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宁德文明网 > 移风易俗 > 正文
福鼎西昆村:承孔子遗韵 传仁孝家风
2019-07-16 10:35:25  来源:宁德新闻综合广播  责任编辑:叶伏国  

图源:宁德新闻综合广播

孔昭淦寒窗苦读,参加乡试却四次与入仕失之交臂。在数次乡试不第之后,他遇到了伯乐,当时福鼎知县聘其为乡土志总纂,并兼任当地两个小学堂的教员。受聘后,孔昭淦全身心投入到了教学事业之中。他学识渊博,平易近人、诲人不倦,学生皆“视其为泰斗”,经常主动向其求教,孔昭淦对于教书育人的热情也越发高涨。他主张废除旧的学习制度,潜心探索出新的教学方法。后因教学成果显著,被委任为官立高等小学堂堂长、县视学兼劝学所所长。

孔昭淦教书育人深受好评,但他不囿于一方讲坛,而是心系家乡经济的发展,希望造福桑梓,为此,他做出了改变人生的一个重要选择——从事茶业贸易。

道光二十二年(1842),在地处东南沿海、商贾云集的福州,由于港口欺行霸市、恶性竞争以及官员腐败等原因,导致许多外地到此经商的人们屡遭欺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因为不忍看到千里迢迢来福州却饥寒交迫备受欺凌的同行,孔昭淦萌发了在福州建立福鼎会馆的想法,并得到了在福州经商的老乡们的全力支持。随后,商界一致推举孔昭淦为福鼎会馆的总理。在与洋商茶叶贸易中时有纠纷,孔昭淦巧妙地与洋商交涉,为后人争取运载利益做出卓著贡献。

宣统乙酉年,孔昭淦被选为拔贡,当年夏天,被举荐为当时福建省咨议局议员。在任期间,孔昭淦沿袭孔家“以仁待人”世代家风,力陈多项利国利民议案,如取废除妇女缠足等,但一个又一个关乎民生的议案被拖延被否决,无数次的坚持换来的都是无数次的失望。西昆《孔氏族谱》上有一首孔昭淦的《老人桥》,其中写道“灵均投汩罗,至今增感伤。君虽后古人,亦可与颉颃。他日登志书,万古俱流芳。”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怀令人肃然起敬,也是孔氏后裔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在当了一年的省咨议局议员后,孔昭淦带着服务百姓、乡人的未竟之志,走完了短暂而精彩的一生,享年仅45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依然坚守在咨议局议员的岗位上。他的英年早逝令人扼腕,时任福鼎知县周庚慈曾为孔昭淦撰写悼文,“其人品如美玉精金,咸钦国宝;其人材如布帛蔋粟,关系民生,则哲人云亡,无论识与不识,莫不同声一哭矣。”如今孔氏家庙前立着3副旗杆夹。立旗杆夹,一则光宗耀祖,二则激励后人,传承家风,旗杆夹上的每一块石碑,都承载着祖辈光荣的奋斗史,而最出类拔萃的莫过于拔贡孔昭淦。

他一生都在为造福更多人而奋斗,他的精神深深影响着代代子孙,正如标杆般鞭策着后代,砥砺着他们奋勇前进;如朱砂一样点在孔氏族人的品性中,教引着后辈们勿忘祖先遗志;如丰碑一样伫立在西孔氏的家谱中,彰显着西昆孔裔的优良家风。他的人格感召着一代又一代的孔氏子孙。

孔昭淦曾经对他的后人留下珍贵的六字财富——“节渐丰,谦恒益。”以此教育后人要节俭和谦虚,这样才能一辈子获益。至今,这六个字还刻在西昆村旗杆里的建平村内,闪烁着先辈睿智的光芒。

1  2  3  4  


更多>主题活动
主办单位:中共宁德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宁德文明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110005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