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旗帜,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各方面工作的根本准则,是我们党新时代进行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和取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资 讯 

寿宁:“邻里谈”点亮群众微心愿

即时 | 2023-11-25 10:30

宁德文明网11月25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单志强 通讯员 刘梅芳 龚叶琳)

“张叔,今年脐橙收成怎样,在栽培管理上还需要什么帮助吗?”初冬时节,省委组织部派驻寿宁县芹洋乡溪源村驻村第一书记林宝城与乡亲们在古廊桥上挨身而坐,了解产业发展困扰、难题,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在古廊桥上,驻村书记与村民们聊家常、话发展,气氛热烈融洽。

驻村以来,林宝城针对群众白天劳作、部分群众年龄大行动不便等情况,探索每周二晚“多多说邻里夜谈”,灵活选择广场、凉亭、农家小院与群众座谈、漫谈,切实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两年多来,林宝城持续与村“两委”、党员举办“点亮微心愿”活动,先后筹措资金1600多万元,实施安全饮用水项目建设,硬化机耕路、田间生产步道12条,建成口袋公园、农耕文化园等40多个民生实事工程。

寿宁县南阳镇含溪村的一口老井被改造为“齐心井”,增设抽水电机、手摇滚筒,加盖遮雨长廊,方便群众用水……这与宁德市委组织部下派驻村第一书记杨龙贺的努力分不开。

在一次入户走访中,杨龙贺了解到这口老井存在安全隐患,随即结合“党建聚力为民 共建美好家园”活动,他带着村干部、网格员挨家挨户征集群众意见,在村民代表大会上进行讨论,形成改造提升方案。之后,争取到省住建厅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村项目,利用资金6万元对水井进行了改造。群众得了实惠,纷纷竖起大拇指。

据了解,寿宁县深入践行“四下基层”,通过每季度选择3~4个村开展集中调研、组织届中履职汇报、埠外课堂学习交流等方式,把课堂搬到“典型示范点”,以学促干,比武晾晒,拓宽驻村干部发展视野。

寿宁县托溪乡:办好为民实事 破解发展难题

即时 | 2023-11-09 10:05

宁德文明网11月9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陈晓燕 通讯员 吴苏梅)

“余大爷,这个治腿疼的药,每天抹两次就可以了。10天后我再上门给您看。”近日,在寿宁县托溪乡八定岔村,托溪乡卫生院医生耐心地为来自周边村落的孤寡及高龄老人体检和治疗。来自青垅自然村的余强大爷对医生的服务很满意。

托溪乡是典型的山地乡镇,村庄分散,很多自然村没有村卫生所,村里留守的多为孤寡老人。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托溪乡通过党员干部与村网格员进村入户走访收集民情民意。许多偏远乡村留守及高龄老人反映“出村难”“看病难”。

“我们采取‘医生+包村党员干部+村干部’方式,让乡卫生院、村卫生所医生下村义诊、入户诊疗。”托溪乡乡长刘文丽说。

连日来,寿宁县下党乡“两违”整治工作宣讲队深入辖区各村开展关于“两违”整治相关法律法规宣讲,并收集各村新农人回村建房需求情况。随着不少新农人返乡,下党乡疏堵结合,满足群众建房需求,避免因“两违”问题给群众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察实情,寻良策,办好为民实事,破解发展难题,既是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尺。寿宁坚持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做到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并对整改问题实行动态管理、滚动销号,确保问题找准找实整改到位。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点一滴见初心。我们要从人民群众需求入手,不断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更好地推动寿宁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寿宁县相关负责人表示。据了解,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寿宁县处级领导干部累计开展“四下基层”活动239次,推动解决发展突出问题85个,推动解决民生实事115个。其他党员干部推动解决民生问题332个。

“四下基层”宁德实践闪耀时代光彩

即时 | 2023-11-07 09:54

岁月峥嵘,大道至简;接续奋斗,山海腾飞。

3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了“四下基层”制度,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实践证明,这是务实的理论、行动的理论,这是践行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和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

赓续初心、踔厉奋发,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件接着一件办。宁德坚持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下”的决心,拿出“下”的行动,用“走心”换“民心”,变“会场”为“现场”,以“实干”求“实绩”,密切干群联系、共同砥砺前行,推动宁德跨越发展,成为全省新的增长极,综合实力跃升至全省第5位,跨入全国百强城市行列。

当前,宁德正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宁德市把学习践行“四下基层”作为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努力在深化运用“四下基层”制度、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中立标杆、作表率、勇为先,确保主题教育取得高质量、好效果。

循迹溯源感悟为民情怀

国之大者,在乎民也。“四下基层”根植人民又造福人民,这源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这一制度的设计者、开创者、践行者,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以百姓心为心,把心贴近人民。

时光回溯35年,1988年的宁德还是全国18个连片贫困地区之一,有名的“老、少、边、岛、穷”。当年6月,习近平同志出任宁德地委书记,面对当时闽东贫困面貌,他扎扎实实地用脚步丈量这片土地。

在深入基层调研后,习近平同志把闽东贫困地区发展最基本的条件归纳为两条:一是党的领导,二是人民群众的力量,并说:“我不主张多提口号,提倡行动至上。”于是,他要求干部苦练密切联系群众这一基本功,下基层、察民情,做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在宁德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始终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始终把人民群众冷暖挂心头。

在宁德,他到任3个月就走遍9个县,后来又跑遍绝大部分乡镇,带头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主持首次“地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日”活动……就这样,一次次深入基层,一次次调查研究,一次次为民解忧,1988年6月至1990年4月,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四下基层”制度在宁德逐步建立、实践与推广。

在此期间,习近平同志率先垂范,与地委领导轮流带领地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定期到各县接待群众来访,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现场办公和宣传政策,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促进干部作风转变,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印证摆脱贫困大道当行,推动山海写就蝶变华章。

薪火相传、一以贯之。“四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留给闽东干部群众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宁德的“传家宝”。35年来,“四下基层”得到长期坚持并不断发扬光大,成为领导干部的普遍共识和自觉实践,成为闽东广大干部群众接续奋斗的力量之源。

“‘四下基层’给宁德带来的变化是全方位、历史性的。我们要更加全面理解‘四下基层’的思想精髓,更加深刻把握蕴含其中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方法、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和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努力在学习践行‘四下基层’上再出经验、再出成果、再树标杆……”市委主要领导强调,要进一步擦亮“四下基层”金名片,绝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怀和深情厚爱。

35年间,变的是时空,不变的是初心和使命。“四下基层”内涵不断深化、载体不断丰富、制度日益完善,已上升成为典型经验,从宁德走向全国。眼下,作为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四下基层”正被不断学习推广、深化运用,成为做好群众工作的“金钥匙”。

步入新时代、迈上新征程,“四下基层”熔铸着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彰显着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永远是我们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强大精神力量。

奋楫笃行汇聚建功伟力

“四下基层”,发端闽东、扎根大地、枝繁叶茂。

“四下基层”,走下去的是党员干部,聚上来的是对策办法,夯实的是发展根基,不断推动宁德实现全方位、系统性的蝶变。

——传承弘扬“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牢记“振兴闽东一刻也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做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化、内化、转化文章,让理论武装既“入耳”又“入心”。

近日,在兰亭社区,来自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理论宣讲轻骑兵宣讲员,以快板的方式表演了《采访实录来宣传》《牢记嘱托担使命感恩奋进谱新篇》等节目,为观众带来一场形式新颖、内容生动的“新思想宣讲”。

如今,依托“理论宣讲轻骑兵”,把讲台搬到田间地头,以身边人说身边事,用大白话讲大道理的宣讲方式,受到广大干群热烈欢迎。

近年来,我市创新“四个一”做法,即创建“理论宣讲轻骑兵”“学习大军”等一批特色学习载体、开展“习爷爷在宁德的故事”进校园等一批特色活动、举办“三库+碳库”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研讨会等一批理论研讨活动、打造建好寿宁下党“学习小镇”一批新思想教育基地,多平台、多层面为群众解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感悟思想伟力和真理力量。

——传承弘扬“调查研究下基层”,践行“眼睛向下,善于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获得真知……”,让调查研究既用“脚力”又用“脑力”。

10月31日,市直机关年轻干部“四下基层”第7期实践队分赴寿宁、古田、福鼎,在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过程中,大兴调查研究,加强政策宣传,办好民生实事。开展青年干部“四下基层”实践活动是我市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的一个创举。

近年来,宁德市严格要求市县领导每年深入基层调研不少于60天,在与群众面对面中,研究基层新情况、解决发展新问题;深化年轻干部“四下基层”培养锻炼工作机制;创新实行“一书记三大员”制度……让党员干部在一线了解情况、在一线深化谋划、在一线推动工作,在“脚力”与“脑力”并用中增长才干、实现价值。

——传承弘扬“信访接待下基层”,变“上访”为“下访”,化“被动”为“主动”,着力把矛盾化解在源头,做到“把心贴近人民”。

近日,市委主要领导在福安市信访局接待群众来访时,妥善为一名困难群众解决希望政府帮助支持修缮房屋的企盼,为群众送去关怀与温暖。“信访接待下基层”,切实为群众解决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在萌芽状态。

