公共意识的缺失;婚姻殿堂令人向往,但总有人在对高额彩礼的执念中暴露出生活观念的落伍……公民文明素养如何与现代化保持同步,已经成为亟待破解的现实课题。

构建匹配新时代的精神文明任重道远,我们准备好了吗?毋庸讳言,当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无法回避。比如,有些宣传宣讲缺乏受众意识,虽然投入颇多、阵仗不小,但受众兴趣低、不买账,工作成了自娱自乐。这便提醒我们,精神文明建设不能流于形式,必须持续改进创新,学会虚功实做。

改进什么?首要一条就是打破“看重过程,忽视效果”的工作惯性,应当形成一种“做了”不等于“做好了”、“完成了”不等于“完成好了”的自觉。树立用户思维、坚持结果导向,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北京在开展“文明驾车 礼让行人”专项整治行动中,除了依靠摄像头、交警等传统力量,还鼓励媒体建言献策、广大市民“随手拍”、机关单位认领路口,全市上下广泛参与且都有获得感,整治效果事半功倍。长春市朝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巧妙地将政策宣讲、咨询义诊、非遗剪纸、修脚理发等内容安排在大集之中,既顺应了市民的生活习惯,又润物无声地开展了工作。可见,多从群众需求出发,才能减少排斥感、增加获得感,风格上“接地气”,叙事上有“烟火味”,更有益于文明入脑入心。

如何创新?路径很多,一个重要的方法在于“互联网+”。精神文明建设是做人的工作,人在哪儿,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创新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大发力点也在互联网。人民日报等媒体推出的“军装照”“牵妈妈的手”等网络活动,操作简单、互动性强,让拥军爱军、亲情孝悌等宏大概念有了微观表达。多家网络媒体联合开展的“文明中国”主题采访,综合运用新闻报道、人物故事、话题互动、骑行直播等多种形式,联通网上网下,让各地的文明故事通过“网络立交桥”有了立体呈现。“北京SWAT”“好客山东”“成都市场监管”等一众抖音号,紧跟潮流、频频玩梗,让政府工作、城市风光、民俗历史等内容有了生动表达。事实证明,“互联网+”不是简单的“位移”,而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即更加注重前沿技术的应用,更加强调打破“次元”的互联互通。强化大众意识、拿出真情实感、善用技术手段,精神文明建设完全可以出新出彩出圈。

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舆论环境、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改进创新带来了无尽可能,也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成功案例或许无法一键复制,但可以举一反三、汲取经验,力争“解剖一只麻雀,解决一类问题”。新的一年,在改进创新中让文明成为更浓重的时代底色,这是我们的责任所系,也将成为我们对全社会的最大贡献。(崔文佳)

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在京召开 蔡奇出席并讲话

即时 | 2024-01-04 10:50

全国宣传部长会议1月3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蔡奇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牢牢把握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聚焦聚力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首要政治任务,发展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蔡奇指出,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一系列新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回答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重大问题,为我们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党中央召开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会议正式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新征程上高举起我们党的文化旗帜。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准确把握新的形势和任务,不断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蔡奇强调,要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深化内化转化上持续用力,不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引向深入。要围绕增强信心、凝聚共识构筑主流舆论新态势,持续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更好培育时代新风新貌。要加强文化精品创作生产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提升国际传播效能。要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确保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李书磊主持会议并作工作布置,强调要深入学习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理论武装工作走深走实,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繁荣文化创作生产,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全面增强国际传播效能,有效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建设高水平文化人才队伍。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高度政治自觉、饱满精神状态、顽强斗争意志、科学思路方法做好工作,努力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铁凝、国务委员谌贻琴出席会议。

守正创新弘扬“闽东之光” 凝心铸魂谱写“宁德篇章”

即时 | 2023-12-14 10:30

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宁德篇章,一刻也离不开伟大思想的指引、强大精神的支撑、丰厚文化的滋养。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金秋十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思想旗帜引领方向,实干笃行开创新局。宁德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作为、开拓进取、务实求效,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守正创新弘扬“闽东之光”,凝心聚力奏响时代强音,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汇聚起奋力谱写“宁德篇章”的磅礴力量。

高举旗帜

新思想深植闽东大地

“真理之光”照亮前进道路,思想锤炼铸就过硬本领。

宁德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步入新时代,宁德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发挥“关键少数”示范作用,持续兴起“大学习”热潮。

近年来,宁德市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着力强化“关键少数”示范引领,制定出台《关于发挥宁德优势进一步推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的实施方案》,发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示范引领作用,建立完善“第一议题”等学习制度,常态化组织开展巡听旁听和督促检查,打造学习“示范班”。推动全市上下形成浓厚学习氛围,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筑牢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

今年以来,市委把开展主题教育与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开创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以中央主题教育办把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作为第二批主题教育重要抓手为契机,专门召开市委五届六次全会,研究制定《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进一步推动“四下基层”走深走实的意见》,开展“四下基层贴民心、感恩奋进建新功”实践活动,切实把主题教育引向深入。

在市委示范带动下,全市各地各部门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学原著、读原文、悟原理中,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深化理论研究,加强党的理论武装。

近年来,宁德市高标准推进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宁德实践基地建设,出台宁德实践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和《工作方案》,遴选设立首批21个实践点,高水平打造摆脱贫困主题展览、下党“学习小镇”、仙山学习馆、“三库”生态文明学习实践基地等覆盖市域的实践点,并会同中央有关部门和权威媒体围绕“弱鸟先飞、滴水穿石”30年暨撤地设市20周年、《摆脱贫困》出版30周年、“四下基层”提出35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召开系列座谈会、理论研讨会等,发出宁德理论界“强音”。

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深挖用好理论富矿,从思想源头、实践起点深入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打造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特征的“宁德学派”,一批理论文章在《求是》《党建》等刊物上刊发,“学习强国”宁德学习平台上线……

创新理论宣讲,推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在闽东大地落地生根。我市创新实施百个乡镇党校、百所党员夜校、百个草根宣讲团、百支乡村工作队上门送学等“四个一百”行动;培育“学习大军”“理论宣讲轻骑兵”理论宣讲品牌;打造“霞小宣”“畲歌畲语”“小板凳+N”等宣讲小分队180多支,常态化开展“闽东事天下理·新思想我来讲”主题宣讲等活动;构建覆盖城市乡村、融通网上网下的宣讲工作格局,年宣讲场次超万场;在报纸、广播、电视、网站等打造理论传播矩阵唱响理论宣讲“大合唱”;“学习强国”宁德学习平台日活量逐渐攀升……

