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更多>>
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
更多>>
  • .秋夕
  • .辛未七夕
  • .和长孙秘监七夕
  • .古诗十九首之一
  • .七夕夜女歌
  • .七夕宴悬圃二首
  • .七夕见与诸孙题乞巧文
  • (唐)杜牧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 (唐)李商隐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 (唐)任希古

    二秋叶神媛,七夕望仙妃。

    影照河阳妓,色丽平津闱。

    鹊桥波里出,龙车霄外飞。

    露泫低珠佩,云移荐锦衣。

    更深黄月落,夜久靥星稀。

    空接灵台下,方恧辨支机。

  •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 (晋) 无名氏  

    婉娈不终夕,一别周年期。

    桑蚕不作茧,尽夜长悬丝。

  • (唐)崔颢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 (唐)权德舆

    外孙争乞巧,内子共题文。

    隐映花奁对,参差绮席分。

    鹊桥临片月,河鼓掩轻云。

    羡此婴儿辈,吹呼彻曙闻。

更多>>
主办单位:中共宁德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宁德文明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110005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