多年来,宁德市把每月15号作为“市领导信访接待日”,并将其固化为一种工作机制,长期坚持;创新推行“线上大接访”模式,推进上下联动入户走访,真了解实情、真解决问题、真落实措施,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感到温暖。去年,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共下访接待群众2812批6172人次,共化解矛盾纠纷1178件。

——传承弘扬“现场办公下基层”,按照“通过深入基层,提高领导机关的办事效率……”要求,让党员干部既在“机关会场”又在“基层现场”。

近日,屏南县卫健局调研组来到屏南县中医院整体搬迁项目现场,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现场研究、推进解决。这是屏南县践行“一线工作法”,对重点项目实行跟踪对接、精准推进的有力行动。

一直以来,宁德市积极引导党员干部把责任担起来、状态提起来,努力在项目建设、乡村振兴、服务企业第一线务实功、求实效,在推动发展、基层治理、联系群众中主动作为、担当有为,不断提升为民办实事质效。

“四下基层”,为党员干部了解并满足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打开了窗口、提供了路径,不断推动宁德各项工作打开新局面、创造新业绩。

深化运用突显宁德特色

真理的力量穿越时空,思想的光芒照亮前方。“四下基层”所蕴含的精神内涵、所体现的价值追求与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高度契合。“四下基层”的传承实践成为了宁德开展主题教育的最大特色、最重要的抓手。

“把‘四下基层’贯通落实到主题教育全过程各方面,进一步提升主题教育的政治味、宁德味、实干味……”市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的部署掷地有声。今年4月,第一批主题教育启动,宁德市作为“四下基层”发源地和率先实践地,就把实施党员干部“凝心铸魂”行动和“四下基层贴民心、感恩奋进建新功”实践活动作为“预热”动作和特色载体。

第二批主题教育启动以来,宁德市又把“四下基层”贯通落实到主题教育全过程各方面,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摸实情、宣政策、集民智、出良策,确保主题教育高起点开局、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见效。

在高质量开展主题教育,深化运用“四下基层”制度中,我市坚决扛起使命担当、广泛开展独具宁德特色的行动与实践——       

市委常委带头深入挂钩联系县(市、区)开展“四下基层贴民心、感恩奋进建新功”实践活动,带动市县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宣传宣讲新思想,集中精力化解重复信访积案,推动生态环保滞后工作,协调解决重点项目建设等问题。9月以来共宣传宣讲新思想762场次,成功化解重复信访积案234件,推动12项生态环保滞后工作,协调解决重点项目建设等问题310多个。

市委常委会先后到寿宁、霞浦举办读书班,开展“沿着足迹学思想悟伟力”主题党日活动,重走“党群连心路”,重温习近平总书记“三进下党”艰辛历程,重学习近平总书记给下党乡亲们重要回信精神,循足迹、溯本源,融汇学、贯通用。

全市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下基层、解决问题在一线”行动,共确定调研课题1103个。9月以来开展调研2752次,现场研究解决问题1282个。

市委市政府还成立6个重点工作专班和3个专项工作组,实行省市重点项目“领导分包、专班推进”机制,切实打响“宁德服务”,刷新“宁德速度”。

全市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一线现场办公1801次,协调解决困难问题2083个,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105件;接访约访群众704批次,解决信访诉求840多件,着力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以人民群众得实惠彰显主题教育“含金量”……

一个个举措、一项项创新,因时制宜、因势而新,让领导干部下基层、访民情,对实际情况了解更深入、对群众需求把握更精准,推动各项工作做得越细致、越扎实,不断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又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严格检验主题教育成果。

闽东山海日新月异,“四下基层”持之以恒。走在新时代的赶考路,宁德大展宏图、大有可为,将不断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精神滋养和前进力量,推动深化运用“四下基层”常态长效,更好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再创谱写“宁德篇章”新辉煌。(闽东日报记者 苏晶晶

为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贡献力量

即时 | 2023-10-28 15:05

庹 震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高屋建瓴、精辟深邃,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为进一步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10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是党中央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围绕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认真落实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一、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系统谋划和部署,推动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度重视,围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党中央召开的会议之密集、作出的决策部署之全面,习近平总书记论述之丰富系统、深刻厚重,在党的历史上是不多见的。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就文艺工作、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文化传承发展等主持召开会议并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多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一系列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改革发展方面的规划和方案,在各地考察各类文化传承发展项目并提出一系列要求,在多个重大国际场合阐明对全球文化、文明发展和交流互鉴的一系列中国立场、中国方案。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科学回答了宣传思想文化领域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

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在2018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用“九个坚持”高度概括了我们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在今年6月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明确了文化建设方面的“十四个强调”,鲜明提出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深刻理解“两个结合”、担负新的文化使命等重大创新观点,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任务;这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又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七个着力”的要求。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正是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新时代文化建设有了明确的路线图和任务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断迈出坚实步伐、开创新的局面。

习近平文化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习近平文化思想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宽广视角,深刻阐明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职责使命、实践要求,形成了具有广阔时代背景、深厚理论渊源和坚实实践基础的系统化科学理论,既是系统的认识论,又是科学的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只要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就一定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二、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出了强大伟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最根本就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出了强大伟力。

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格外关心关注、倾注很多精力,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发,赋予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光荣职责和使命。习近平文化思想关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日报的工作十分关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两次到人民日报社考察调研,在人民日报创刊70周年之际发来贺信,多次对人民日报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总书记对人民日报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是亲切关怀,是明确要求,是前行动力。人民日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日报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忠实履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日报性质作用、职责使命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树牢党中央机关报意识、坚守党中央机关报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日报是党中央的机关报。一张报纸,上连党心,下接民心。要把人民日报办得更好,扩大地域覆盖面、扩大人群覆盖面、扩大内容覆盖面,充分发挥在舆论上的导向作用、旗帜作用、引领作用。”这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人民日报作为党中央机关报的独特地位、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中特殊作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视。我们认真学习领会,不断深化对人民日报性质作用、职责使命的认识,坚持党报姓党、坚持政治家办报,当好主力军,守好主阵地,充分发挥人民日报作为党中央机关报的重要作用。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日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在致人民日报创刊70周年的贺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人民日报“深入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我们坚决完成好首要政治任务,把宣传阐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引向深入。突出思想性理论性,刊发深入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评论员文章等,办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点栏目,深刻展示这一重要思想的真理力量。坚持鲜明实践导向,用鲜活的报道充分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生动局面,充分展现这一重要思想的实践伟力。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日报扩大“三个覆盖面”、充分发挥“三个作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让党的主张成为时代最强音。今天,人民日报已从一张传统意义上的报纸,发展成为拥有报、刊、网、端、微、屏、号等10多种载体、470多个网络媒体平台、全媒体覆盖用户总数超15亿人次的新型主流媒体。这一发展成绩的背后,是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日报扩大“三个覆盖面”、充分发挥“三个作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积极探索和创新实践。我们不断创新传播理念、传播方式,着眼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大力提升人民日报全媒体传播体系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日报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力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日报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工作高度重视、充分肯定并寄予厚望。我们深化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调整机构编制和职能设置,优化全媒体新闻生产机制和流程,用好全媒体指挥调度中心。更好把握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的传播趋势,进一步推进工作理念、内容、载体、形式、方法创新,在建设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上下更大功夫,不断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日报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力提升国际传播效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日报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我们明确了使命责任、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强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社统筹和总体谋划,着力打造全媒体外宣平台方阵,健全合力开展国际传播工作机制,努力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日报加强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加强队伍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人民日报创刊70周年贺信中的明确要求。我们着力加强干部人才培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持续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有针对性地培养全媒体采编播管人才、既懂宣传又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加强“四力”教育实践,引导记者编辑不断增强“脚力”,在调查研究上下功夫;不断增强“眼力”,在大局大势上善把握;不断增强“脑力”,在思维能力上求突破;不断增强“笔力”,在受众意识上促提升。

三、把习近平文化思想自觉贯彻落实到报社新闻宣传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人民日报要坚持把习近平文化思想自觉贯彻落实到报社新闻宣传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不断增强工作能力本领,提高工作质量效能。

全力以赴宣传阐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平实务实、精准精确上下更大功夫。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着眼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深化内化转化,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得更鲜活、更透彻。要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系化研究、学理化阐释,引导干部群众更好学习把握这一重要思想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鲜明特质、精髓要义,引导干部群众全面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丰富理论宣传的方式、手段,创新宣传形态、话语,推出更多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新媒体作品,不断增强干部群众对这一重要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着力提升互联网条件下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能力水平,在出新出彩、有力有效上下更大功夫。进一步提高正面宣传质量,精心组织主题宣传、形势宣传、政策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等,增强正面报道的思想性、新闻性、故事性,为更好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作出应有贡献。解决好一些报道“工作味重、材料味浓”问题,多推出“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优秀作品,多推出深受年轻人喜爱、刷屏热传的新媒体产品。进一步践行“四力”,坚持把目光投向基层一线,多进行调研式、蹲点式采访,善于用百姓的视角观察问题,用人们乐于接受的方式阐述观点,用群众语言改进文风,让更多受众爱读爱看。