一次次学习、一场场宣讲,凝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近五年来,全市共开展面对面、分众式、互动化的宣传宣讲活动5万多场次,受众达400多万人次,切实发挥理论宣讲分析形势、解读政策、诠释理论的作用,让党的声音入脑入心,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凝心聚力

主流舆论奏响主旋律

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强调要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近年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牢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倾力抓好各项重大宣传,传播正能量、奏响主旋律。

——重大主题宣传浓墨重彩

“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牢记总书记嘱托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宁德篇章”“闽东特色乡村振兴之路”“百乡千村行”等主题报道振奋人心、催人奋进。

《摆脱贫困》出版30周年暨乡村振兴理论研讨会、“四下基层”与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研讨会、“三库+碳库”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研讨会、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2023世界储能大会、中国(宁德)大黄鱼文化节、宁德市畲族歌舞团建团35周年系列活动等重大活动引发各大媒体广泛关注,在一篇篇稿件、一张张照片、一个个镜头中展示开放自信的宁德形象。

——内宣外宣“出圈”“出彩”

中央、省主流媒体频频聚焦我市,特别是围绕宁德坚持35年践行“四下基层”,中宣部组织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日报等主流媒体开展主题采访,全国党刊和中央、省、市主流媒体深入挖掘我市传承弘扬“四下基层”工作制度,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点成效,刊发了一批批重磅报道。新华社播发长篇通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头版头条聚焦,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连续两天播发报道、《焦点访谈》专题关注,引发热烈反响。

宁德市建立健全对外宣传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以及新闻发言人制度,累计召开新闻发布会160余场,圆满完成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下党乡分会场、中国减贫发展与人权事业研讨会、海丝国际茶文化论坛等会议活动。成功举办海峡论坛·陈靖姑文化节、圆瑛法师与宗教中国化论坛等特色文化交流活动,进一步扩大宁德的知名度、影响力,让世界听到宁德声音。

——媒体融合纵深推进

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牢记“坚定方向、弘扬正气、振兴闽东”的嘱托,宁德守正创新,顺应全媒体趋势,增强全媒体意识,把握全媒体规律,组建宁德市文化传媒集团、宁德市广播电视台,形成“报、网、台、端、微、屏”的全媒体传播格局,充分运用图解、海报、H5、短视频、街采、直播等新媒体技术,切实发挥主流舆论阵地作用。媒体融合步履不停、创新不停,闽东日报社、宁德市广播电视台积极创建新媒体品牌,推进栏目化、频道化运营,推出《百乡千村行》《主播带你游》等一批精品栏目;各县(市、区)融媒体中心培育出“大梦蕉城”“幸福福鼎”“今日福安”等县域新媒体品牌,爆款全媒体产品不断涌现。

雕琢精品

把“闽东之光”传播开去

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始终牢记“把闽东之光”传播开去重要嘱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不断打造文艺精品、举办文化惠民演出,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铸就文化新高地。

文艺精品满溢“闽东味道”。创作推出电视剧《那山那海》、音乐剧《畲嫂》、文学作品集《宁德文丛》等精品。交响音诗画《山海的交响》在国家大剧院精彩上演;2023年2月28日、3月1日,歌剧《鸾峰桥》连续两日在中央歌剧院展演,向全国展示宁德文艺的力量。在福建省第十届百花文艺奖评选中,我市共有5部作品获奖,包括歌剧《鸾峰桥》、长篇小说《黄金海岸》、中国画《时代楷模孙丽美》、诗歌集《土方法》、长篇小说《装腔启示录》。

深入开展文艺采风、文艺纪实、文艺创作、文艺惠民等主题实践活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心连心”慰问演出走进宁德,“山海交响闽东逐梦——宁德这十年”全国主题摄影展、“青春回眸·宁德诗会”、诗刊社第36届青春诗会等活动圆满举办;用好“三浦并臻”文化联盟机制,并在霞浦举办第二届中国·霞浦海洋诗会、全国青春诗人研修班(第一期);出版《诗耀闽东——新时代“闽东诗群”五年诗选》;长篇小说《装腔启示录》被改编为同名电视剧,在湖南卫视芒果台播出并取得全国收视第一的成绩……

文化保护传承稳步推进。宁德市加强对红色文化、畲族文化、廊桥文化、海洋文化、茶文化、福文化等特色文化的研究和保护传承,出台《宁德市红色文化遗存保护条例》《宁德市畲族文化保护条例》等政策法规,开展寻“福”、品“福”、赏“福”、享“福”、造“福”五大行动。全市现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2951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29个点。创新打造省内首个地市级文物智慧云平台——“宁德文物”小程序,以数字存储形式全面整合各类文物资源数据,通过多元化的展现形式,实现文化遗产云共享。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宁德顺利承办2023年福建省文旅经济发展大会;成功举办十二届宁德世界地质公园文化旅游节;制定出台文旅发展专项规划、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培育形成“古村落+文创”等产业发展新模式。2023年1至9月,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4819.30万人次,比增40%;旅游总收入450.93亿元,比增52.3%。其中,三季度,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2149.81万人次,首次单季度突破200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宁德正不断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把“闽东之光”传播开去。

文化惠民为百姓幸福“加码”。以“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和“欢乐常相逢”——新时代文艺惠民八闽万村行活动为牵引,开展“千场演出进万家、文艺星光遍闽东”文艺展演、非遗院团戏曲进校园进乡村演出1700多场;充分发挥市文艺交流基地等10个福建省新时代特色文艺示范基地阵地作用,形成全市省级文艺基地“全覆盖”;开展“百支文艺小分队下基层送文化”活动,举办各类文艺惠民演出600余场;发展街头艺术,在全市建设11个常态化“百姓大舞台”室外演出场所,一场场全民参与的文化艺术普及活动,为人民群众送去优质精神食粮,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文艺大餐。

涵养文明

用心用情扬时代新风

文明如水,滋养幸福之城。宁德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龙头,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筹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培育时代新风新貌。

