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宁德文明网 > 正文
重访道德模范|王琳芳:“咬咬牙,苦难都会过去的”
2020-04-15 15:13:55 陈薇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王琳芳,福安市溪潭镇一个普通的90后女孩。数年如一日,这个坚强的女孩把苦难当作历练,把责任扛在肩上,与病瘫在床的父亲相依为命,以一种乐观、豁达心态,为社会树起了一个“百善孝为先”的标杆。2015年,她被评为第四届福建省孝老爱亲道德模范。

“有爸爸才是家”

王琳芳的老家在福安市溪潭镇吉坑村半岭自然村,一个远离镇区的偏僻小山村。在她儿时的记忆里,母亲外出打工,很少回家,妹妹很小就送给他人抚养。她读高三时,父母正式办理了离婚手续。

爸爸王松生患痛风结石多年。2010年就基本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

当时,还在福安二中上学的王琳芳经常请假回家照顾爸爸。一次王松生住院回家,因找不到一个青壮劳力帮忙,体重只有90来斤、身高仅152厘米的王琳芳,毅然背起110多斤重的父亲,走了四五百米的山路,从村口回到家中。这样的生活持续到她高中毕业。

2011年9月,王琳芳考上了大学,要到泉州上学,这也就意味着她要和爸爸分开了。“没有我在身边,爸爸怎么办?”王琳芳计划在学校附近租房,将父亲接到身边。可房东听说租来照顾瘫痪病人,都不愿把房子出租。无奈之下王琳芳向老师提出休学的请求,经老师一再劝说才作罢。

虽只身在泉州,王琳芳的心一直牵挂着家乡患病的父亲。一旦父亲身体不好,她就立即请假赶回老家。

“有爸爸才是家。”2013年暑假,父亲的病情依然没有好转。这一次,王琳芳毅然决定把父亲从福安接到泉州,此后她开始了“连轴转”的生活。早上六点起床,帮父亲洗脸刷牙、准备早餐、喂父亲吃饭。中午一放学就赶到食堂打包饭菜。每天,王琳芳都要帮父亲擦洗身子。由于患病的父亲不能吃肉、海鲜,一有时间王琳芳就自己买菜煮菜。

“咬咬牙,苦难都会过去”

发传单、贴海报、端菜洗碗……课余时间妥善安排好父亲后,王琳芳常常挤出时间兼职打工挣钱贴补家用。

“最困难的事,就是爸爸有时会遇到尿液不通等急症,只能到医院通过插导尿管才能解决问题。”王琳芳说,白天还好,男同学会帮忙将父亲送到医院。一旦父亲夜里发病,她无法背着父亲下楼,只能眼睁睁看着父亲忍受折磨。

“咬咬牙,苦难都会过去的。”王琳芳总是这样对自己说。尽管照顾父亲分散了王琳芳很多精力,但大学期间她的成绩都是班级前三名,还多次申领到奖学金。

经过女儿的悉心照料,到泉州一段时间后王松生的病情有所好转。

大学毕业后,为了更好地照顾父亲,王琳芳把父亲安置到泉州的一家疗养院,以便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工作。父亲每个月的疗养费用等要近3000元,王琳芳只有拼命工作才够日常开销,最忙的时候要兼职三份工。

“努力生活,回报社会”

“现在爸爸在一家养老院生活,病情稳定,心态也很平稳。”7月31日的采访中,王琳芳告诉记者,大学毕业后,她先后辗转泉州、宁德、三明、福州等地,但“爸爸一直在身边。”

“2014年爸爸病情反复,我们又恢复到经常跑医院的状态。”工作单位、医院两头跑,超负荷的“运转”使原本羸弱的王琳芳积劳成疾,不得不住院治疗。

2015年,王琳芳和丈夫喜结连理。“嫁到三明后,我又把爸爸接过来一起生活。”婚后,小两口和王松生一起在三明工作、生活。

“现在我有了自己的宝宝,照顾宝宝要分散一些精力。”王琳芳说,为了让父亲得到更好的照顾,去年她将父亲送到了一家养老院并请了一个护理人员照顾起居饮食,“考虑到家里的情况,我现在找了一个相对清闲的工作,上一天班能休息一天,一个月上十几天班,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时间陪爸爸。”只要一有空闲,王琳芳就去看望父亲,给父亲针灸、按摩,陪父亲说说话。

“最艰难的时候很多人向我伸出了援手,是社会的关爱让我和爸爸渡过难关,让我更加坚强。为了更好地照顾爸爸,我会努力生活,回报社会。”王琳芳的话语坚定执着。(闽东日报记者 陈薇)

更多>主题活动
主办单位:中共宁德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宁德文明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110005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