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上下更大功夫。坚持导向为魂、移动为先、内容为王、创新为要,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流程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进一步加快融合步伐,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加快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努力催生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制作更多接地气、有创意、动人心的新媒体产品。打造更多自主可控传播平台,着力提升原创能力、聚合能力、审核把关能力,建强用好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视界”。坚持内容为王和渠道制胜相结合,着力用先进技术提升内容品质、创新产品形态、改善受众体验。

大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在整合资源、增强效能上下更大功夫。进一步增强紧迫感使命感,整合人民日报国际传播各种资源,把潜力更充分地激发出来,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讲好我们正在经历的新时代故事。做大做强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日报英文客户端、人民网外语频道、环球时报英文版等,发挥海外社交媒体账号集群优势和联动效应,用好各类外宣平台和渠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受众群体的精准传播方式,进行定制推送、精准分发、分众传播,把“我们想讲的”与“国外受众想听的”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在海外传得开、能落地、影响大,在国际舆论场上赢得共鸣、赢得人心。

切实强化报社各类媒体平台建设和管理,在建好做优、管住把牢上下更大功夫。牢牢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从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舆论阵地和导向管理,把好政治关、导向关、内容关、安全关,建立健全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制度措施,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报、刊、网、端、微、屏、号等全媒体平台,强化策、采、编、审、校、印、发、播、评等全流程管理,确保政治安全、内容安全、传输安全、刊印安全、播出安全、技术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人民日报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落实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部署要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守正创新、履职尽责、扎实工作,努力扩大“三个覆盖面”、充分发挥“三个作用”,为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贡献力量。(作者为人民日报社社长)

回流,当一颗火种——福安返乡青年从创业到众创的探索

即时 | 2023-10-25 10:35

占西坑村全景 陈雅芳 摄

宁德文明网10月25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单志强 通讯员 陈雅芳)

核心提示

金秋时节,福安市上白石镇占西坑村处处一派丰收的景象。慕名而来者,不只是为了赏山之秋韵,他们多半想创业,到此觅良方。

上世纪90年代,这里的村民将离开村子外出务工作为唯一出路。如今,创业团队争相入驻,70多位村民返乡就业、创业。目前,还有很多创业团队申请入驻,但工位不够,只能等孵化成功的团队撤离后,才能进来。

一个地处偏远山区的众创空间缘何备受创业团队青睐?

作为共青团中央表彰的首批全国示范性“青年之家”综合服务平台之一,占西坑乡村众创空间已先后成功孵化109个创业团队,全园年产值达7600多万元。这背后浸透着返乡创业青年陈清奋斗的汗水。

回乡创业一波三折

“我养殖的肉鸽占全省市场的三成,平均每月能售出60万只。”谈起第一个创业项目,陈清感慨颇多。

1983年出生于占西坑村一户普通农民家庭的陈清,从小家里生活拮据,靠着优异的成绩走出山村。2004年大学毕业后,他便进入当时的全国千县工程办公室福建工作站。由于工作出色,2006年,他被评为“全国新农村建设功勋人物”。

也就在这一年,陈清的人生转了个弯。在亲友的不解和奚落声中,他义无反顾地选择回到福安,和几个朋友在社口镇沙溪村投建养殖场,开始养肉鸽。“城市工作虽好,待遇也不错,但回村创业,或许我能发挥更大的价值。”陈清说。

可养殖肉鸽并非一帆风顺:种鸽发生疫情,其他肉鸽被传染,最多时一天死掉几百只;每天近一吨的鸽粪无法处理,影响附近居民生活,养殖场面临整改……陈清带队外出取经,建立肉鸽卫生防疫体系、肉鸽饲养标准和病鸽管理标准,探索以养殖肉鸽为主,鸽粪喂猪—猪粪发酵沼气—沼渣养鱼—沼液种植果树的种养生态循环体系。

经过一年多努力,肉鸽养殖步入正轨,并发展成为闽东最大的肉鸽养殖基地。

2008年,有一次,陈清返乡时看到占西坑村还是一个“四无”村落,村里仅有16位留守老人,年龄最小的64岁,种植的粮食无法运出去卖。基于肉鸽养殖经验,他开始在村里养鸭,为村民消耗粮食,“由于邻近三个自然村存在隔阂,出村道路被堵,养鸭项目因此暂停”。

养鸭不成,他又开始在占西坑村寻找新项目。

“占西坑村没有产业,只有300多亩竹林以及酿酒、做酒曲的传统。”陈清说,要发展产业只能就地取材,在竹子上做文章。

说干就干,他带团队两度到广西一家竹酒厂学艺,没想到这回却走了弯路。竹酒制作的难点在于如何将酒注入竹子中,当时外省师傅告诉他们,只要用针筒把酒注入竹子里就可以。

回村后,他们用针筒将酒注入竹内,但竹内有空气,注入几针后,压力变大,很难再注入。后来,改成打点滴的办法,依然不行。

“这次经历,让我有一种被骗的感觉。”陈清说,市场上很多竹酒都是后期装到竹子里的,并不是在竹内发酵而成。

外出拜师、流转竹林、人工成本……投入的200多万元颗粒无收。

于是,他就在占西坑村住下了。那时,他全身心投入竹酒项目,研发高压枪,解决了竹内注酒难题;通过流速来测定灌注的流量,掌握了一棵竹子所能注酒的量。

竹子注酒问题解决了,新问题接踵而来。白酒注入幼竹,流出来的酒寡淡无味,和白开水一样,而且有些被注入白酒的幼竹,出现“醉死”状态。两年里,都没产出过一瓶竹酒。

到底是什么环节出了问题?陈清邀请省农科院专家到基地指导。几经试验,终于选中适合毛竹“胃口”的纯粮优质原酒——占西坑村的“米烧酒”。于是,他开始尝试将现代技术与当地传统酿酒工艺相结合,通过微创高压技术把自酿的“米烧酒”注入软嫩的竹节,让原酒随竹子自然生长。

2013年,占西坑村的竹林里飘出了酒香,“青创竹筒酒”终于面世,经权威机构检测符合“露酒”相关标准,可投放市场。

竹酒项目获得成功,陈清先后投入1600多万元,建成竹酒基地360亩,种植竹酒70万筒,成立占西坑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并制定以种植竹酒为主,兼顾养蜂、养鸡、药材种植等林下经济发展路子,引导在家务农的村民一起发展生产。

竹酒项目成功能不能让占西坑村重获活力?“2015年,我们邀请乡村建设专家来村里,希望能为大伙指引一条路子。但专家走访后,认定占西坑村是典型的即将消亡的村庄。”这样的结论让陈清无法接受,当地明明有项目了,为什么还无法获得发展?

彼时,竹酒项目成功让陈清出了名,厦门、福州等地纷纷伸出橄榄枝,以最优惠的条件邀请他入驻创业园,但他铁了心留在对外人来讲根本不具备创业条件的占西坑村。

“新乡民”带来新血液

靠16位留守老人来建设占西坑村无疑是天方夜谭,小山村需要新血液。

受上世纪90年代外出务工潮影响,村民把离开占西坑村作为唯一出路。陈清明白,如果没让村民看到家乡发展的希望,他们是不会回来的。

“我养过肉鸽、开过猪场、种过茶,真切地体会过创业的艰辛与不易,也是在大家的帮助下才渡过难关。”为帮助返乡创业青年少走弯路,2013年,他在福安市区成立一家“青年创业辅助中心”,成为当地大众创业的带头人。

2015年,当“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掀起热潮时,陈清看到了青年创业的无限前景。能否将创业团队吸引到占西坑村来?创业团队到村里发展,这里必须有城里无可替代的优势。

2015年3月,他在占西坑村建起两层的乡村众创空间,并对“青年创业辅助中心”服务模式进行优化。

养殖肉鸽、竹酒等创业项目的成功,让陈清有了一定积蓄,众创空间成立之初,场地建设、土地流转等支出全靠他自掏腰包。随着众创空间的发展,当地政府也对入驻的项目提供生活补助、税费减免、贷款贴息等政策。

“青年创业的主要成本在于建设项目实践基地,风险在于生产的产品卖不出去。”为此,众创空间在创立之初,便在占西坑村及周边村庄流转4000多亩地,并对每块地适宜发展的产业提前规划,提高入驻项目实践成功率;注册了“青创”“占西坑”“善心佳品”三个自有品牌,为创业者提供品牌孵化;利用乡愁商城、央广商城等渠道,解决产品卖不出去的困扰。

扶持创业,需要有让项目落地的起落架。2015年,众创空间共开展创业培训90多期,培训人数超4000人,培训完后,实施创业的人超过85%。在项目落地方面,众创空间为参与创业培训的青年提供技术、销售、品牌等一系列保姆式服务,让创业者拎包入驻。众创空间因此在2016年被共青团中央表彰为首批全国示范性“青年之家”综合服务平台。