凡人微光,星火成炬。宁德市持续深化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常态化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各类先进典型的培育指导、推荐评选、学习宣传、帮扶礼遇工作,目前全市有“时代楷模”杨春、孙丽美,全国道德模范陈祥榕等8人(含提名奖4人),“中国好人”55人,数量居全省前列。

深化文明实践,聚焦宣传党的创新理论这一首要任务,宁德市建成县级(含开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0个、所127个、站2347个,实现县、乡、村全覆盖。创设“周周学月月讲”共享课堂、小片区“一季一交流”等机制,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文明新风拂绿闽东大地。

宁德市用心用情用功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持续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系列活动、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等工作,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实现“零”突破,开展“习爷爷在宁德的故事”进校园学习实践活动,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市委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创新意识形态工作“四项机制”,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链条,推动全市各级党委(党组)落深落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宁德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文化思想,聚焦首要政治任务,围绕新的文化使命,以只争朝夕的干劲、滴水穿石的韧劲,不断开创宁德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宁德篇章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闽东日报记者 陈祎凝)

“把心贴近人民”——解码“四下基层”

即时 | 2023-12-11 09:02

35年前,时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大力倡导并躬身力行领导干部“四下基层”——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

“把心贴近人民。”

习近平同志这么说也是这样做的。

35年来,福建广大领导干部长期坚持并不断发扬光大“四下基层”,深入一线察实情、找问题、谋良策、促发展,形成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架起连心桥,当好贴心人。“四下基层”这一发源于宁德的重要制度,彰显出巨大时代价值和强大生命力,在八闽大地不断焕发新的光彩。

传承弘扬:“四下基层”推动闽东大地发生全方位、深层次变化

如今,福建古田县杉洋村,青山逶迤,小溪潺潺,一座座干净整洁的光伏菇棚在阳光下分外醒目。棚顶发电、棚下种菇,古田食用菌产业又一次迎来迭代升级。

1988年7月,习近平同志上任宁德地委书记后不久开启闽东九县调研行,第一站就来到古田县。经过深入调研,习近平同志肯定了食用菌产业可以作为古田的主要发展方向,鼓励当地农民种香菇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的生活。

以调查研究破题开局,“四下基层”由此发轫。

1988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霞浦主持首次“地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日”活动,要求“约访制度和下基层开展信访接待日活动的制度要坚持下去”。

为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推动各项工作部署得到有效落实,1989年1月,习近平同志提出:宁德地区今年要开展三项活动,一是地县领导到基层去现场办公;二是各级领导建立群众接待日制度;三是领导干部同基层单位挂钩联系。

此后,这些做法被完整阐述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

当年的宁德,还是“老、少、边、岛、穷”地区,9个县中有6个是贫困县。“四下基层”,习近平同志踏遍闽东大地的山山水水,用脚步丈量出宁德的区情、社情、民情,提出一系列事关闽东长远发展的工作理念,为宁德摆脱贫困、加快发展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35年来,宁德大力传承弘扬“四下基层”,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变会场为现场、以实干求实绩,推动力量在基层汇聚、问题在基层解决、发展在基层提速,推动闽东大地发生全方位、深层次变化,昔日东南沿海的“黄金断裂带”正嬗变为“黄金发展高地”。

扎根一线谋发展,跑出经济发展新速度——

GDP同比增长10%,位列福建第一!今年前三季度,宁德市交出了一份亮丽的经济发展答卷。

成绩背后,是宁德市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作出科学决策,致力于构建四大主导产业,同时下沉一线全力解决企业需求,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多年来,宁德市先后引进一批“金娃娃”,培育形成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等4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地标,成为世界最大的锂离子电池和不锈钢新材料生产基地。

目前,宁德的经济总量已经从原来的全省第九变成了全省第五,2022年成为全国百强城市,GDP增速连续4年保持福建省第一,一跃成为全省发展的新增长极。

投身基层办实事,展现乡村振兴新面貌——

寿宁县下党乡各方来客络绎不绝。“因为过去交通极为不便,村民有‘三怕’:一怕有病痛,二怕养肥猪,三怕挑化肥。”在当地经营一家茶馆的王光朝回忆道。

30多年来,各级领导干部坚持访贫问苦,现场办公,协调解决下党的公路、水电建设等问题,系统谋划脱贫发展。

不久前,省道S207线下党至闽浙界公路正式通车,大大缩短了出闽通道及寿宁至浙江交通距离。原本最为偏远的下党乡一跃成为对接浙江的“桥头堡”,迎来崭新的发展机遇。

深入群众解民忧,绘就人海和谐新画卷——

走进福安市下白石镇宁海村,只见整洁有序的现代渔排连绵不绝,一派“海上田园”风光。

宁德三都澳海域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基地。然而,过度养殖一度导致私占海域资源、挤占航道锚地等问题频发,养殖户间纠纷不断。

针对渔民反映的痛点,宁德开展大规模海上养殖综合整治,集结2400多名“精兵强将”深入沿海乡镇,累计投入45.48亿元,清退和升级改造渔排142.7万口。

如今,养殖规范了、海岛清洁了、航道畅通了,三都澳海域重现碧海清波美丽景象,养殖户收入也大幅增加。

历久弥新:“四下基层”内涵外延更加丰富

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创举,“四下基层”架起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有效促进党的政策主张落地生根、提高决策质量水平、畅通民意诉求通道、推动干部作风转变。

35年来,福建大力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推动“四下基层”内涵不断深化、载体不断丰富、制度日益完善,凝聚起广大干部群众接续奋斗的强大力量。

——从方法到制度,“四下基层”内涵日益深化。

四张小桌拼成一张长方形大桌,两侧各摆着几把椅子。霞浦县委党校的第一接访室,至今还保留着当年的陈设。1988年12月,习近平同志就是在这里接待来访群众,拉开信访接待下基层的序幕。

多年来,领导干部接访已成为霞浦县雷打不动的工作安排。

霞浦县县长罗义春说:“我们把领导接访日办成对群众的服务日,面对面纾解问题,心贴心处理矛盾。”

坚持“四下基层”优良传统,一系列制度规范相继出台:

福建省明确每年省级领导到基层调研不少于30天,市县两级领导不少于60天,全省持续开展开门接访、进门约访、登门走访、上门回访“四门四访”活动;

宁德建立“一企一策一专班”工作机制,派驻党员干部到项目一线为企业服务;

