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明的刻度,往往藏在街巷里弄的细节中。近年来,宁德市以“绣花功夫”精耕城市治理,从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破题,用一个个精准施策的“微动作”,串联起文明城市的“大图景”。街角的方寸蝶变、日常的精准回应、群众的主动参与,共同勾勒出新时代城市治理的“宁德样本”——让文明不仅是风景,更是融入生活的温度。 小空间大温情: 细节改造点亮 “文明微光” 城市治理的精度,藏在那些容易被忽略的“边角料”里。宁德市以“微改造”激活“边角空间”,让闲置地、卫生死角蜕变为承载民生温度的“暖心驿站”,用细节勾勒出“方寸即风景”的宜居画卷。 蕉城区金涵畲族乡亭坪村口袋公园。 “以前抬脚是杂草,现在出门是公园。”福安市罗江街道罗江村村民肖寿清的话里,藏着 “口袋公园” 带来的生活惊喜。这块曾让村民避之不及的闲置空地,如今被休闲广场、休憩坐凳、运动器材填满——清晨有老人打太极,午后有孩童追跑,傍晚有邻里唠家常。 这些功能多元的“口袋公园”,早已不是简单的休憩空间,更是情感交流的纽带、文化传承的窗口和公共服务的平台。在蕉城区漳湾镇贝头村,一场场融合了文化宣传、移风易俗等内容的文明实践活动,在村民摇扇纳凉的欢声笑语中上演,绘就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文明图景。 志愿者在福鼎市桐山街道福全社区城市书房参与志愿服务。 福鼎市桐山街道里,同样上演着“方寸之美”的蝶变。“孩子们最近迷上故事书,得把这几本放在显眼位置。”在福全社区的城市书房中,“银发先锋”志愿者黄丽娅正俯身整理少儿读物。这座书香弥漫的“公共客厅”是福鼎市首个城市书房,由旧社区用房改造而来,却装下了大大的天地:“四点半课堂”里,志愿者正帮孩子讲解难题;银发书画室中,几位老人挥毫泼墨;亲子阅读角上,妈妈指着绘本给孩子讲远方的世界。曾经的闲置空间,如今成了“一老一少” 的乐园,让每个走进来的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落。 从乡村的口袋公园到城区的城市书房,细节改造延伸至更多公共空间。社区楼道里,“共享雨伞”旁贴着“雨天借走,晴日归还”的暖心提示;街头转角处的共享书吧里,有人留下刚读完的书籍,有人取走孩子想看的童话书。这些 “小改造” 如点点星火,让文明不仅是标语,更是触手可及的日常。 小需求大回应: 精准守护浸润 “烟火温情” 城市治理的温度,在于对群众“细碎需求”的敏锐捕捉。宁德市以“民有所呼,我必速应”为导向,把治理触角伸到烟火日常里,用恰到好处的精准服务,让每一份需求都得到妥帖回应。 周宁县中兴社区“爱幼帮帮团”举办儿童教育活动。 “父母应成为孩子成长的‘引路人’而非‘操控者’。”“改变孩子,从改变父母开始。”近日,周宁县狮城镇中兴社区的活动室里尤为热闹,由社区“爱幼帮帮团”携手周宁县书香传家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开展的家庭教育讲座正温情开讲。讲师从亲子沟通的常见误区、隔代教育的平衡之道、家风传承的日常实践等生活场景切入,用身边事解析育儿经,台下家长们频频点头,不时提笔记录——这样的“定制化”课堂,早已成为社区的暖心常态。 在中兴社区,这样的贴心服务远不止于此。“济困帮帮团”为有需求的特殊群体、独居老人、重度残疾人配备呼叫器,第一时间上门服务提供帮助;“和事帮帮团”充分发挥社区老党员、网格员、热心群众力量,协调解决邻里纠纷、家庭矛盾;“惠民帮帮团”开展“方言评书”“端午节·百家饭”“小区邻里节”等活动,让街坊们在欢声笑语中越走越近,文明新风也在这样的互动里悄悄扎根。 在福鼎市的长者食堂,大家热情地包着饺子。 更精细的守护,藏在民生痛点的破解里。老旧小区里,曾经隐患重重的“飞线充电”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整齐排列的智能充电桩,傍晚时分,居民们边给电动车充电边闲话家常,安全感随着电量一起满格;“长者食堂”的保温餐台旁,工作人员记得张阿姨爱吃软米饭、李大爷要少盐,老人们围坐在一起,咀嚼的不仅是热乎饭菜,更是“有人惦记”的踏实;就连加装电梯这样的“老大难”,也通过“业主提议—社区协调—政府牵头”的联动机制,让老楼里的腿脚不便者告别了“爬楼难”,按下按钮时的轻快,藏着治理者对“幸福无障”的执着。 小改变大文明: 共治共享激活“城市动能” 文明的生命力,在于每个市民的主动参与。宁德市通过搭建平台、创新机制,让群众从“旁观者”变成“主人翁”,用千万个“小行动”汇聚成文明城市的“大能量”。 当小众海岛旅游的热潮漫向霞浦县海岛乡,这片拥有原生态风光的岛屿成了游客争相奔赴的打卡地。然而,随之而来的景点垃圾堆积、近岸海域水质下降,让“生态保护”成为海岛可持续发展的必答题。 “我们共同的岛”志愿服务项目志愿者捡拾垃圾。 “我们共同的岛”志愿服务项目应声而起,像一根无形的线,串起了政府工作人员、企业职工、民宿店主、农村青年及在校学生等多方力量,他们沿着海岸线弯腰拾捡垃圾,向游客讲解“无痕游览”的文明细节,让“守护共同家园”从口号变成了潮水般涌动的行动。 古田县开展“推进移风易俗 倡导文明新风”宣传活动。 同样地,在古田县凤埔乡西溪村,村民主动参与村庄治理的场景随处可见。村民卢泽贤清晨巡村发现水管爆裂及时报修,何久鑫深夜蹲守制止非法电鱼......西溪村通过“晨巡晚议+文明实践”的深度融合,唤醒了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构建起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治理新格局。 如今的宁德,无数市民的“微行动”正汇聚成文明的“强电流”,为城市治理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这动能里,有治理者搭建平台的初心,有建设者打磨细节的匠心,更有每个普通人参与其中的真心。而这份“共治共享”的生动实践,正是新时代城市文明最动人的“宁德注脚”。(宁德文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