近日,记者在占西坑村采访时看到,已经孵化成功的创业团队负责人谢鑫一早便盯在古法酿造坊项目现场,仔细与师傅沟通装修细节。眼前这个集葡萄散果收购、酿造、生产于一体的古法酿造坊,寄托着他对葡萄醋生产的新期待。

自2020年入驻占西坑乡村众创空间以来,借助于该孵化基地提供的酿造坊,谢鑫有了试验基地;在众创空间机器设备专家叶宗贤、宁德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专家黄晓辉的指导下,谢鑫在设备与发酵技术上取得突破,研发出渣液分离高效打浆机、环保生物发酵池等设备;利用众创空间提供的青创农产品商城等销售渠道,谢鑫生产的葡萄醋累计销售量近5000公斤。

“心里有底。”谈及为何选择偏远山区的农村创业时,谢鑫的回答言简意赅。

谢鑫补充道,众创空间提供的酿酒坊让他省去了建设实践基地的成本,借助该空间的销售渠道,解决了葡萄醋卖不出去的后顾之忧,这也让他能腾出更多时间钻研葡萄醋生产技术。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大有可为,即便是像谢鑫这样,做好一颗葡萄散果文章,也有返乡创业者足够宽广的舞台。”陈清说,众创空间免费为创业团队提供实践基地、专业技术、市场渠道等服务,目的在于吸引有乡村情怀、愿意到乡村发展的乡村创业人才落户占西坑村,成为当地的“新乡民”,而项目在孵化成功后,他们能够反哺占西坑村建设。

“以村主干道为例,总造价130多万元,村里凑了20多万元,剩下的由第一批孵化成功的8支创业团队出资。”陈清说,目前占西坑村的停车场、自来水、网络等建设都是由孵化成功的创业团队牵头完成的。

让陈清倍感欣慰的是,随着村主干道开通,临近自然村村民发展心劲齐了,周边自然村各自为政的局面被打破,现在村里有事,大家都争着出谋划策。

离家雁变成领头雁

随着占西坑乡村众创空间一个个创业项目红火推进,村里再次热闹起来,越来越多的离家雁飞回家乡,变成领头雁。

“今年,铁皮石斛长势不错,市场价格也不赖,每公斤能卖近800元。”在占西坑青创生态产业园,返乡青年兰锦生在忙着采收铁皮石斛。

2021年,在外务工的兰锦生由于家人生病回到村里,缺少经济来源一度让他一筹莫展。

陈清了解情况后,将兰锦生纳入占西坑乡村众创空间帮扶对象,为他量身打造铁皮石斛种植项目。“占西坑植被条件和气候环境比较适合铁皮石斛种植,加之铁皮石斛属于粗放型管理,他能腾出时间照顾家人。”

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没有销售渠道……一系列难题也曾让兰锦生犹豫不决,陈清为他垫付了创业资金,众创空间安排技术人员提供指导。

兰锦生从12亩铁皮石斛起步,当年便获得近3万元收入。信心上来了,他次年便将种植面积扩大到33亩,并带动其他村民共同种植。

“就业和创业是改变村民生活状态的有效途径。”陈清介绍,众创空间创立之初,旨在帮助创业团队孵化项目,以产业和人气带动占西坑村脱贫,并在逐步摸索中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乡村脱贫模式——“1234模式”:1个目标即党建引领,带动农户实现脱贫致富;推行就业扶贫和创业扶贫2种模式;提供项目和物资帮助、开展技术和种苗支持、无偿赞助困难户入股3套方案;打造智力(培训)扶贫、项目扶贫、技术扶贫、营销扶贫4支队伍。

在占西坑乡村众创空间内,还建有当地首家村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众创空间主要面向农村创业项目,因而农业技术对项目孵化成功尤为关键。”福安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王云强说,将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建到众创空间,有利于为孵化的项目提供针对性技术指导,目前工作站已有9位科技特派员。同时,当地科技局每年还为众创空间运转提供经费扶持,并对在该平台孵化的仿野生铁皮石斛等科技计划项目进行立项支持奖励。

实打实加快项目落地

2021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在新时代背景下,占西坑乡村众创空间发展模式迎来新的机遇和转变。

彼时,省、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东风正劲。“能否将众创空间打造为乡村振兴综合服务平台?”陈清有了新的思考。

近年来,众创空间正探索乡村振兴“双融双促”新路子:以众创空间融合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以党建促进人才培育和乡村振兴。

在占西坑乡村众创空间的一面墙上,一张创业辅助流程图格外醒目。“这是我们创业项目能实打实落地的秘诀。”陈清说,对申请入驻的项目,众创空间会提前评估,只有符合发展条件的项目才为其提供办公场地和生产场地,项目入驻后,除提供商业模式、品牌、技术等培训外,众创空间还利用自有品牌,为入驻的项目提供品牌孵化等。

孵化项目落户占西坑村,为村里提供了产业,“新乡民”的入驻和上级政策的扶持,让占西坑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在陈清看来,现阶段,众创空间要紧扣党建引领这个关键点,以人才振兴全面促进乡村振兴。

“今年夏蜜不够卖,现在好好管护,争取冬蜜产量更高。”秋分过后,杨建峰每天扎在占西坑产业园内检查蜜蜂板,查看花粉、蜜源等情况,“我们在占西坑村共投放200多箱蜜蜂,每箱能取5公斤多蜂糖”。

作为养蜂能手,杨建峰以前也养蜂,但规模不大,销售也是一大苦恼。转变源于2019年。占西坑村海拔高、蜜源好,经多方考察,杨建峰决定以养蜂项目入驻占西坑乡村众创空间。刚开始投放40多箱蜜蜂,出乎他意料的是,第一年蜂糖产量就接近250公斤,和山下养蜂相比,产量提高50%左右。更重要的是,众创空间提供销售渠道。

目前,他已将养蜂项目拓展至彭家洋等8个村庄,养蜂规模也扩大至300多箱,并带动10多户村民加入养蜂行列。

如今,众创空间将杨建峰吸纳为养蜂能手,一方面可以补充众创空间的养蜂技术人才资源,为有发展需求的村民提供技术辅导;另一方面,借助众创空间销售网络,蜂蜜销售不用愁,两者相互成就。

为让更多像杨建峰这样有技术的人才入驻众创空间,众创空间打出“乡愁引才、项目留才、岗位育才”组合拳,通过吸引在外乡贤、产业带头人、技术专家等形成智囊团,为村里产业、基建等提供指导,推动乡村发展。

众创空间现已引进高技能人才19名,以“项目+人才+技术+资金+渠道”模式辅助创业项目步入正轨,团队孵化成功后,为村里发展留住人才。为让村民掌握一技之长,众创空间还依托孵化项目,已先后将62名返乡村民培育为岗位人才。目前,众创空间已开展实用技能培训55场,受训学员超2000人次。

截至目前,众创空间孵化成功的项目已成功辐射带动6个乡镇30多个村庄高质量发展。“众创空间所致力的乡村振兴已不再局限于占西坑村,我们以实实在在的孵化成功率吸引团队入驻,用实打实的落地项目促进乡村振兴,这也是众创空间能不断壮大的秘诀所在。”陈清信心满满。

陈清(右)在占西坑村的竹林里查看竹酒项目生产情况。 陈雅芳 摄

村民王锦荣在众创空间帮助下习得养蜂技术,走上致富路。 吴庆堂 摄

设在占西坑乡村众创空间的“青创直播间”吴庆堂 摄

陈清在查看铁皮石斛长势。陈雅芳 摄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即时 | 2023-10-30 09:16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7日下午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第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部署,准确把握党的民族工作新的阶段性特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延中同志就这个问题进行讲解,提出工作建议。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认真听取了讲解,并进行了讨论。

习近平在听取讲解和讨论后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民族问题、民族工作,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等理念,鲜明提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作为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进一步拓展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形成了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党的民族工作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

习近平强调,党的二十大以后,全国各族人民迈上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党的民族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我们要大力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凝聚磅礴力量;要全面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让各族人民共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

习近平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要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遵循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科学揭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道理、学理、哲理。要优化学科设置,加强学科建设,把准研究方向,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加快形成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注重激发广大专家学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强青年专家学者的培养,为他们把好方向、搭建平台、创造机会,鼓励他们潜心钻研、厚积薄发,推出立足中国历史、解读中国实践、回答中国问题的原创性理论成果。

习近平强调,要着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顺应中华民族从历史走向未来、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多元凝聚为一体的发展大趋势,深刻理解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精神和文化基础。要面向各族群众加强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宣传教育,用共同理想信念凝心铸魂,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振奋各族人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气神。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研究和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和时代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和运用中华文化特征、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国家形象的表达体系,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中华文化认同。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以语言相通促进心灵相通、命运相通。