福州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行动,组织9.75万名党员干部下沉一线。

——从少数到全员,“四下基层”参与主体持续拓展。

福安市坦洋村是坦洋工夫茶的原产地,四周群山环绕,村前一水襟带。“鲜叶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筛分整形……”谈起红茶制作工艺,坦洋村乡村振兴指导员冯坚如数家珍。

驻村三年来,冯坚带领村民筹资改造茶叶技术综合培训中心,建成村集体茶厂,发展电商直播,拓宽茶叶销路……

像冯坚这样的乡村振兴指导员,宁德还有很多。为让力量往乡村派、资源往乡村走,宁德通过选派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指导员、科技特派员、金融助理员等“一书记三大员”到村任职,充实基层力量,推进乡村振兴。

如今,“四下基层”早已不局限于党政领导干部等“关键少数”,更多普通党员、年轻干部正在参与其中。

干部沉下去,民心聚起来。宁德市委组织部部长陈惠说,近年来,宁德分批组织年轻干部到农村开展实践锻炼。截至目前,年轻干部累计入户走访1.5万多人次,收集问题和意见建议1600余条,为民办实事好事1200余件。

——从线下到线上,“四下基层”方式方法不断丰富。

霞浦县溪南镇七星海域,连片的渔排、网箱在波光粼粼的海面铺展,满载海参苗的渔船穿梭其中,一派海上丰收景象。

“七星海域是闽东主要水产养殖区之一,养殖高峰期外地务工人员达两万多人。”溪南镇党委书记陈广昱说,霞浦县在七星海域成立全省首个建制式“海上社区”,通过“海上社区智慧平台”实时监测,将社区治理经验从陆地“嫁接”到海上,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在福州市政务服务中心,69个单位入驻,实现“一栋楼”办公、“一条龙”服务,便利服务“马上到”。适应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新变化,福建通过优化服务、再造流程,让数字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四下基层”不断取得新实效。

深化运用: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从“天边”到“身边”,“调查研究下基层”从“问题”到“破题”,“信访接待下基层”变“坐诊”为“出诊”,“现场办公下基层”从“会场”到“现场”……

“四下基层”既回答了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问题,也蕴含着新时代新征程树牢群众观点的重要方法论。历经35年传承弘扬,“四下基层”所蕴含的精神内涵、所体现的价值追求穿越时空,给予广大干部群众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

“宁德是‘四下基层’工作制度的发源地。35年来的传承实践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四下基层’既是思想也是作风,既是制度也是方法,已经成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把心贴近人民’的实践载体、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法宝、转变干部作风的有效途径。”宁德市委书记梁伟新说。

当前,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扎实开展。

福建省委党校(行政学院)教授刘明认为,“四下基层”将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作为重大任务,调查研究作为重要路径,解决问题作为关键导向,推动发展作为落脚点,其核心要求同主题教育重点措施高度吻合。作为第二批主题教育重要抓手,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将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把“四下基层”作为了解民情、科学决策的关键环节——

中午时分,福州市鼓楼区庆城社区长者食堂熙熙攘攘,一份份营养搭配的午餐热气腾腾、香气四溢,老人们仅需花9.9元,就能享受健康美味的餐食。

去年9月,庆城社区长者食堂正式营业,目前,福州全市已建成长者食堂528家,惠及辖区61万老年人。

“一顿热乎饭是民生小事,却是很多家庭的大事。解决老人吃饭难问题,惠及千家万户。”庆城社区党委副书记林小玫说。

把“四下基层”作为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重要渠道——

位于闽江之畔的福州市台江区苍霞新城,曾是当年福州征迁数量最大、搬迁速度最快的改造项目。20多年来,随着经济发展,这里人口逐渐密集,公共配套设施不足、社区空间相对拥挤的问题日益凸显,群众意见比较集中。

台江区委、区政府马上就办、真抓实干,老旧小区改造再次按下启动键。如今,党群共享空间、便民服务驿站、儿童梦想乐园……一系列便民利民设施,让老旧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社区工作必须听民声、察民情,直面焦点、难点问题,把群众需求落实落细,让百姓关心的问题在社区得到解决。”苍霞新城社区党委书记王露露说。

把“四下基层”作为统筹落实、为民办事的有力抓手——

11月17日周五晚6时,晋江市内坑镇政企联系群里收到了一条来自恒安集团的协办信息,内容涉及企业在建项目手续办理等6个具体问题。

周六下午3时,恒安集团就在群里收到了来自镇政府现场调查、事项跟进的具体回复。

“干部深入一线对接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全力保障企业轻装上阵、专注经营,我们加快发展的信心更足了。”恒安集团副总裁许文默说。

把“四下基层”作为改进作风、锻炼干部的重要手段——

帮农户疏果、采摘银耳,辅导留守儿童功课,和村民一起跳广场舞……回忆起年轻干部“四下基层”实践活动的点滴,古田县年轻干部陈艳依然心潮澎湃。

“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大家对我的称呼也从‘领导’变为了‘妹子’。”陈艳说,做群众工作,不管信息技术多么发达,都不能取代“面对面”交流、“零距离”服务。

2021年以来,古田县实现1031名年轻干部“四下基层”实践活动“全覆盖”。年轻干部真正掌握了“走得进、坐得下、聊得开”的群众工作方法,也锤炼了担当务实的工作作风。

党心连民心,齐力能断金。

接受采访的党员干部表示,新时代新征程,将倍加珍惜、积极践行“四下基层”这一重要法宝,学思想悟伟力,不断总结实践经验,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主题教育成效,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优异答卷。(新华社福州12月6日电记者 江时强、刘江、林晖、董建国、张惠慧、周义)


植根人民 造福人民——习近平同志倡导践行“四下基层”闪耀时代光彩

即时 | 2023-12-08 09:10

福建宁德,一片高质量发展的热土。光荣与梦想,勤劳与创造,改革与创新,交汇成雄浑的山海交响乐章。

这背后,是35年的践诺、35年的坚持、35年的传承。

1988年,习近平同志一到福建宁德赴任,就深入基层,听民声,察实情。调研开路,实干开局,“四下基层”工作制度逐步建立起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那些年,习近平同志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踏遍闽东的山山水水,留下了许多感人佳话。

