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宁德文明网 > 文明创建 > 正文
宁德:增进民生福祉 绘就幸福底色
2020-11-02 15:48:59 张颖珍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金涵小区保障性住房 本报记者 李民雄 摄

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

20年沧海桑田,宁德市围绕“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促使一项项民生新政稳步推进,推动一件件为民办实事落地生根,绘就一幅幅安居乐业幸福图景。

稳推进

提升民生温度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我住在隆鑫商贸城,这么多年了,我看着东湖市场一点点变得更好,老百姓买菜的体验也越来越好。”10月13日上午,正在东湖市场买菜的市民王孟梅对市场的变化发出由衷地赞叹。

改造后的东湖市场 本报记者 张文奎 摄

“菜篮子”虽小,却关系着大民生。今年,宁德市通过提升改造、综合整治,完成城区农贸市场的整治提升工作。升级改造后的农贸市场,不仅有了更好的消费环境,交易秩序、食品安全保障等方面也得到极大改善。同时,市场里还设有公平秤、农残快检室等功能区,市民随时都可以对所购买的肉类及蔬菜进行检验。点滴的改变,创造了实实在在的幸福。

健康是人民幸福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随着宁德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搬迁工程成为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和突破发展瓶颈的重要内容。2014年底,东侨新院区建成并投入使用,实现宁德中心城区医疗服务的跨越式发展。

新院不论从规划布局、配套设施,还是专科建设、人性服务等方面都采取了全新的理念,“智慧医院”也在悄然成型。在医院的大厅里,智能导诊机整齐排列,不时有患者或家属在导诊机前查询门诊药房、医院收费、检查检验等信息。出门前就能挂号、微信小程序就可第一时间查询检查结果、“腕带付”让患者便捷出院……互联网+医疗技术的不断普及推进,进一步提升市民的就医体验。

今年7月,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正式开启住院患者“腕带付”新型支付方式。住院患者通过扫码“腕带充值”二维码,即可便捷完成住院缴费充值,享受无障碍缴费支付。 (市医院供图)

截至去年年底,宁德市医疗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宁德师范学院二级医学院、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市康复医院综合病房楼、市中医院医养结合项目开工建设,闽东医院门急诊综合大楼建成投用。建成“双达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5个,完成全市村卫生所一体化达标建设。全市新增医疗床位621张。

大力度

兜底民生保障  

2019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900元、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80元、增长9.5%。

数据背后,是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成绩。同时,也是一座城市的幸福标尺。聚财为民,和谐兴市。2019年,全市民生支出267.0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8.5%。财政大力度向民生倾斜,将抽象的幸福指数,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

初秋的清晨已有凉意,而在宁德市社会福利中心(滨海·金泰园)里,蕉城区首批集中供养的老人们正围坐在一起话家常,满室暖意。“上了年纪,能和大家住在一起挺好,生活上有专人照顾,我感觉很温暖。”来自七都镇的黄老伯笑着说。

老有所乐 (资料图片)

多年来,宁德市高度重视养老事业发展,截至2020年5月底,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35.68张,初步构建了覆盖“市、县、乡、村(居)”四级的养老服务体系。2019年,全市各级共建设各类农村幸福院1916个,覆盖89%的建制村,生活不能自理的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标准提高1.7倍,集中供养率从7.1%提高到60.3%。黄老伯的幸福晚年,正是宁德市近年民生工作所取得成果的缩影,而这样美好的生活图景正在各个民生领域不断上演。

民之所望,政之所行。宁德市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民之所盼作为政之所向,把民之所需作为政之所为,不断筑牢民生保障的坚实基础。

今年5月,全市有8.11万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或特困人员供养,低保覆盖面1.84%,位列全省第一。农村低保制度从2004年建立并实施以来,保障标准从年人均收入低于1000元,提高到2020年的7408元,实现城乡一体化。2004年至2020年4月,全市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24.49亿元,特困人员供养金14.62亿元。

多举措

聚焦民生短板  

宁德一中新校区 本报记者 张文奎 摄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关注热点、不回避难点,切实回应群众期待。宁德市将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高质量发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目标,持续推进,各项事业齐头并进,成绩斐然。

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19年,全市财政教育支出达78.62亿元,约是2000年的15倍。其中,全市各县(市、区)仅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总投入就超过20亿元,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和提升。全市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8.03%,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4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5.74%,高中阶段普职招生实现规模大体相当;高等教育规模逐步扩大,在校学生数达1.34万人;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基本满足不同阶段、不同人群学习的要求。

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就业稳,则人心定。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宁德市人社部门主动服务作为,出台和落实好各项就业政策和补贴保障就业。上半年,全市各项就业补助资金支付5988万元。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03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859人,分别是去年同期的77%、115%;城镇登记失业率2.72%,低于控制指标1.28个百分点,就业形势保持稳定态势。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今年,宁德市先后完成主要交通路口改造26个,新增(施划)公共停车泊位1万多个。修复破损路面10多万平方米,分类推进168个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治理,城区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与此同时,市民活动空间进一步拓展美化,宁德火车站综合客运枢纽站、人民广场、火车站站前广场完成改造提升。

水岸阳光小区分类垃圾屋 本报记者 陈映红 摄

人居环境持续优化。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全市上下一心努力下,城区黑臭水体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河道清淤27万立方米,新建雨污管道196公里,完成40平方公里污水管网溯源排;全面完成海上养殖综合整治目标任务,实现了生态改善与养殖质效的双提升,成为全国水产养殖高质量绿色发展典型案例。持续开展农村“厕所革命”、农村垃圾治理行动、农村污水治理行动、农房整治行动、村容村貌提升行动等“一革命四行动”,全市2137个行政村改厕改水、生活垃圾处理和104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全面完成。(闽东日报记者 张颖珍)

更多>主题活动
主办单位:中共宁德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宁德文明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110005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