习近平指出,要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进程,必然是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必然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过程。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征程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要推进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民族地区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促进发展成果公平惠及各族群众。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全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推动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习近平强调,要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创新涉民族宣传的传播方式,丰富传播内容,拓宽传播渠道,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讲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的可靠保障,讲清楚中华民族是具有强大认同度和凝聚力的命运共同体,讲清楚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所具有的明显优越性。积极推动中外学术界、民间团体交流互动。

习近平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及时研究解决本地区本单位涉及民族工作的重大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提高做好民族工作的本领,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应有贡献。

《习近平关于基层治理论述摘编》出版发行

即时 | 2023-10-24 10:31

新华社北京10月22日电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关于基层治理论述摘编》一书,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维护国家政权安全的高度,坚持和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领导,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加强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建设,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格局,激发基层活力,提升社区能力,形成了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习近平同志围绕基层治理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对于不断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论述摘编》分7个专题,共计216段论述,摘自习近平同志2012年11月15日至2023年9月21日期间的报告、讲话、说明、贺信、回信、指示等130篇重要文献。其中部分论述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宁德:主题教育高质量开局起步

即时 | 2023-10-10 09:20

宁德文明网10月10日讯(福建日报 单志强)8日,宁德市委主要领导赴福安市开展“四下基层贴民心、感恩奋进建新功”活动,深入乡村、企业调研,通过实地察看、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调查研究、指导推进产业发展、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生态环保等工作,并在福安市信访局接待群众来访,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连日来,宁德市坚决扛起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的使命担当,紧紧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充分发挥独特资源优势,一体谋划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5项重点措施,以开展“四下基层贴民心、感恩奋进建新功”实践活动为重要载体,引导全市党员干部带着感情学、带着责任干,推动主题教育走在前、作表率。

坚持循迹溯源学思想。坚持思想教育、理论武装打头,部署开展“沿着足迹学思想悟伟力”活动,充分挖掘运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时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用好《摆脱贫困》《习近平在宁德》等特色教材,打造“习近平倡导的‘滴水穿石’闽东精神”“习近平‘四下基层’的宁德故事”等22门特色课程,推出“宁德市摆脱贫困主题展览”“寿宁县下党党的作风教育实践基地”等22个特色现场教学点,运用推广霞浦县推行信访接待下基层工作机制、福安市深化拓展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等特色典型案例,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座谈会等,引导党员干部学深悟透伟大思想。抓实基层干部党员和普通党员学习,开展“闽东事天下理·新思想我来讲”等宣传宣讲活动,制作“短视频”“微党课”,编排复排《山海的交响》《鸾峰桥》歌剧等,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坚持沉到一线抓调研。大力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三进下党”等优良作风,组织开展“调查研究下基层、解决问题在一线”行动,引导党员干部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做到情况在一线了解、谋划在一线深化、工作在一线推动。宁德市委紧扣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宁德篇章中心任务,谋划确定“加快推进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研究”“全面提升中心城市品质研究”等17个重点调研课题,带动各级党组织确定各类调研课题730多项。落实领导干部党支部工作联系点制度和直接联系群众制度,要求市县领导每年深入基层调研不少于60天、每季度与群众拉家常不少于10户,提倡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调研”,在与群众面对面中问计基层、问策于民,研究基层新情况、解决发展新问题。深化年轻干部“四下基层”培养锻炼工作机制,落实落细规划培养、实践培训、挂职锻炼、交流任职等措施,教育引导广大年轻干部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练就密切联系群众的基本功。

坚持贴近民心解难题。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把心贴近人民”等重要理念,组织开展“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着力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以人民群众得实惠检验主题教育“含金量”。聚焦调研中群众反映强烈的、推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主体责任检查、巡视巡察、审计监督等发现的问题,以及第一批主题教育需要联动整改整治的问题,提前梳理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列出解决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组织开展基层治理不良现象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深化基层党组织“达标创新、晋位升级”专项行动,集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等突出问题。深化领导干部信访接待下基层,要求市级领导班子成员每季度至少安排1天、县级领导班子成员每月至少安排1天接访群众,采取领导领办、挂钩包案等方式,推动解决基层具体问题,让群众看到变化、见到成效、得到实惠。

坚持行动至上促发展。坚持把开展主题教育与正在做的事紧密结合,深入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充分运用“现场办公下基层”的工作方法,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把责任担起来、状态提起来、节奏快起来,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紧扣打造“增长极”、建设“四个区”,明确全力壮大四大主导产业、深入实施“三个千亿”行动、加快培育“三类产品”、组织开展“15个专项行动”等中心任务,深化“三比三赛”机制,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在项目建设、乡村振兴、招商引资、服务企业第一线务实功、求实效。接续推进市委市政府“十个十”民生工程、医疗卫生百个补短板项目等一批民生实事,着力解决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突出问题。结合基层党员干部实际,组织开展“党建聚力为民、共建美好家园”“立足岗位作贡献、感恩奋进建新功”等活动,通过设岗定责、承诺践诺,引导党员干部在推动发展、基层治理、服务群众中主动作为、担当有为。

习近平文化思想首次提出

即时 | 2023-10-09 17:50

5913d3b1cd08b9088b3a03a8cf67c01d.png

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10月7日至8日在京召开。与以往相比,这次会议的名称增加了“文化”二字。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一)实践总结、理论结晶

进入新时代,文化在振奋民族精神、维系国家认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作用充分凸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出席一系列重要会议、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对网信、文艺、新闻、哲学社会科学、思政、文化传承发展等各个领域,进行统筹谋划、分类指导、部署推进,倾注了巨大心血,投入了大量精力。

聚焦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总书记鲜明提出一系列重大创新理论:

提出坚定文化自信,并将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

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从着眼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明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提出“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重大论断,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这一重要思想,充分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理论成果在体系化、学理化方面日益完善的实际,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明体达用、体用贯通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指示中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

如何才能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明确首要政治任务,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聚焦新的文化使命,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指明基本遵循原则,即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

明确提出“七个着力”的要求,即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一系列重要内容,既有认识论又有方法论,既有宏观层面的整体指导,又有具体层面的实践路径,充分表明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彰显了这一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特点。

(三)思想武器、行动指南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

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肩负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的重要职责。

重任在肩、使命光荣。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更要科学把握新的形势和任务:

从内部环境看,踏上新征程,向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迈进,迫切需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凝聚起万众一心的磅礴力量。

从国际局势看,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迫切需要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从技术发展看,信息化浪潮迅猛发展,迫切需要把互联网这个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增量,汇聚网上网下同心圆。

从自身发展看,在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同时,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也还存在亟待解决的难题,迫切需要坚持守正创新、主动识变应变求变,推动事业发展迈向新天地。

因此,面临这样的形势任务,必须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这是时代所需、使命所系、群众所盼,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面临的一道必答题。

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面向未来,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唯有紧紧围绕学习贯彻这一重要思想,持续加强学习、研究、阐释,并自觉贯彻落实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才能答好必答题,不断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新华社)

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即时 | 2023-10-07 21:14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指引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在举旗定向、正本清源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守正创新、开拓进取中展现新气象、迈向新征程。

高瞻远瞩、举旗定向,为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指明前进方向

燕山脚下,国风浩荡,文脉不绝。

2023年6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北京中轴线北延的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考察。

走进国家书房,总书记的目光望向顶部中央藻井内的星空穹顶。穹顶上,宋代石刻天文图展现古人智慧,星汉灿烂、浩渺深邃;书房内,15组巨型书柜陈列近3万册新中国精品出版物,思想的星空蔚为大观。

文明生生不息,思想与时俱进。

次日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文化建设中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并强调,这些重要观点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须长期坚持贯彻、不断丰富发展。

10年前的8月,党的十八大后首次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语重心长: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坚持住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还需要我们一代一代共产党人继续作出回答。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做好宣传思想工作,要放到这个大背景下来认识。”

清醒冷静的叩问,贯穿着对宣传思想文化事业的远虑深谋。

这是全新历史坐标下的重大命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相互影响,应当如何凝心铸魂、高举旗帜?

这是推进理论创新的时代呼唤: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想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攀登新的思想高峰,应当如何总结经验、把握规律?

