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由于人们缺少心灵沟通和情感交流,“邻里冷漠症”问题日益凸显。而在宁德市柘荣县却没有这样的情况,社区居民和谐相处、互帮互助,邻里关系比农村还要亲近和温暖。 “孩子假期晚上刚到家,想吃土豆泥,谁家有土豆赠送两个。”“稍等片刻,我家早上刚买的,这就给你送下来”。这是发生在柘荣县双城镇锦绣花园小区业主群里的一段对话。 像这样简单又充满温情的对话,在群里一波接一波。 社区合唱团唱响新生活(摄影:张亦锋) “邻里之间有什么事,在群里说一声,看到就会帮助解决,仿佛回到了小时候农村那种熟悉的生活环境,心里暖暖的,这才是家的味道!”小区业主袁伏住对如今小区的变化感慨道。 近年来,柘荣县树牢“远亲不如近邻”理念,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新模式,以居民实际需求为导向,推行5个“1+N”运行模式,推动便民服务精细化,让居民真切感受到社区党建带来的活力,用有温度的党建工作拉近邻里之间的距离。 1个网格+N个党组织 “高压130,低压85,奶奶,您今天血压还算平稳,这个药一天一片,要记得吃,我下周再过来给您测血压。”10月26日,双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干部陈碧英正在给城北社区空巢老人王大爷测量血压并叮嘱其按时服药。 卫生服务中心志愿者入户为年老体弱居民体检(摄影:李玢) “谢谢你啊闺女!年龄大了眼睛不好使,走路也费劲,谢谢你每月都来帮助诊疗,还给我送药过来,比我亲闺女还要贴心!”王大爷对陈碧英的上门服务赞不绝口。 这是柘荣县总医院党委对所在的城北社区第三网格内100多名高血压、糖尿病等特殊病群体建档立卡,定期派员上门体检、传授慢性病防治知识的一幕。 近年来,柘荣县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网格化+”管理模式为手段,实现区域资源整合,提升服务效率和治理效能。以网格(小区)党支部为引领,融入辖区内机关单位、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等党组织力量,号召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网格化治理,组织开展组团服务、收集民意诉求、获取信息、巡查排查等服务,有效地把党组织的力量延伸到社区治理的“神经末梢”,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驻区单位到溪坪社区开展共建活动(摄影:林颖) 截止目前,全县有107家县直单位与17个网格(小区)建立共建制度,12个“柘友爱”、妇联等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在网格(小区)建立固定活动日制度,组织“卫生健康进网格(小区)”“消防安全进网格(小区)”“法律服务进网格(小区)”等“一月一主题”各类服务活动,有效增强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1个党建阵地+N个驻区党员 在双城镇溪坪社区,党员谢圣耀以自家为党建阵地,专门调解邻里矛盾纠纷,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热心的和事佬”。 和事佬谢圣耀调解矛盾纠纷(摄影:李玢) 谢圣耀是社区干部,在担任社区调委会主任十多年期间,与居民“打成一片”,是社区工作的“活词典”。任何棘手的事,只要交给他,总能迎刃而解。 在柘荣城区,像谢圣耀这样的农家院落建设成“党建小院”的还有9个。 “党建小院”建在社区场地较为宽敞、党员群众来往较多的党员家中,吸收附近支部党员、流动党员、共建单位党员等加入,由威望高、影响力大、号召力强的党员担任“小院掌事”。推行公开服务承诺,同时还设置一些功能室来更好地服务居民。 “有时下班晚了,孩子没人接,或者怕孩子放学回家一个人不安全,只要在群里说一声,孩子寄到党建小院托管,我们都很放心!”社区居民张爱梅女士说。 这些党建小院设置了“国学课堂”“红色影院”等功能室,每天都有党员在里面开展各类服务,帮助解决居民一些突发急难事。 为深入推进机关单位在职党员“进社区、亮身份、送服务、作表率、树形象”,落实在职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增强党员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柘荣县今年安排了1202名党员到4个社区23个网格(小区)报到,认领先锋岗,开展扶贫济困128人次,调解矛盾纠纷30多起,帮办实事难事150多件。 1个创建机制+N个活动项目 每年重阳节,柘荣县各个社区都会举办邻里节,在广场上摆起百家宴。 