“四下基层”,下去的是基层,抵达的是民心,汇聚磅礴力量,夯实发展根基。35年来,这一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大创举,在八闽大地全面推广、薪火相传。干群同心、砥砺奋进,摆脱贫困,实现全面小康,踏上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闽山闽水物华新”的美好图景铺展开来。

人民江山,根在人民。根深叶茂,本固邦宁。

“四下基层”彰显的根本立场、精神内涵、价值追求,蕴含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具有超越时空的真理性和价值性。让我们循着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时的足迹,去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更加坚定自觉地把好传统带进新征程,将好作风弘扬在新时代。

把心贴近人民

“只有心中装着群众,事事为人民打算,才能得到群众真心实意的支持”

“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有许多困难和问题,究竟从哪里入手去解决问题,依靠什么去战胜困难?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谈出不同的思路和方法来。但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

…………

不论在基层、地方还是在中央,习近平同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大力倡导并带头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牢牢植根人民,不断造福人民。

今年76岁的舒穗英,时常到宁德霞浦县委党校走走看看,那里珍藏着她的一段特别的回忆。

1988年12月20日,宁德首次“地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日”活动现场,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这里接访。舒穗英来了,她反映有关部门在她家附近的河道上建房,河道砌小了,造成淤积阻塞,一场暴雨引发的洪水冲进了她家门,她家损失很大。

“来的时候急匆匆,走的时候心里暖烘烘。”当时的情景,舒穗英记忆犹新,“不久后,有关部门清理了河道并做了赔偿。”

这次“来访日”活动共计来了102名上访群众,受理各类问题86件,其中有12件当面答复解决。

当时,素有“老、少、边、岛、贫”之称的闽东,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偏远山村路途颠簸,群众有事找政府,耗时不止一天。当天晚上,习近平同志就在思考:有这么多来访群众,应该形成一个规范化的制度,既让群众满意,也让群众好找。

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难,“四下基层”最初设立就是为方便群众。习近平同志的话语朴实,感情却很深厚:“与其群众跋山涉水上访,不如我们干部直接下访,几个干部下去,总比那么多群众上来要强一些。”

在习近平同志心中,人民群众的分量最重。他在《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中写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如今,一排排整齐的光伏菇棚成为宁德古田县乡村的一道亮丽风景。棚顶发电,棚下种菇,劳动成本、安全风险“双降低”,土地利用率、种植收益“两提升”。

这已是当地的第三代菇棚。问及是如何走上“点草成金”这条致富路的,菇农们总要从35年前说起——

古田县,是习近平同志上任宁德地委书记后闽东九县调研行的第一站,他说“是‘看准了’才来的”。1988年7月,习近平同志走访当地香菇技术员彭兆旺的基地,问了一连串问题:“推广种植,经济效益怎么样?农民收入增加多少?”“这项技术,对农民来说好不好?学习和操作简单不简单,容易学会吗?”

习近平同志勉励彭兆旺再接再厉,特别是要用一帮一、一带十的方式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让乡亲们种香菇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生活。1989年8月,他又一次来到古田县,开展现场办公,专题调研食用菌产业发展。

一朵小菌菇,致富“幸福花”。古田县委书记张成慧介绍,2022年,古田县食用菌鲜品总产量91万吨,其中,银耳鲜品产量达38.5万吨。食用菌全产业链产值达235亿元,农民收入的70%来自食用菌产业。

“致理之要,惟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察其疾苦而已。”

在宁德,习近平同志到任3个月就走遍了9个县,后来又跑遍了绝大多数乡镇。“三进下党”“四进坦洋”“三上毛家坪”“两赴下岐”……山一程,水一程,沉下身子到最偏远、最贫穷的地方去。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讲掏心窝子的话。习近平同志带领宁德党员干部群众,“滴水穿石”“弱鸟先飞”,勠力抱上“金娃娃”,过上好日子。

1990年,习近平同志撰文《把心贴近人民——谈新形势下领导的信访工作》,反复强调:“只有心中装着群众,事事为人民打算,才能得到群众真心实意的支持。”“只要各级领导能够与群众结友交心,赤诚相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的工作就会越做越好,我们的事业就会兴旺发达。”

“把心贴近人民”,道出了“四下基层”的精神要义。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就是要用实际行动,架起一座座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你们知道福州人最怕的是什么吗?”有一次,习近平同志这样问福州的干部。他接着说:“我在下面转的时候听到,福州人最怕的就是水火无情。为什么?福州这个地方很多都是木板房,火一烧就是一大片。闽江一发大水,水就会倒灌进来,百姓就遭殃了。”

念“民之所忧”,行“民之所盼”,“纸褙福州城”的状况必须改变。

福州台江区苍霞新城社区居民唐庆旺至今还清楚地记得,2000年7月2日,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来到他们家。房屋是木板拼接的,狭小逼仄,不足9平方米,挤着一家三口。当时正值炎炎夏日,屋内犹如蒸笼,十分闷热。

习近平同志说:“我们在中午最热的时候来看,才能真正体会到住棚屋区群众的困难和疾苦。”

“请给群众捎个话,政府一定不辜负大家的期盼,把好事办好。”几天后,苍霞棚屋区拆迁改造工作正式启动。

2001年8月,唐庆旺拿到了新房钥匙。“60平方米,亮堂舒适,做梦都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回首往事,老唐眼眶湿润。

如今,苍霞新城社区正在进行新一轮改造提升,完善水电管网,规划停车位,新建党群共享空间、便民服务驿站、儿童乐园等。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王露露说:“小时候,我也住在棚屋区。是当年习近平同志帮我们圆了安居梦。我要接续奋斗,把好事办好,让社区更宜居,让居民更幸福。”

岁月流转,不变的是初心、是情怀,时空更迭,传承的是使命、是责任。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以一句直抵人心的庄严承诺,为新时代答卷起笔。

在福建,“四下基层”传承弘扬,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广大党员干部一件接着一件办,一事一事见实效。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福州市考察调研时深情地说:“希望有福之州更好造福于民。”

福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蔡亚东表示,广大党员干部牢记总书记嘱托,强化宗旨意识,践行初心使命,把“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真抓实干的务实举措,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近年来,买菜、做饭成了许多老年人生活中的一道难题。群众有需求,干部就行动,助餐服务应运而生。