这是赓续历史文脉的高度自觉: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应当如何主动作为、再谱华章?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紧扣时代脉搏,围绕中心工作,突出问题导向,宣传思想文化领域气象日新。

正本清源,坚持和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

2013年11月,北京,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在这一正式开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大幕的重要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一席话振聋发聩:

“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

随着经济科技快速发展和社会格局深刻调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不时出现,网络舆论乱象丛生,严重影响人们思想和社会舆论环境。

着力解决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弱化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一锤定音:“要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

两度召开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强调“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全党动手”“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根本保证”;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要求“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根本保证”;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

习近平总书记就一系列根本性问题阐明原则立场,廓清了认识迷雾,校正了工作导向。

方向明,则思路清。一项项针对性举措应运而生:

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制定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以党内法规形式明确各级党委(党组)的责任;坚决反击各种歪曲丑化亵渎英雄烈士等历史虚无主义倾向,制定出台英烈保护法;重拳整治网络生态乱象,建立中央、省、市三级网信管理工作体系;制定第一部关于宣传工作的基础性、主干性党内法规《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以刚性的法规制度为全党开展宣传工作提供有力指导和支撑……

立破并举、激浊扬清,意识形态领域一度出现的被动局面从根本上得到扭转,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

守正开新,鲜明提出“两个结合”重大论断——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2021年7月1日,天安门广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话语铿锵:“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这是“两个结合”重大论断首次正式提出。

此后,“两个结合”先后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和党的二十大报告。

在武夷山下的朱熹园表示“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在殷墟强调“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深刻阐释“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指出“‘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持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对“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论述不断深入,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固本培元,从赓续历史文化中坚定自信——

四川眉山,三苏祠。百年银杏、千年黄葛,生机盎然。

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实地考察千年古祠,深有感触地说:“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说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有‘三苏’,这就是一个重要例证。”

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指出“文化自信就来自我们的文化主体性”。

在总书记心中,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前往敦煌研究院主持召开座谈会,肯定“敦煌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深入上海杨浦滨江,强调“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在岳麓书院同师生亲切交流,勉励“当代学生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一定要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来到云冈石窟,指出“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文化自信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涵养全民族精神力量,为复兴伟业凝心聚力。

纲举目张,为文化强国建设擘画蓝图路径——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的文化使命”这一重大命题。

站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前进方向:

着眼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明确提出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明确“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直言“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

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时隔72年再度召开指引中国文艺前进方向的座谈会,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心系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化足迹”遍及全国,考察文化地标、探寻文明根脉,对“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念兹在兹;

重视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要求“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着力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一次次在出访时做“文化代言人”,一次次在主场外交中展现中华文明博大胸怀,生动诠释“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历史主动精神、非凡理论勇气、卓越政治智慧、强烈使命担当,明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使命任务,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建设掀开崭新篇章。

以文化人、培根铸魂,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新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下,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加强思想武装,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走进北京图书大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图书”专区前,《习近平著作选读》摆放在醒目位置,吸引了许多读者驻足阅读。

作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的权威教材,今年4月3日,这部以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名义编辑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著作,正式出版发行。

同一天,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一场新的学习竞赛”拉开帷幕。

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全党以理论大学习、思想大武装推进事业大发展。

从历次党内集中教育坚持把理论学习作为首要任务,到成立中央宣讲团开展基层宣讲,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心指导下,从中央到地方,理论学习氛围愈发浓厚。

深化理论研究,推进体系化、学理化建设,是加强党的理论武装的基本前提。

步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等平台建设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成果丰硕,哲学社会科学界把握理论本质、探究精神内涵,对党的创新理论认识不断深化。

2019年1月1日,一个功能强大、内容丰富的新思想学习平台——“学习强国”亮相,上线三个月注册用户就突破1亿人。

《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百年大党面对面》等通俗理论读物让理论更加生动可感;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等新载体新阵地助力党的创新理论不断深入基层;中央主要媒体推出的“第一观察”“一见”“时政新闻眼”等品牌栏目,让理论普及范围广度不断延伸……

思想光芒照亮前路,学习热潮涌动神州。

如今,一堂堂大众理论公开课在年轻人中引发“追剧”效应,理论学习辅导读物上榜“农民喜爱的百种图书”,党的好声音化作社会最强音,直达人民心间、回响在中华大地。

鼓舞精神士气,全国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

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国之盛典,激发起亿万中华儿女爱党爱国的澎湃共鸣。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庆祝活动盛大庄严、气势恢宏,礼序乾坤、乐和天地”“起到了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的作用”。

从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到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聚焦重要节点、重大活动,推动党心民心交融、国威军威彰显,汇聚起坚不可摧的磅礴伟力。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用整整一天时间,前往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实地调研,并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提出了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

“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

3年后,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同志,把集体学习的“课堂”从中南海搬到媒体融合发展第一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先后出台,以融合发展为突破口,主流媒体在时代变革中“破茧蝶变”。

各大媒体“报网端微”百花齐放,文图音视竞相发力,通过创新手段、全媒呈现,记录下脱贫攻坚的感人瞬间、勾勒出全面小康的美丽画卷、展现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以一件件精品力作,汇聚奋进力量。

人在哪,凝心聚力的重点就在哪。

“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那就也应该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

十多年来,无论是举办中国网络文明大会、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等活动,还是开展“净网”“清朗”等专项治理行动,网络健康文化加速培育,不断汇聚向上向善的力量。

坚定理想信念,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不断涌现——

2022年4月25日,中国人民大学立德楼,一场以“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主题的思政课正在进行。

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教室,向老师和同学们招手致意,坐到了同学们中间,一同倾听讲授并参与讨论。

在师生们热烈掌声中,总书记从中国走过的不平凡之路说起,讲到延安窑洞里的马克思主义、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穷二白、改革开放的惊雷划空……他勉励同学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

从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到新时代北斗精神、丝路精神……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一座座精神丰碑,为时代新人成长提供坚实支撑;

从《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先后印发,到“时代楷模”“中国好人”不断涌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成为时代强音;

从《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印发,到全方位提升思政课建设水平、创新方式方法……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日益完善;

设立烈士纪念日,颁授“七一勋章”“共和国勋章”,建立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全社会敬仰英雄、学习英雄、争做英雄的良好氛围日益形成;

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文明新风吹进百姓心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道德滋养……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引领一批又一批时代新人坚定信心、强化自觉、提升素质,投身民族复兴伟业。

在田间地头,“新农人”们寒耕暑耘、精耕细作,努力把中国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工厂车间,新一代工人苦练本领、精益求精,以不懈钻研让“中国制造”的“金色名片”闪耀世界;在体育赛场,运动健儿们顽强拼搏、争创佳绩,让五星红旗一次次高高飘扬;在救灾一线,无数年轻面孔冲锋在前、逆行出征,救人民群众于危难之间……

推动文化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浙江余杭良渚,“美丽的水中之洲”。几代考古学家在这里孜孜以求,探寻中华文明的最初印记。

“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对遗址的历史地位作出重要论断。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又对良渚古城遗址申遗作出重要指示。

3年后,良渚古城遗址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外国专家评价:“良渚让我们对中国早期文明的认识提前一千多年。”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强烈的历史担当,把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项历史性工程、战略性工程来抓,引领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印发,第一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

从敦煌文化保护研究工作持续推进,到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等重大工程深入实施;从《复兴文库》、“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编纂出版,到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国国家版本馆等文化殿堂相继落成……在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推动下,中华文化的“一池春水”生机勃勃。

今日之中国,“文博热”火爆、“文创风”劲吹,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文脉传承弦歌不辍、历久弥新。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我仰望你看过的星空,脚下大地已换了时空,你留在风中摇曳的那抹红,在心中!”

上海龙华烈士陵园,因电视剧《觉醒年代》而广为人知的3位烈士——陈延年、陈乔年、赵世炎墓前,放满了写给先烈们的信。

一部部充满力量的文艺作品,奏响一曲曲荡气回肠的时代之声、爱国之声、人民之声。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艺园地百花齐放、硕果累累:影视作品《长津湖》《山海情》等兼具历史厚重感和现实关怀;《人世间》《雪山大地》等文学作品展现波澜壮阔的社会变迁;复排歌剧《党的女儿》、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等创新形式再现英雄形象……

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

放眼神州,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各类文艺精品不断涌现,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新时代文化事业生机盎然,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东方文明古国阔步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讲好中国故事,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日益提高——

2023年4月,春天的广州,繁花似锦。坐落在白云山麓的松园依山傍水,别有风情。

习近平总书记邀请法国总统马克龙漫步岭南园林,临水而坐,观景品茗。千年古琴奏出一曲《高山流水》,两国元首一起欣赏。

“了解今天的中国,要从了解中国的历史开始”,习近平总书记纵论古今,“我们对中国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这两天里,我们的交流友好深入,使我进一步领略了中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增进了对现代中国治国理政理念的了解。”马克龙深有感触地说。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在海外引发热烈反响,为各国读者开启一扇扇观察和感知中国的窗口;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行动价值》、《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白皮书、《中国的民主》白皮书等文献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京剧、昆曲等洋溢着“中国风”的演出不断亮相国际舞台,国产影视剧海外热播,舞蹈、杂技、美术以及民间文艺接连走出国门;

“感知中国”“欢乐春节”“四海同春”等品牌活动在全世界掀起中华文化魅力热潮;

北京冬奥会、杭州亚运会、成都大运会惊艳世界,向全球展现中华文化兼纳百川、包容四海的雍容气度;

中非合作论坛、上海进博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一系列主场外交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介绍中国经验……

一个亘古亘今、日新月异的中国,正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守正创新的精神,扎根于中华大地、展现在世界面前。

以文化之声唱响中国故事、以文化之魂凝聚价值共识、以文明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文化绽放出的新的时代光芒,推动中华文明与各国文明美美与共、和谐共生。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在新形势下做好外宣工作,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影响力指明了方向,让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更加真实可感,奏响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华美乐章。

