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宁德文明网 > 未成年人 > 正文
书香浸润 至善和美——宁德市寿宁县大同小学创建文明校园案例
2021-10-08 14:10:00  来源:宁德文明网  责任编辑:王予捷  

引言:

宁德市寿宁县大同小学创办于2006年,现有25个教学班,在校生1285人。在编教师72人,其中高级教师8人,市名师培养对象2人。学校校风严谨,守大爱,携同心,科研兴校,菁莪乐育。秉承“守望至善 和美大同”的办学理念,以“夯实基础、彰显个性、打造品牌”为办学目标,大力培养师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高标准、严要求,努力加快培养名师、打造名校的步伐。

近年来,大同小学立足校情,确立“传承廊桥文化、践行行知思想、打造书香校园”的三大特色办学主题。三大办学主题并驾齐驱,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构建起大同小学“至善•和美”教育的理论框架体系和实施路径体系。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肩负着“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以善立身,以善做事,以善为人。以和为贵,以和处事,以和治学。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回首这几年的办学历程,“三大文化”融入文明校园建设也正是我们一直秉持的治校方略。

一、加强班子建设,推进文明校园构建

学校成立“文明校园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各部门开展文明校园工作。学校秉持廊桥精神,各部门通力合作,全员参与其中。教务处负责教师各类活动的统筹安排,教研室负责学生读书活动,办公室负责廊桥文化进校园,政教处负责研学行走,科任教师负责具体的活动组织。学校制定了量化考核实施细则,定时和不定时地对师生的活动开展进行抽查,对工作落实不力的年级和班级督促改进。

二、优化环境布置,营造文明校园氛围

校园环境是校园的名片,是校园文明建设的硬环境,对学生的审美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如,针对廊桥文化的渗透,我们设置了鲜明的校园logo。溪边护栏,风景独好,设有廊桥文化、教师粉笔字、教师软笔字等师生读写专栏。学校大门8个阅读专栏,内容涵盖了“晨诵”“午读”“亲子阅读”等。校园的柱子上,张贴着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小风雨操场上挂着6块液晶电视,展示着学校、教师、学生的阅读风采;鸾峰书苑、连廊书吧、教室图书角,具有廊桥元素的书橱、书柜、书桌、书凳,我们倾力打造一个让学生潜心阅读、流连忘返的地方。让孩子们在优美的环境里,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

三、利用三大驱动,打造文明校园品牌

文明校园与学科教育的有效融合,不仅要从外在形式着手,还要注重内在文化的打造,除了上述外在举措之外,还要将三大主题文化渗透在课程教学内容中,将活动与文化密切结合,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措施:

1.校本教材开发渗透

在校本教材开发中,我们都主动在其中融入廊桥文化、阅读文化、行知文化,让孩子们能够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阅读课堂上,组织孩子们郎朗晨读《日有所诵》,美美午读经典名著;在科学课堂上,结合《我爱廊桥》,从科学角度来为学生讲解廊桥的构造、力学结构等,开展小实验,搭建廊桥模型;在研学行走课堂上,设计《寿宁乡土文化研学行走案例》,让学生走近自然,探寻知识,寓教于乐……总之,在学科教育上,我们努力让文明校园建设进入每一个学科上,构建出完整、系统的综合教学体系。

2.专题学习活动探索

在开展专题活动时,我们举办“山海协作”,邀请福州、厦门、宁德有名的专家,为学生提供指导。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够深刻理解校园文化,也能够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而这均是学生后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

3.德育主题活动呈现

在德育活动中,我们以 “学廊桥、爱廊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德育活动。在“走近廊桥”活动中,组织了“我做廊桥守护员”、“护桥金点子”等活动,学习廊桥人那智慧、勤劳、奉献、服务的品德;在传承经典活动中,我们举行“诗歌擂台赛”“元旦小歌手”“经典咏流传”,品味经典,传承经典;在研学行走活动中,走访廊桥艺人,学习红色文化,了解老区故事,参加劳动教育,领悟乡土文化的精髓。在活动中,学生知识得以拓展,个性得以展示,能力得以提高,情操得以陶冶,真正做到“塑大同形象,做最美自己。”

四、借助课题引领,助推文明校园建设。

课题引领,既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也带动了我校的文明校园工作。自2018年3月起,围绕三大主题文化,申报省级课题2项,市级研究课题有4项,县级课题10多项。课题组定期组织安排课题成果的分享与交流,现场展示实施效果显著的路径与策略,不断优化文明校园建设。

通过这几年,我校的文明校园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给我们带来了良好的学风、教风和校风,学校先后获福建省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性建设学校、福建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福建省三八红旗集体、宁德市文明学校、宁德市第一批书香墨香校园示范校、宁德市模范教工之家、宁德市行知文化试点校等多项荣誉。

启示与思考:

学校的办学特色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一所学校的发展,不仅体现在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上,更体现在富有特色和个性的校园文化建设上。为此,大同小学在文明校园构建上,以“至善•和美”教育为核心,利用 “三大驱动”,内外结合,让行知教育思想落地,经典文化传承、廊桥文化生根。下面就文明校园建设谈几点思考。

一、文明校园建设认识要先行

思想决定认识,认识决定态度。文明校园建设应包涵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具有亲和力的人文空间、师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等内容,而这些都需要我们根据学校实际去挖掘、去构建,打造出彰显学校特色的“书香校园”“和谐校园”“绿色校园”等。

二、文明校园建设规划要紧跟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文明校园建设应结合学校实际,广泛调研、深入挖掘、科学规划,做到既能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又能促进师生全面发展;既有长远的规划,又有阶段性目标,循序渐进,稳步推进,形成长效机制,常抓不懈,抓出成效,抓出特色。

三、校园文化建设特色要凸显

特色是优势,特色是品牌,特色是生命力。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结合当地人文历史、民俗风情等,突出重点,注重创新,与时俱进。通过认真学习借鉴其他学校的先进经验,继承创新,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

更多>主题活动
主办单位:中共宁德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宁德文明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110005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