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宁德文明网 > 宁德要闻 > 正文
宁德:用“有爱服务”创造“无碍生活” 让城市更有温度
2025-07-08 16:36:47 陈薇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江琳琳  

“您的鉴定结果为听力二级,出证后还可以申请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近日,蕉城区林女士因听力障碍想申请残疾人证,经指定医师鉴定后,将办证材料提交至蕉城区残联窗口。工作人员审核后,通过线下“帮代办”的方式让林女士提交一次材料,即可同步完成残疾人证办理和补贴申请。


这样的便利,得益于近年来全市残联系统以持续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残疾人办事便捷度为目标,从残疾人的需求出发,从最关键的问题抓起,通过聚焦数字赋能、聚焦服务创新、聚焦部门联动,实现残疾人服务“一件事”工作质效持续提升,残疾人办事满意度及获得感不断提升,营造全社会助残和残疾人自强的文明社会氛围

改革成果看得见、摸得着、有感受,真真切切体现在办事过程中。过去,残疾人办事只能往残联窗口跑,费时又费力。如今,全市残联系统依托高效办成残疾人服务“一件事”服务平台,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多端服务网络,残疾人或其亲友可通过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PC端、“闽政通”移动端、县乡便民服务中心综合服务窗口等端口办理业务,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为解决办事环节多、材料繁杂等问题,我市以流程再造和信息共享为手段,将残联线上受理业务延伸到涉及残疾人办证、康复、就业、助学、家庭无障碍改造等事项,基本涵盖全部残疾人普惠性政策,让残疾人“一站式”办理所需事项。通过简化程序,残疾人证办理事项减少群众跑动次数5次、压缩办理环节4个、缩短办理时限25天、精简材料10份,显著提升服务效率。同时,全面推行残疾人服务“一件事”系统办件,加强电子证照数据共享应用,实现残疾人证事项跨省通办、省内通办,构建跨区域、无差别、同标准的残疾人服务快办新模式。今年上半年,全市残疾人服务事项系统办件2554件,占残疾人证新办证量的86.47%,居全省前列。

“在医院就可以完成从残疾等级评定到业务申请的全流程办理,避免‘医院—残联’两地跑。”日前,在福鼎市医院百胜院区门诊服务中心残疾人服务“一件事”办证专窗完成办理事项后,王先生直呼“太方便”。为最大程度方便群众办事,宁德在福鼎试点设立“残疾人服务一件事”医院专窗,打破医院评定服务与残联服务窗口的物理阻隔,将“照相馆拍照—医院残疾评定—残联业务申请”三个环节压缩到医院一站式服务,整体办事效率提升67%。

一系列高效便民的场景在宁德“遍地开花”。速度与温度兼备的服务背后,是全市残联系统聚焦服务创新,推动工作作风优化升级的全方位“蜕变”。

目前,市残联积极推动职能下放,由县级残联统一审核转变为乡镇(街道)残疾人联络员负责初步审核材料、发放评定表等,让群众需求在家门口解决。同时,优化公示环节,由在申请人所在村(社区)公示转变为统一在县级残联公示栏和网站公示。事项办结后,证件材料由到县级残联窗口领取转变为快递到家,项目补助资金直达到账,让群众办事全程无忧。针对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宁德创新残疾评定“1+3”上门服务模式,提供“需求摸排—专业评估—帮办代办”入户助残一条龙服务,变被动等待残疾人来办证为主动上门评残办证。今年上半年,全市共开展上门评残服务16批次,累计服务183人,实现有特殊困难的残疾人办证“一趟不用跑”。

服务触角还在不断延伸。为织密残疾人服务保障网,宁德以“一盘棋”思想凝聚服务合力,残联发挥牵头作用,积极与人社、民政等相关部门建立残疾人服务“一件事”协同联动机制,建立“部门并联审批、材料自动流转、档案在线归集”的联审模式,并定期会商,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工作的协同办理。部门协作拧成“一股绳”,残疾人办事从“多头跑”变为“协同办”,跑出便民服务“高效路”。

宁德市还多维度构建“线上+线下”服务指引体系——制作残疾人服务“一件事”网上申办操作指南和指导视频,在各级残联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广泛发布推广;在残联窗口发放办事指南,实时提供政策咨询、操作指导;借助入户访视、需求状况调查等机会上门宣传……细致入微的举措只为让办事群众“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次办成”。此外,还设立群众监督员,开展服务回访,帮助监督服务质量,努力把服务过程中的“问题清单”转化为群众的“满意清单”,切实推动服务质量提档升级。

细节之处见真章。从人文关怀到部门联动,越来越高效的政务服务,不仅体现出对残疾人的关爱,更是“春天的事业”蓬勃发展的生动注脚。(闽东日报记者 陈薇)

更多>主题活动
主办单位:中共宁德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宁德文明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110005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