冬日暖阳,微风和煦。走进福州市鼓楼区庆城社区长者食堂,老人们正在吃着可口的饭菜。70多岁的林锦如是长者食堂的常客,茶余饭后还在这里练练书法。她随手拿起自己写的“福”字,满脸喜悦地说:“今天的我们,都是有福之人!”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干部只有到人民群众中去,并且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相联的关系,才能使党的方针、政策得到更好的贯彻”

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到群众中去,不仅彰显了习近平同志深厚的人民情怀,还蕴含了推动事业发展的方法论。

“增强为人民服务的党性观念,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好措施、好办法哪里来?答案是从群众中来。”

“党的领导是通过具体的路线、方针、政策来体现的,而我们的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干部只有到人民群众中去,并且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相联的关系,才能使党的方针、政策得到更好的贯彻。”

…………

这些都是来源于基层实践又指导基层实践的宝贵经验。

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的落地落实,关键在基层,关键靠广大干部群众准确领会、真心拥护、团结奋斗。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将其摆在“四下基层”的首要位置。一次新闻工作会议上,他说道:“我想,我们的新闻工作者应该更多地起到渠道和桥梁的作用,长期地、耐心地、孜孜不倦地向人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解释党对事物的主张和看法,让人民了解党和国家的大事,使党的看法、主张化为人民群众自觉自愿的行动。”

1988年,习近平同志察看宁德柘荣县一家濒临破产的覆铜板厂时,提出一定要想方设法采取措施。

当时,全国正在进行治理整顿。有的干部有些泄气,认为“看不到希望,做不了事”。

习近平同志既当实干家也当宣传家,深刻指出,中央提出治理整顿,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纠正盲目发展,要在加强宏观调控的基础上实现综合平衡,而不是急于求成,什么都干。

一席话解除了当地干部思想上的“疙瘩”,时任柘荣县委书记钟安领悟到,“这是一种‘向死而生’的勇气”。

基层也是最好的课堂。“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深入基层调研,“甘当小学生”“拜人民为师”,应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常态。

习近平同志到宁德工作后,坚持先调研后决策,一个县一个县地跑,写下《弱鸟如何先飞——闽东九县调查随感》。

认清“弱鸟”的现实,提出“先飞”的意识,指明要抓大农业、工业要正确处理速度与效益的关系……正是坚持实事求是,摸清了实情,从实际出发,宁德经济社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经济该如何发展?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七下晋江”。产业发展、民企转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他在基层一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深化认识,不断向前推进,总结概括出“六个始终坚持”和“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晋江经验”。

林海苍翠连绵,高天白云舒卷。

宁德周宁县七步镇后洋村的黄振芳家庭林场,草木葳蕤,郁郁葱葱。林场出入口,“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大幅标语,引来人们的驻足、深思。

这一重要论断的背后也有一个调研故事。

上世纪80年代,黄振芳贷款8万元,带领全家创办家庭林场,开垦荒山,植树造林,并在速生林中套种马铃薯、玉米。

习近平同志听闻此事后,三次赴实地了解情况,称赞“周宁县的黄振芳家庭林场搞得不错,为我们发展林业提供了一条思路”。后来,习近平同志写下《闽东的振兴在于“林”——试谈闽东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问题》,深刻指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

时光流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

黄振芳的家庭林场传给了儿子黄传融。曾一门心思种树、砍树、卖树的他们,如今盼着树一天比一天长得好,林场可是他们的绿色银行。黄传融指着林下的黄精、芍药说:“等来年丰收,收入很不错的!”

2020年,黄振芳的孙子黄宇斌从深圳返乡,也一头扎进了林场,做起了直播带货。“这片青山就是我回来的理由。我要把外面的新思路带回林场,把这里的绿色产品介绍给更多的人。”黄宇斌说。

一片林,三代人,绿了山头,红了日子。如今,在整个周宁县,森林覆盖率超过70%,林下经济蓬勃发展,群众的幸福指数如同林木一般,持续向上。

…………

群众的实践是最丰富最生动的实践,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

一次次跋山涉水、一次次风雨兼程、一次次倾听民声、一次次问计于民,坚实的足迹里印刻着“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的真理。

如今,沿着习近平同志指引的方向,在八闽大地,一支支“理论宣讲轻骑兵”深入基层,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领导干部挂钩联系基层,年轻干部驻村实践锻炼,调查研究蔚然成风,“基层首创”与“顶层设计”相得益彰,为推进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源头活水”。

福州市建设以“3820”战略工程成就展为中心的“1+X”学习教育实践大平台,打造军门社区、三坊七巷等53个特色教学点、82个特色调研点,引导党员干部在现场教学中更好地感悟思想伟力。

宁德市出台《关于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组织年轻干部到乡村一线培养锻炼的意见》,从创新干部培养、深化干群联系、健全人才流动、完善成果转化等4个方面,建立健全年轻干部培养锻炼长效机制。

85后干部陈艳,已是古田县吉巷乡坂中村乡亲们的老熟人了。她参加“四下基层”实践锻炼活动,住在村民家里,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结下了情谊。如今,陈艳经常回村,深入调研乡村文旅融合发展,她深有感触地说:“每次下基层,都长见识、有收获。多听听乡亲们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工作就更有思路、更有抓手了。”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

“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

霞浦县溪南镇七星海域,一碧万顷,海天一色。连片的塑胶渔排蔚为壮观。渔民们耕海牧渔,创造幸福的生活。

登上七星海上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海上综治中心等一应俱全,霞浦县纪委监委正在开展“连心日”活动。

渔民陆宗祥前来询问:“海域使用证迟迟没办下来,能不能帮我催一催?”

