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早春的回暖天里,蕉城区霍童镇大石村碓下林自然村仍沉浸在年节氛围中。当天下午,“洞天福地·诗画蕉城”新春主题笔会采风团一行踏入了这片明清时期的古村落,探寻它的古韵与新生。 大石村航拍 李在定 摄 “当时起名‘壶珑’就是谐音‘霍童’的方言,想着既然是本土品牌,要有点家乡特色,”壶珑茶铺的招牌下,创始人黄晓旭介绍道。这是黄晓旭返乡创业的第三个年头,也是壶珑茶铺诞生的第二年,茶铺原材料取自本地茶产业,包装、手提袋随处可见形态各异的手绘线狮,无一不透露着满满乡情,也让黄晓旭以茶为媒、以非遗为媒,成为碓下林村的“守艺人”。 茶铺前方的空地被黄晓旭打造成了一个音乐小院,以特色菜肴、围炉煮茶、露天音乐、烧烤火锅等休闲项目,吸引了众多周末团建客和休闲游客。采风团一行也兴致满满,在小舞台上演唱京剧曲目,佳曲、好茶、美景齐全,好不自在。眼下,黄晓旭正准备与市微电影协会合作,探索筹备乡土影视拍摄基地,为这座美丽古村的发展开辟新路径。 壶珑茶铺前方的音乐小院 刘岩生 摄 选择返乡的“洄游人”不仅有黄晓旭,还有村支书黄义庆,七年前他从东北结束经商,回到村子,开始着力打造这片热土。 “我们的村子虽然小,但都是最自然、最原始的景致。”黄义庆感慨道。依托支提古道和洞天福地的精品招牌,碓下林村致力于打造“小环境大生态”的城郊生态休闲养生地,可谓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城市后花园”。 随着夜幕降临 大石村的灯笼逐一亮起 为这座古朴村落增添了一丝暖色 这个曾经寂静的古村 如今逐渐焕出新彩 以生态为舟、产业为桨、文化为帆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划出了自己的独特轨迹。(闽东日报 刘岩生 黄雪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