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德市始终锚定群众所需所盼,广泛凝聚社会各界力量,不断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形式上推陈出新、服务上提质升级。一批批“冒热气”“接地气”的文明实践活动,如遍野繁花般竞相绽放,让群众的获得感在文明新风的吹拂中持续升温,安全感在践行文明的点滴里稳稳扎根,幸福感在邻里守望的温情间悄然生长。 活动“声色交融” 铺展文明培育的“立体画卷” “交通文明是城市文明的窗口,每一次遵规守纪的出行,都是对文明的守护。”在福安市东风社区的“交通反诈”文明实践活动现场,民警化身“街头放映员”,将一桩桩真实交通事故案例投映在幕布上——闯红灯的电动车与转弯轿车的碰撞瞬间、未礼让行人引发的街头剐蹭……这些“身边事”像警钟般敲在居民心上。 居民观看交通安全教育警示片。 “以前总觉得戴头盔麻烦,今天看了这些案例,真是后怕,以后骑车必须把头盔戴好!”居民们的讨论里满是警醒,纷纷表示要从自身做起,带头盔、守信号、礼让行,让遵规守纪成为城市文明最生动的注脚。 工作人员分发《移风易俗》宣传单。 文明实践的触角从街头延伸至社区。周宁县中兴社区的“革除陈规陋习,共建文明新风”道德评议会现场,宣传片《新风润社区》用清晰条款与鲜活案例,为居民勾勒文明准则;随后的开展的“邻里情・银龄美”文艺展示活动中,悠扬歌声伴着欢快舞蹈,社区工作人员穿梭分发宣传单,让文明理念随油墨香沁入人心。“简约办事省钱又省心,移风易俗的好处实实在在!”居民谢永忠的感慨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骑车时规范系紧的头盔卡扣,过马路时自觉的驻足与礼让,操办事务时简约不失礼节的宴席,邻里交往间真诚流露的微笑……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细节,将“崇德尚礼”的价值理念,悄然浸润为广大群众内化于心的生活态度与外在于行的行为自觉。 宣讲“送课上门” 打造百姓身边的“精神加油站” “竹板一打响连天,今儿好事又连连。”柘荣县城郊乡靴岭尾村的热闹里,小板凳宣讲队以快板《城郊乡韵融新景,闽东之光照新程》拉开序幕。乡土俚语伴着明快节奏,将基层融合发展的新画卷铺展在干群眼前——这正是柘荣县“小板凳+N”草根宣讲大联盟的“牢记嘱托 谱写篇章”主题活动现场。 小板凳宣讲队快板宣讲《城郊乡韵融新景,闽东之光照新程》。 作为当地创新构建的宣讲品牌,“小板凳+N”善用剪纸展演、评书快板、木偶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用“家常话”讲透政策理论,用“身边事”诠释大道理,让理论褪去“高冷”外衣,成了群众口中的“贴心话”。 闽东特委旧址。 理论宣讲既要传递政策温度,更要播撒思想种子。在霞浦县,红色基因的传承融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方方面面:设立“新四军教育基地”,向师生展示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史;柏洋中心小学(闽东新四军希望小学)的课堂上,《红土地》《许旺的故事》等红色校本课程,让英雄事迹走进日常;组织各年级学生们在体验模拟情景中“重走长征路”,触摸历史温度……霞浦县通过课堂、基地、实践等多种形式,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全过程。 从“小板凳课堂”的围坐谈心,到“畲歌畲语”的新声传唱,再到“传统快板”里的时代变化,宁德市将理论宣讲融入“实践微阵地”。依托遍布城乡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讲堂搬进廊桥下、庭院里、田野间,让政策文件化作家常故事,让党的创新理论“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推动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基层群众心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队伍“枝叶相连” 激活文明传播的“源头活水” 走进福鼎市龙安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一群小朋友正握着毛笔在素白扇面上勾勒心中的文明图景:卡通垃圾桶举着“可回收”标牌,稚嫩笔迹写着“绿色出行”“摒弃浪费”……笔触里藏着对文明风尚的向往。 福鼎开展“新风润万家 文明伴我行”文明实践活动。 “我们每个月不定期举办移风易俗宣讲、村规民约道德讲坛、志愿者‘摆摊’等活动,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让文明新风浸润龙安街道的每个角落。”龙安党委宣传委员汪明秀介绍,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主阵地”,龙安街道组建了48支志愿服务队,开展“革除殡葬陋习 倡树文明新风”“清风绘新俗 扇韵传文明”等系列主题活动,让文明的种子在街头巷尾生根发芽,绽放出绚丽的基层文明之花。 文明新风在各类志愿服务队伍的互动中流转传递,在一次次躬身实践里深植厚培,既激活了群众参与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更让文明的“源头活水”顺着这张“枝叶相连”的网络,在闽东大地汩汩奔涌,滋养出崇德向善的繁茂生态。 宁德市以“不打烊”的文明实践,让“文明”从抽象理念化作街头巷尾的具体行动,融入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那些遍布城乡的鲜活实践,让文明风尚成为闽东大地亮眼的精神标识。(宁德文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