社区举办“邻里一家亲,和谐大家庭”邻里节活动(摄影:游书金) “牛肉丸、泥鳅面、锅边糊、鼠鞠滋、乌米饭……”十多道柘荣特色风味的家常菜香味四溢,一盘盘菜肴,一个个居民自编自导的节目,冲破了钢筋水泥墙的阻隔,百家宴溢出社区浓浓的幸福味。 为进一步丰富社区业主生活,增进邻里沟通,柘荣县通过开展党群“携手共建优美家园、平安家园、温馨家园、康乐家园、文明家园”的“五携手”品牌活动,着力打造居民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春节举办联欢晚会,让业主热热闹闹迎新春;端午节邀请机关党员与业主一起包粽子,共度佳节;中秋节举办博饼活动,构筑温馨和睦的社区大家庭;重阳节举办“百家宴”,营造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风气;此外,还针对贫困、病灾等特殊群体开展助贫公益行等。 社区党委制定年度工作项目和“一月一主题”活动,110个驻区单位、社会组织认领工作项目,驻区单位结合开展“进小区、访民情、交朋友、解难题”活动,不断提升服务群众质量、深化品牌创建。 “正是在这种融洽的氛围中,邻居们越走越近,党群的心也越贴越紧。举办这些活动,可以让邻里走出家门,结识左邻右舍,增进彼此友情。”据城南社区党委书记袁济荣介绍,“五携手”品牌活动的实施,帮助居民与居民,居民与党员,居民与组织之间实现“心连心”,营造了“社区没有陌生人,我们都是一家人”的氛围。 1个红色管家+N支志愿服务队伍 近段以来,柘荣县双城镇溪坪社区安居小区的楼道长袁灿明特别忙碌,每天都要穿上红马甲,佩戴工作牌,和其他网格员一起入户开展人口普查宣传和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环境卫生问题治理志愿服务活动。 “楼上卫生间漏水,提醒住户好几次,希望帮忙协调。” “楼道堆放太多杂物,堵塞了消防通道,请帮忙解决。” 每天,袁灿明和社区网格员都要帮忙协调解决小区居民反映的问题。在他们的用心服务和协调下,大部分问题都及时得到解决。 “楼道长和网格员就是小区的大管家,小区大小问题,向他们反映后,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回复或解决。”居民纷纷表示,有了楼道长和网格员后,小区矛盾纠纷减少了,邻里关系变得更加融洽。 志愿服务队看望社区空巢老人(摄影:郑婷婷) 在柘荣各个社区,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柘荣县以社区党建为抓手,加强网格(小区)服务力量统筹配置,每个网格配备3-4名网格员,挑选186名群众威信高、服务意识好、治理能力强的能人党员担任楼道长、巷道管家。237名“红色管家”组织发动在职党员到居住网格(小区),根据行业技能、个人特长等认领政策宣传、环境整治等岗位,组建“巾帼志愿者”“银发志愿者”等7支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服务活动。 今年疫情防控期间,这些志愿服务队发挥了重要作用,累计对重点疫区返柘人员进行8轮次拉网排查,对摸排出的588名居家隔离对象,采取“一对多”挂钩联系机制,由楼道长、巷道管家等进行每日跟踪管理,通过体温测量、送物资上门等方式,做到隔离不隔爱、把温暖送到家。 1个党代表工作室+N个驻室党代表 作为柘荣城关的老旧居民区,袁家巷木质结构房屋多,因巷道狭窄,若发生火灾,消防车无法进入,存在极大的消防安全隐患,群众多次到社区反映情况。 为提高民房抵御火灾能力,经前期调研,双城镇准备在袁家巷增设消防栓,但在施工过程中,因用地等问题无法达成一致意见,项目停滞不前。为进一步推动项目实施,城南社区党代表工作室驻室党代表,结合调研、实地走访等工作,逐步了解群众所思所想,逐户做通思想工作,将消防安全意识“种”到袁家巷群众心里,最终完成消防救援设施改善工作,这是该县党代表工作室献策推动社会治理的生动体现。 “设立党代表工作室的初衷,就是为了搭建党代表履职的平台,让党代表面对面听取群众呼声,零距离感受群众诉求,拉近党心民心,实现无缝对接,从实践来看,效果非常明显。”柘荣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袁宗昂说。 柘荣县依托城区社区(村)组建5个党代表工作室,在党代会闭会期间受理群众诉求。39名党代表按工作单位所在地或居住地划分到相应工作室,由县委常委牵头挂室,每个驻室党代表挂钩联系2-5名社区(村)党员群众,并制定7项工作制度,围绕民生问题排解、社区公益等10个方面内容,定期开展服务群众工作。挂室常委每季度召集相关职能部门对社区、乡镇无法解决的问题集中“会诊”,帮助梳理解决,仍无法解决的,形成提案,在下一次党代会上提出讨论。今年以来,共组织党代表现场视察5次,提出议案6件,意见建议50多条,累计筹集资金200多万元,帮助解决巷道改造、路灯安装等民生项目32个。(柘荣县融媒体中心 游书金 李玢 郑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