矢志远大、放眼未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河南安阳殷墟,洹河蜿蜒,甲骨呈奇。

2022年10月28日,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

步入殷墟博物馆,观摩青铜器、玉器、甲骨文等文物,习近平总书记点明此行深意:“殷墟我向往已久,这次来是想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这个民族还会伟大下去的。”目光穿越千年,习近平总书记充满自信。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怀着深沉的历史责任感,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持续加深对文化繁荣、文明创新的关切和思考——

考察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国历史研究院,从对历史的思考中汲取走向未来的智慧;到访古城苏州,感受文化赋予经济发展的充沛动能;走进陕西汉中市博物馆,思考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

蘸满历史的笔墨,继续书写新的历史。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踏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走前无古人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如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百花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标定目标,明确任务。

肩负新使命,坚守自信自立的精神品格——

滔滔黄河,万古奔流。位于山西最南端的运城,古称“河东”,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今年5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山西运城博物馆,强调:“博物馆有很多宝贵文物甚至‘国宝’,它们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要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2个多月后,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四川广汉三星堆考察,祝贺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落成使用。

展厅里,总书记频频驻足,有时看完正面,还缓步绕着展柜,察看文物的不同侧面细节,感慨道:“看过以后民族自豪感倍增,五千年中华文明啊,而且更期待着更长的中华文明的发现发掘。”

自信,才能自强。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

“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坚定文化自信,我们在自己选定的路上昂首阔步。

肩负新使命,坚持开放包容的博大胸襟——

今年5月,古城西安迎来参加中国-中亚峰会的各方宾朋。

明快有力的古代佾舞、绚丽婀娜的芙蓉花舞……紫云楼前,一场大度雍容、如梦如幻的唐朝传统迎宾礼,展现出中华文化包容四海、兼纳百川的精神风貌。

“陕西是古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见证了中国同中亚国家两千多年的深厚友谊。千百年来,中国同中亚人民互通有无、互学互鉴,创造了古丝绸之路的辉煌,书写了人类文明交流史上的华章。”习近平总书记说。

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得益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9月14日,2023北京文化论坛开幕,中外嘉宾汇聚一堂,为促进人类文明共同进步汇聚智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真诚呼吁:“共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文明交流互鉴,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

当晚的文艺晚会上,芭蕾舞与中国古典舞同台诠释美美与共,来自不同文明的古老乐器共同奏响和谐之音,不同国度的文明记忆、文明图景,在华夏大地上汇集。

古老的东方大国不仅以卓越的智慧启迪世界文明,更以海纳百川的气度拥抱世界文明。

“我们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诠释出中华文明的大格局大气象。

肩负新使命,更加自觉坚持“两个结合”——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

6月30日,中央政治局就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进行第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

以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的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以对文化的精神特质和历史传承的正确把握,以对文化复兴和文明进步的不懈追求,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新境界。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两个结合”进行了深刻系统阐释——“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

新征程上,要坚持“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以真理之光照亮奋斗之路,以复兴之志凝聚磅礴之力。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面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号召:“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站上新起点,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意气风发、昂首前行,踏上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新华社)

牢记嘱托再出发 平凡岗位建新功——写在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好人”重要回信一周年之际

即时 | 2023-09-22 17:02

当清晨的阳光洒在街上,黄山之巅的微风拂过树梢、吹在脸庞,李培生和胡晓春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每一次攀高爬低、捡拾垃圾,每一次查看巡护、记录日记,一丝不苟、严谨细致,如数十年来的每一天。

充盈在心间的,是温暖、感动和奋进。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22年8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好人”李培生和胡晓春回信,称赞他们:“中国好人”最可贵的地方就是在平凡工作中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人民群众、英雄模范,一直是总书记最深切的挂念、最深情的礼赞。

深情的嘱托,最好的榜样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点赞、礼遇包括“中国好人”、全国道德模范、时代楷模在内的先进典型,为全社会树起了关爱先进典型的表率。

从人民大会堂,到雪域边陲,再到高山之巅,“中国好人”无处不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鼓励无时不有。

在西藏隆子县玉麦,藏族姐妹卓嘎、央宗数十年如一日放牧巡边,践行“要守好祖国每一寸土地”的坚定誓言。2017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卓嘎、央宗姐妹回信,称赞她们的精神令人钦佩,为“父女两代人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守护着祖国的领土”的先进事迹点赞。

2017年11月17日,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的600多名代表见证了一幕感人瞬间。当看到93岁的黄旭华和82岁的黄大发两位道德模范代表年事已高,站在代表们中间,习近平总书记握住他们的手,微笑着问候说:“你们这么大岁数,身体还不错。你们别站着了,到我边上坐下。” 习近平总书记言传身教,率先垂范,为全党全社会上了尊重模范的生动一课,带头营造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

44fcc9aba2bde823b7b0ba158a4136ce_640_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png

2017年11月17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前,习近平、王沪宁等会见与会代表。这是习近平邀请黄旭华、黄大发代表坐在自己身边合影。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2019年5月16日,人民大会堂,一次特殊的“握手”让人不禁泪目。在会见第六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与会代表时,习近平总书记走到失去双眼和双手的杜富国面前,握住他的手肘,轻拍肩膀。两个多月后,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地将“排雷英雄战士”奖章挂在杜富国胸前,叮嘱他“把身体养好。”温暖的“握手”、亲切的叮嘱,支撑着杜富国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光。

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专门提及“用自己身体保护战友的杜富国”,赞叹包括他在内的无名英雄“以普通人的平凡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

c725d13fe6fdb01f8960dc13d0aeaa8d_640_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png

2022年8月14日,李培生在黄山风景区的悬崖峭壁间清捡垃圾。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李培生和胡晓春,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惦记关怀的平凡英雄代表。他们在黄山风景区分别从事环卫保洁和迎客松守护工作,没想到,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总书记勉励他们继续发挥好榜样作用,积极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带动更多身边人向上向善。

……

一封封温暖的回信,一个个感人的瞬间,是来自党和国家的深情关怀,也是全社会尊崇典型、学习典型的生动体现;铸造着坚实厚重的精神基石,也激荡着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

平凡的岗位,不凡的业绩

“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是无数“中国好人”身上鲜明的特质和共性。

他们不满足于过往的成绩,在新的岗位上积极奋发、再建新功。

“我要把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把美丽宁波、平安浙江带给全世界!” 9月12日,24岁的“中国好人”崔译文亮相杭州亚运会火炬手现场,言语之间,是青春的朝气和满腔热情。为保护同学身中数刀的她,如今已成为浙江省宁波市公安局的一名警察,可以“保护更多的人”。

036ebf85273a63ccadaf8657c911df48_640_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png

崔译文宣誓。图片来自人民日报微信公号

他们有着对未来更深邃的展望,在谱写人生奋斗的书本中,不念过往,亦不畏将来。

“这一年来沉淀了不少,也成熟了不少。”回顾因参与救援,错失逃生机会的经历,“中国好人”甘宇说,“有时候想起被困山中的那些日子,就对现在的生活充满感恩,当初在那么艰难的情况下都能活下来,相信将来也没有什么会难倒自己”。面对未来,而立之年的甘宇更加笃定、勇敢。

他们有着对生活和他人最深沉的热爱,倾尽全力、奉献自己,为照亮更多的孩子,走向更光明的未来。

“健康第一,不然怎么为人民服务啊!”在安徽马鞍山,退休教师叶连平许下95周岁生日愿望。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爱他的学生就像爱自己的孩子,20多年来,他义务辅导乡村孩子,从未收取过一分钱。现在,他仍在夜以继日地工作:“我人生所剩的时间不多了,我希望最后的一口气是在讲台上呼出去的。”

0543ca33058a7580fedd7d2f0dbdde29_640_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png

叶连平在上课中。图片来自人民日报微信公号

他们发挥着榜样的作用,好人成为名人,一个人带动一群人。

“总书记的回信激励着我做社会的好公民。” 黄山第十九任迎客松守松人胡晓春说,收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后,他和李培生一起加入黄山市“好人宣讲团”,宣传身边的感人故事。也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很多同事加入进来,大家一起用行动温暖他人、感染他人、带动他人。

a5c766a5a1c0b8bc16031583f02aea26_640_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png

2022年8月14日,胡晓春对迎客松的支撑杆进行检查。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一张张朴实的面孔,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中国好人”有多么平凡普通,他们谱写的“道德之歌”就有多么动人心弦。

身边的好人,最美的风景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

为广泛发动群众推荐评议好人,宣传好人、礼遇好人,各地积极拓展思路、创新实践。

福建用数字化赋能“身边好人”推评工作,设计开发“福建好人榜”申报系统、在线评议系统,建立福建省公民思想道德专家库,让评议有效率、显公平。安徽充分发挥群众积极性,有的地市在褒奖身边好人的同时,也授予举荐人“伯乐奖”,更加激发了群众的积极性和成就感。江苏连云港发动网民、媒体、干部群众挖掘身边好人,组织1000多名新时代文明实践员、民情助理细心搜集好人好事,近年来累计发现线索3万余条。

