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宁德文明网 > 宁德要闻 > 正文
乡村处处美如画 喜看炉坑新变化
2022-08-10 10:00:00  来源:宁德文明网  责任编辑:陈玲汇  

眼下,正是柚果套袋的关键期。在霞浦县沙江镇炉坑村的柚树种植园里,一颗颗翠绿的柚果挂满了枝头。

一大早,炉坑村种植能手阮玉财便来到果园内对柚果进行修剪、套袋,纸起手落间,一个个柚果便穿上了“新衣”,住进了“纸屋”。

每到采收季,一拨接着一拨的收购客商纷纷赶来,阮玉财所种植的蜜柚完全不愁卖。“目前,我种植的6亩蜜柚,一年能增收4万元左右。生活越来越好了。”阮玉财笑眯眯地说。

但在过去,炉坑村却是另一副光景……

地处沙江镇西南端的炉坑村,是该镇最边远的建制村。受制于偏僻的地理位置,又缺乏产业支撑,炉坑村发展一度受到制约。

“当时,大部分中青年外出打工,留守的人种些粮食,再没其他收入,村里日渐萧条。”炉坑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陈孝营感慨地说。

穷则思变。为改变村庄发展落后面貌,炉坑村经过多方调研,发现当地土壤和气候适宜种植蜜柚,于是计划引导村民开辟这一产业。

但村民们却有自己的担忧:产量如何?好不好卖?……一连串疑问,让不少村民迟迟下不了决心。但产业发展容不得等待。2007年,炉坑村老支书解奶何带领村干部率先种柚,3年后挂果收成,解奶何的第一批柚子就挣了5000多元。看到种植蜜柚既丰收又增收,村民们纷纷加入种植的行列。渐渐地,柚子产业成为村中的主导产业和村民的重要收入来源。不少外出村民也纷纷返乡种柚,沉寂的村庄又恢复了活力。

然而,另一个问题又随之而来。传统农业以小户种植为主,如此分散种植,很难推进产业化发展。“只有连片成规模,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陈孝营说。

转机出现在2016年,在霞浦县委统战部等帮扶单位的支持下,炉坑村制定了壮大主导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的总体规划。

“霞浦县委统战部挂钩帮扶炉坑村后,制定系列措施,通过‘党支部+合作社+电商’的合作模式,鼓励炉坑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吸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有种植经验的普通农户为社员,抱团发展。同时,引进新蜜柚品种,进行品种改良,帮助村里的蜜柚产业做精、做强。”陈孝营介绍,在县委统战部帮助、指导下,“党建扶贫京东便利店”顺利开张,对贫困户的农产品实施统一品牌、收购、销售、配送,使农产品从滞销变畅销,解决了果农担心的增产不增收问题。

如今,炉坑村种植柚子、脐橙、贡柑等水果面积达1000多亩,全村80%以上村民成了果农。从2016年起,在沙江镇举办的蜜柚推介会上,炉坑村已累计3年获得蜜柚“品质王”称号。

产业发展了,如何打造美丽乡村,让村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从2016年开始,炉坑村先后投入各类资金280多万元,新修、拓宽了800米村道,修建“同心幸福苑”,建起3处特色村级公园,建设7处休闲小广场,修整10亩“同心荷花池”,绿化美化主村街道,架设绕村LED路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而后,霞浦县委统战部又着眼推动炉坑畲乡“颜值+内涵”双提升,致力打造畲族文化特色村,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彰显畲族风情。先后建成畲族文化广场、图腾墙画等一批具有少数民族印记的基础设施。并坚持挖掘和传承畲族传统文化,聚焦“文化+活动”,打造活力炉坑。

“这些年大家收入高了,村里又建起了公园、荷花池,大伙喜欢时常聚到这里聊聊天、散散步。生活那是大变样了。”村民兰双灼笑着说。

如今,放眼炉坑村,远处,柚树漫山遍野,绿色的柚子已压弯枝条,果农们正忙着修剪枝叶、除虫除草;近处,一座座新房错落有致,公园里花草摇曳,孩童们在广场上嬉戏玩闹……业兴人欢的景象,无一不展示着一个曾经落后村悄然发生的嬗变。(闽东日报记者 吴枋宸 通讯员 林建忠)


更多>主题活动
主办单位:中共宁德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宁德文明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110005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