“马上督促相关单位加紧办理。”干部田宏野翻开一页登记表,详细记录陆宗祥的问题与联系方式。陆宗祥是他当天接访的第十一位群众。

“下基层,就要离群众近一点,就是来帮助群众解决问题。”田宏野介绍,今年以来,霞浦县纪委监委已开展6批次“连心日”活动,收集群众反映问题以及意见建议上百条。

在宁德,像“连心日”这样的活动,可以追溯到1988年12月20日宁德首个“地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日”,追溯到那段时期宁德地委、行署制定的“书记约访日”“专员接待日”制度。

一次在古田县现场办公时,习近平同志强调,“群众提出来的问题不要怕,不要回避,一定要深入到基层去发现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你越是害怕困难、回避困难,困难就越多,群众意见就越大”。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工作的导向。把“四下基层”优良传统传承好、发扬好,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瞄着问题去、迎着问题上。

楼房整齐成排,“渔家乐”前人来人往。宁德福安市下白石镇下岐村一个暖阳高照的上午,白马公园里,老人怡然自得,孩童追逐嬉戏。

很难想象,几十年前,下岐村渔民“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终日在海上漂泊,船连着家,家连着船,被称作“连家船民”。

1998年4月的一天,习近平同志登上船舱,访贫问苦。当年年底,他在“连家船民”上岸定居现场会上说:“我们共产党人看到群众生活如此困苦,更应感到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没有‘连家船民’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小康。”

经过3年努力,到2000年底,全省1.8万余名“连家船民”住上了新房。“有厨房、有卧室、有卫生间,想都不敢想,心里扑扑跳个不停。”下岐村村民江成财说。

但是,新的问题出现了:上了岸该怎么生活?

“不仅有房可住,还要有业可就。”“搬上来、住下来、富起来。”习近平同志回访上岸后的“连家船民”,再次把脉问诊,拿出对策办法。

如今,水产养殖、建筑装修、商贸服务,下岐村有了产业,村民收入更有保障。江成财笑着说:“以前吃不饱,现在日子好,长胖不少!”

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总是把问题作为研究制定政策的起点,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上,把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作为打开局面的突破口。

保护三坊七巷、“菜篮子”工程、治理长汀水土流失、机关效能建设,如此等等,都彰显了鲜明的问题意识、问题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

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

走进宁德福鼎市品品香公司大厅,一个福鼎白茶大数据溯源平台映入眼帘。大屏幕上实时显示:8万户茶农、36万亩茶园、今年以来茶农交易总额64.72亿元……

宁德是著名茶乡。但是,早些年,茶产业是原始粗放、自发生长状态,品种杂乱,不成规模。习近平同志多次实地调研,找问题,谋良策,提出要成片、成规模地种植,科学管理,打出品牌。

近年来,“福鼎白茶”名气大了,该如何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在当地干部看来,尽管发展阶段不同,但坚持问题导向的工作方法始终不过时。他们坚持“四下基层”,深入走访茶企、茶园、茶农,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供给端,如何做到质量优?推进基地化建设,用绿色防控替代化学农药;生产端,加工如何精细化?推进清洁化、自动化、信息化加工设施装备升级;销售端,如何扩大影响力?打造茶文化,讲好白茶故事,同时延伸产业链,推出一系列衍生品。

“坚持问题导向,是我们干事创业、砥砺前行的重要遵循。我们要敢于正视问题、真正找准问题、善于解决问题,更好地推动茶业富民。”宁德福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蔡梅生说。

业绩都是干出来的

“人民群众是最实在的,他们不但要听你说得如何,更要看你做得如何。不光要听‘唱功’,而且要看‘做功’”

来到福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大楼顶端的“马上就办 真抓实干”8个红色大字引人注目。在“一件事”综合窗口,市民周泽光一次性办成了社会保险登记、公积金账户开户等多个事项。“只需提交一次材料,一窗办理,方便多了。”周泽光说。

马上就办、真抓实干。这是上世纪90年代,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时提出来的,切实推动党员干部转变作风,提高为民服务效率。

当时,外商在福州投资办厂,流程手续十分繁复,需要数月甚至一年以上。为此,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采取“一栋楼”办公。

刚开始有的部门不愿意进驻“一栋楼”,但是习近平同志下定决心干成这件事。他还多次到“一栋楼”现场调研,看到哪个窗口排队人多,就会了解情况、问明原因,对工作效率提出改进措施。

匡正干的导向,增强干的动力,形成干的合力,“马上就办、真抓实干”薪火相传。如今,福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已入驻68个部门,提供2215项服务事项,设有“一件事”综合窗口、“办不成事+帮帮团”诉求窗口、智慧政务大厅,企业群众办事越来越便捷。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强调:“人民群众是最实在的,他们不但要听你说得如何,更要看你做得如何。不光要听‘唱功’,而且要看‘做功’。”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四下基层”,务求实效。

1988年,习近平同志刚到宁德工作时,宁德还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有名的“老、少、边、岛、贫”,被比作东南沿海的“黄金断裂带”。

发展落后,观念不能“贫困”。习近平同志在《闽东之光——闽东文化建设随想》中指出,“如果人们只看到穷,但不是历史地看,发展地看,就很容易失去自信心”“在讲‘贫穷’的同时,不要忘记讲闽东的光彩”。他强调,闽东人民的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善良质朴的精神就是一种光彩。

35年来,山还是那片山,海还是那片海。但山已经不再是那片山,海也不再是那片海。

进入新时代,宁德乘势而上,抢抓机遇,抱上了“金娃娃”:引进了以宁德时代、上汽、青拓、中铜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培育形成了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4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主导产业集群。

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宁德市全面打响“宁德服务”,坚持“一个产业一个工作专班、一个发展规划、一套招商政策、一批重点跟踪项目”,实行集中办公、靠前服务,项目推进到哪里,工作专班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强化项目落地“保姆式”服务。

让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宁德市集聚整合驻村第一书记、科技特派员、乡村振兴指导员、金融助理员等“一书记三大员”,把力量往乡村下派,让资源往乡村下沉。

走进宁德福鼎市硖门畲族乡柏洋村,街道整洁,村美人和,田园如画。

3年前,刘端斌来到这里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他和村干部齐心协力,推动村子发展迈上新台阶:在以往的房屋租赁中加上物业管理服务,产业链延伸了;加强景观设计,规范美食街经营管理,村民生活更舒适了。一段驻村经历,让刘端斌更加热爱乡土。如今,他已担任硖门畲族乡副乡长,扎根田间地头,继续为乡村振兴挥洒汗水。

弱鸟先飞,滴水穿石,“闽东之光”愈发耀眼,宁德发展已实现从“闽东老九”到福建省新增长极的蝶变。温福铁路建成运营,三都澳港口初具规模,宁德主城区已建成福建东北翼中心城市,当年闽东人民的三大梦想一个个变成了现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

如今,福建省各级党委政府强化重效、求效、显效的鲜明导向,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将心思花在“想干事”上、把能力用在“会干事”上、把力量放在“干成事”上。

福州坚持“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精神,促进高效能治理,创造高品质生活,荣获联合国人居署颁发的首届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