为生动鲜活地讲好“中国好人”的感人故事,各地深入挖掘“中国好人”的“精神富矿”,让他们成为宣传报道的主题和文艺创作的主角。

各地利用多种艺术形式,创作推出大量文艺作品。湖北推出话剧《信义兄弟》、大鼓《一诺千金》、小曲《大爱传奇》等形式多样的好人故事,让群众在喜闻乐见中感悟真善美的道德力量。重庆常态化开展“身边好人”微访谈活动1.4万场次,将访谈放在学校课堂、单位礼堂、农村院坝、工厂企业等场地,让观众情感上产生共鸣、行动上自觉效仿。江西举办“好人宣讲‘声’入人心”活动,遴选中国好人担任宣讲员,深入一线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切实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为让德者有得、好人好报,各地通过资金、政策优待等帮扶举措,对“中国好人”从工作生活上全方位关爱,推动在全社会营造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山东泰安成立“泰安好人基金”,对好人进行奖励,对生活困难的好人给予资助。河北积极探索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参观游览、公共出行等方面的礼遇措施。社会服务行业为“好人”预留专门窗口,大型文化活动设“好人专席”。浙江以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建立先进典型工作室、组建爱心公益团队、担任形象代言人等方式,在全社会营造“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良好效果。杭州亚运火炬手人选中,三分之一都是“中国好人”等先进典型。

……

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

这一年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依托中国文明网开展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又累计推评出了“中国好人”452名。

千千万万个“中国好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身体力行、潜心做事,做社会的好公民、单位的好员工、家庭的好成员,激励和引导更多人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学习好人、宣传好人、崇尚好人、争当好人的浓厚氛围正在形成。(原茵 黄舒雅)

全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部署会议召开

即时 | 2023-09-18 09:30

9月17日上午,全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部署会议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主题教育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对全市主题教育进行部署。市委书记、市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组长梁伟新出席并讲话,省委第八巡回督导组组长李宝银到会指导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永宁主持,省委第八巡回督导组副组长陈约翰、陈忠霖出席。

梁伟新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主题教育,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作出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为我们开展主题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宁德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在开展主题教育上既有独特优势,也肩负重大使命。全市上下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全面把握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认真对照总要求和具体目标,始终保持“走前头、当标杆”的政治自觉,切实把规定动作做到位、特色载体做出彩,推动主题教育政治味更浓、实干味更强、宁德味更足,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梁伟新强调,要紧盯目标要求、落实重点措施,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不划阶段、不分环节,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等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确保主题教育取得扎实成效。特别是要把“四下基层”制度贯穿到主题教育全过程,深入开展“四下基层贴民心、感恩奋进建新功”等特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身”入基层、“心”到基层,让“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展现出新的时代价值,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要推动理论学习入脑入心,把“学思想”作为首位任务贯穿始终,深入开展“沿着足迹学思想悟伟力”活动,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循足迹、溯本源,融汇学、贯通用,不断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要推动调查研究走深走实,开展“调查研究下基层、解决问题在一线”行动,抓好专题调研和案例剖析调研,突出问题导向,坚持调研开路,做到真调研问题、调研真问题,确保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要推动高质量发展提质提效,围绕延续“两个稳定”发展势头,加快实施新一轮赶超行动,坚持“把心贴近人民”,通过开展主题教育,再集中办成一批群众普遍关切、普遍受益的实事,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要推动检视整改有力有序,坚持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从一开始就“改”起来,检视问题要“深查细照”,整改问题要“真改实改”,努力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要推动建章立制常态长效,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边实践边总结,把主题教育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

梁伟新强调,各级党委(党组)要层层压实责任,主要领导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当好开展主题教育的“明白人”“领头雁”。要强化严督实导,坚持在督导组指导下,分类施策、分类指导,扎实推进主题教育各项工作,确保主题教育方向不偏、力度不减。要加强统筹兼顾,把主题教育与落实中心工作、推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工作任务有机结合起来,结合开展“三争”行动,积极主动作为、持续精准发力,做到“两手抓、两促进”,防止“两张皮”。要抓好宣传引导,积极选树培育、宣传推广一批具有“宁德味道”“闽东标识”的经验典型,打造全方位、广覆盖宣传矩阵,为高质量推进主题教育营造浓厚氛围。

李宝银指出,宁德市委对开展主题教育高度重视,严格按照中央部署和省委要求,不等不靠、主动跟进,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特别是先行部署开展“四下基层贴民心、感恩奋进建新功”实践活动进行预热升温,为开展主题教育打下了坚实基础,营造了良好氛围。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要把准目标要求,注重分类施策,解决实际问题,强化主体责任,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取得新进展、新实效。省委第八巡回督导组将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与宁德市委同题共答,确保主题教育健康有序推进。

会前,省委第八巡回督导组与市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进行了座谈,听取宁德市主题教育工作进展情况和总体安排,通报巡回督导组的职责任务,共同研究推动宁德市主题教育工作。

省委第八巡回督导组成员;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领导,部分市级老同志,市法院院长、市检察院检察长,宁德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市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及办公室负责同志;各县(市、区)委书记和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在宁市直单位和中直、省直驻宁机构党组(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市各民主党派主委、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代表人士;其他市委委员、市委候补委员以及我市党的二十大代表等在主会场参加会议。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各县(市、区)和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设分会场。(闽东日报记者 赵巧红 见习记者 俞锦阳)

中央宣传部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总结大会

即时 | 2023-09-11 10:38

bcc94633c5e71d7065f85bda6d6dd5af.jpg

9月8日,中宣部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总结大会。

9月8日,中宣部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总结大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主题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总结中宣部主题教育开展情况,对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作出部署。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李书磊出席并讲话,中央第十九指导组组长巴音朝鲁到会指导并讲话。

会议指出,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宣部紧扣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凝心铸魂取得新进步,调研破题开拓新路子,担当作为推动新发展,从严管党治党迈出新步伐,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重要成果。

会议强调,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不断巩固主题教育成果,努力筑牢思想根基、实现更大作为。在加强理论武装上深化,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心见行;在强党性铸忠诚上深化,增强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自觉性坚定性;在敢担当重实干上深化,奋发有为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在严作风守纪律上深化,自觉做良好党风和政治生态的建设者、维护者。

中央指导组成员,中宣部部务会成员,机关和直属单位党员领导干部、离退休党支部委员等参加会议。

习近平向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发表视频致辞

即时 | 2023-09-04 08:58

c5dc48fa7ac36011ac53d6f343fd37c1.jpg

9月2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向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发表视频致辞。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9月2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向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发表视频致辞。

习近平指出,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服务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是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全球服务贸易和服务业合作深入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进程不断加快,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恢复全球经济活力、增强世界经济发展韧性注入了强大动力。

习近平强调,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中国将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各国开放合作提供新机遇。中国愿同各国各方一道,以服务开放推动包容发展,以服务合作促进联动融通,以服务创新培育发展动能,以服务共享创造美好未来,携手推动世界经济走上持续复苏轨道。

我们将打造更加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积极开展服务贸易和投资负面清单谈判,扩大电信、旅游、法律、职业考试等服务领域对外开放,在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以及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率先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有序推进跨境服务贸易开放进程,提升服务贸易标准化水平,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我们将拉紧互利共赢的合作纽带。加强同各国的发展战略和合作倡议对接,深化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合作,促进各类资源要素跨境流动便利化,培育更多经济合作增长点。

我们将强化创新驱动的发展路径。加快培育服务贸易数字化新动能,推动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先试改革,促进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建设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支持服务业在绿色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推动服务贸易与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现代农业融合发展,释放更多创新活力。

我们将共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建设强大国内市场,主动扩大优质服务进口,鼓励扩大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以中国大市场机遇为世界提供新的发展动力,以高质量发展为全球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服务,增强世界人民的获得感。

习近平最后强调,世界经济开放则兴,封闭则衰。让我们共同维护来之不易的自由贸易和多边贸易体制,共同分享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的历史机遇,为开创世界更加美好繁荣的未来共同努力。

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2日至6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开放引领发展 合作共赢未来”。(《人民日报》(2023年09月03日第01版)、新华社)

2023“金砖时间” 习近平典论合作与发展

即时 | 2023-08-28 09:27

“顺理而举易为力,背时而动难为功”“变化者,乃天地之自然”“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 2023年的“金砖时间”里,习近平主席多次在讲话中引经据典,阐述金砖国家的合作与发展之道。

3727dc9d5ba14f0d64b48c4d1fcdb5d9.jpg

d1bbb8243d7902f77278a4f3cf05f8b6.jpg

c6a1aece85fdb5a12a58c78089bff9ad.jpg

235e83f22592d59b98ea602d4e8dfc36.jpg

ca8d279ce0c00a71d3acd8e0438d76ef.jpg

ddaae5d71b5ef0d8b556e118e02d12eb.jpg

1  2  3  4  5  6  7  8  9  10  


主办单位:中共宁德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宁德文明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110005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