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宁德文明网 > 宁德要闻 > 正文
屏南:爱心传递生命 奉献彰显担当
2025-04-27 13:14:26  来源:宁德文明网  责任编辑:江琳琳  

宁德文明网4月27日讯(通讯员 叶玉明)近日,来自屏南县交通运输局的青年干部张元健,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为远方一名陌生的血液病患者送去延续生命的希望。他以平凡之躯完成了一场跨越千里的生命接力,成为屏南县首位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福建省第504例、宁德市第23例捐献。

image.png

早在懵懂的学生时代,张元健通过教科书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和移植,他用“生命盲盒中奖券”形容对基因匹配率极低的认知。2019年8月16日,张元健在参与无偿献血时登记加入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当时,他只是怀着一个简单而纯粹的想法:“如果真的有人跟自己匹配,也许就能救人家。更多人入库能增加那个不幸之人得到‘重生入场券’的机会。”然而,他没想到的是,这个“十万分之一”的可能性,会在六年后让他的“生命盲盒”开出了最有意义的“生命礼物”。

2025年3月,春光明媚的一天,张元健接到了配型成功的电话。那一刻,他正在办公室里忙碌,听到“配型成功”四个字,他的手指突然僵在了键盘上。他形容这种感觉“像被命运轻轻点中了肩膀”,一场奇妙的缘分就此展开。尽管内心充满了紧张和不安,但他更多的是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他说:“心跳偶尔抢跑,但更多时候,身体里仿佛住进了一颗小太阳,想到远方有人正为这场‘生命的考试’拼命复习……我的血从此要带着两个人的希望流动,‘加油’。”

image.png

医护人员启动彩超机为捐献者置针。

为了确保捐献的顺利进行,张元健在接到高分辨采集及体检通知后,开始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他戒掉了平时的熬夜习惯,强迫自己每晚10点前睡觉;他不再饮酒,严格控制饮食,只为让自己以最佳的身体状态迎接捐献。

然而,心理上的压力仍然存在。他查阅了许多科普资料,了解到动员剂可能会带来腰酸等短暂的不适,心里有些担忧,但当他想到远方那个正在生死线上挣扎的患者时,所有的顾虑都变得微不足道。他说:“所有感受都会在想到‘远方有人正在生死线上等你’时变得轻盈。”

捐献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些小插曲。原计划高分辨血样采集和体检血液采集同天进行,张元健却出现了低血糖现象,他不得不临时补充能量,重新采集,体检也因此改期。但这些并没有动摇他的决心,反而让他更加坚定捐献的信念,在防御“格美”台风中荣获过市级表彰的张元健,希望能尽己所能为这位素不相识的患者遮风挡雨,帮助患者家庭渡过难关。

在捐献过程中,张元健得到了家人和单位的大力支持。起初,家人对“骨髓捐献”存在误解,认为会伤害身体。但张元健耐心地向他们解释,现代的捐献方式主要是通过外周血采集,与献血没有太大区别,且安全无害。最终,家人被他的坚持和爱心打动,给予了他理解和支持。张元健的女儿还小,但他也向她解释了捐献的意义。他问女儿:“有一个人生病了,现在爸爸有机会救他,那爸爸要不要去?”女儿毫不犹豫地回答:“要去,救人很重要的,每个人命只有一条。”那一刻,女儿的理解与支持,让他心中的能量再度升级加满。他的单位领导和同事们也纷纷为他点赞,认为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4月18日,张元健在爱人的陪伴下,前往采集医院签署捐献同意书,并开始注射动员剂。4月22日,随着细胞分离机嗡嗡作响的声音停止,张元健顺利完成了造血干细胞的采集。采集当天,一封患者的亲笔信送到了他的手中,信中写道:

你像孙悟空一样充满正义感

像保尔·柯察金一样坚强勇敢

为了捐献

您经历了很多

像一个无畏的战士没有退缩

您是我生命中的一道光

给予我重生的机会

我也会像你一样

给别人送去希望

如果有机会

我也想加入到

帮助他人的行列中去

张元健读着患者写的信,看着手臂上的针孔,身体上的不适、之前的种种担心,都变得微不足道,而这场生命的“双向奔赴”,却变得意义非凡,它将守护生命的半径拉长,用爱心传递的方式持续温暖我们的世界。

张元健的捐献不仅为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也让更多人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意义和安全性。他说:“在现代技术下,外周血采集占比99%,和献血差异不大。动员剂的短期不适,远小于患者化疗痛苦的万分之一。”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捐献,呼吁更多人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行列,“让自己平凡的血肉,有机会参与另一个生命的重启。”(宁德文明网)

更多>主题活动
主办单位:中共宁德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宁德文明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110005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