晋江,秉持“爱拼才会赢”的信念,干部群众齐奋斗,安踏、恒安等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晋江经验”不断释放新活力。

…………

坚持“四下基层”,走好群众路线,扑下身子谋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在广袤的八闽大地上,广大党员干部正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新篇章。

*** ***

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各地各部门坚持把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作为重要抓手,督促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弘扬优良传统、学习工作方法,带着信仰、带着使命、带着感情深入基层一线讲理论、抓调研、办实事、解民忧,切实把主题教育抓出高质量、好效果。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新征程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真心倾听社情民意,用汗水筑就百姓幸福,切实把“四下基层”优良传统传承好、弘扬好,广大党员干部走到群众身边,必将走进群众的心里,必将开拓新的局面,必将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人民日报记者 张毅、蒋升阳、张洋、付文、孟祥夫、王崟欣)


李琦:在改进创新精神文明建设上出实招、下功夫

即时 | 2023-11-30 21:36

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坚持学深悟透,深入学习好领会好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文化是文明的动力,文明是文化的精华。加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更多注入文化的力量,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全省文明办系统要重点抓好“三个强化”:

一是强化政治担当。充分发挥福建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优势,紧密结合传承弘扬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关于文化建设特别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八闽大地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二是强化系统观念。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统筹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三是强化责任落实。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统领,使之贯穿落实到精神文明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以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领导体制的调整为契机,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新的举措抓好各项任务落实。

坚持突出重点,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高质量发展

这次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对“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进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进行专门部署、提出明确要求。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牢牢把握重点任务,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动我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大力加强向上向善道德风尚建设。以“感动福建”人物评选为抓手,深入推进“存正心、守正道、养正气”新风正气福建名片工作,选树宣传一批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感动人物、新时代好少年等,用“鲜活的价值观”引领八闽道德之光,推动全社会形成“学习典型、崇尚模范、争当好人”的良好风尚。

二是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以“循迹再奋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提质培优工程为引领,开展结对共建深化文明实践行动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十百千”项目评选,培育打造一批彰显“福建味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亮点,示范带动全省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提质升级,推动全省文明实践阵地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跃升。

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改进创新文明创建工作。以实施“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创建”创新工程为牵引,结合新一届精神文明建设总评工作,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以利民惠民为根本导向,优化调整文明创建的指标设置和制度设计,修订文明城市、文明村镇等测评操作手册,统筹推进“五大创建”,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着力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坚持守正创新,进一步展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新气象新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文化建设来说,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我们将认真学习研究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对改革创新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在总结以往做法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工作理念、方法、手段、机制创新,激发工作内在动力,增强工作实际成效。比如,常态化开展大调研工作,传承弘扬“四下基层”“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等优良传统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涉及精神文明建设的突出问题,找到民生痛点、社会堵点和创建难点,使文明创建、文明实践、文明培育工作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又如,探索用数字化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赋能增效,加快省委文明办数字智慧平台建设,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时全面掌握并有力推进各地文明城市建设、文明实践活动开展、网络舆情信息、网络文明传播等全省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工作。再如,深化拓展“创新工程”,在深入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创建融合工程、“循迹再奋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提质培优工程、新时代文明实践讲习班等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做法、加强宣传推广,对标对表策划实施更多具有牵引性、示范性的工程项目,以创新的思路举措打造工作特色亮点。

(作者系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部务会议成员、省委文明办主任)

周宁县:一线找门路 强村好致富

即时 | 2023-11-27 09:21

宁德文明网11月27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单志强 通讯员 郑文敏)

一条长桌,几杯清茶,数人围坐。初冬时节,周宁县泗桥乡溪口村花房中,周宁县领导和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镇、村干部围桌畅谈,聊村务、话发展,探讨解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的好路子。

“村上有一些特色资源,但不够丰富、不够充分,需要更多元化的旅游资源让游客停留更多时间体验。”

“纵三线开通后,村里交通方便了很多,我们能否借此契机,完善水上文旅配套设施,打造‘吃、住、行、游、购、娱’六位一体的特色高山库区康养休闲生态旅游区。”

“产业做得再大,没有人才去管理,也会走向消沉、衰落,如何回引能人,培育乡村人才队伍?”

……

你一言、我一语,大家越聊越兴奋,乡村振兴的思路也越聊越清晰。

为了改变村集体产业落后的困境,溪口村探索“跨村联建”“村企共建”,大力发展农旅融合产业,开发溪口生态园,打造峡谷漂流、水上乐园等多种旅游新业态,实现从“引客来”到“留住客”的华丽转变。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村里累计接待游客超1万人次。

从山区到景区。今年,溪口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有望突破60万元。“这场茶话会开得好,为我们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想法。”溪口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徐景辉高兴地说,“未来,我们将继续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坚持一手抓产业发展,一手抓成果巩固,出实招、下真功,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强大活力。”

作为山区县,周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持续向好,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从2019年的7个增加到2022年的76个,5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38个。但同时存在村级集体经济内生动力不足,部分村的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收益率不高、增收效果不稳定等问题。

对此,周宁县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列入主题教育整改问题清单。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一线实地调研,赴先进地区学习考察,研究制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达标提质行动方案,提出支持发展抱团经营项目等10个方面39条鼓励措施,并采取“县级统筹谋划一批、镇村联动提升一批、单村单策巩固一批”模式,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质效检验主题教育的成效。

政策有了,如何落实?周宁县委组织部组织县直相关部门、各乡镇有关负责人,召开周宁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讨论会,研究讨论村级集体经济《政策兑现操作指南》,答疑解惑,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同一个项目,涉及多个村,也可以申请配套奖励吗?”“对单个扶持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只要符合政策认定,可以申请奖励。”

“村里发展投资性项目是否可以申请贴息贷款?”“属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项目市场前景较好、效益较高、风险可控的项目可以申请,县财政给予80%的贷款贴息。”

“同一个项目或者企业可以重复贴息贷款吗?”“可以重复贷款,但是贴息贷款的期限累计不能超过3年。”

如今,在周宁,一条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锦囊妙计”正在被打开使用,村集体和村民收入“双增”的案例不断涌现。“我们多措并举,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力争今年全县各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全面达到15万元,5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到35%。”周宁县相关领导表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主办单位:中共宁德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宁德文明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110005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