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明媚的春日,我们“村”游来到福安坂中仙岩村。这个坐落仙岫山北坡的畲村,主要有钟、雷两姓,至今保留着讲畲语、盘畲歌、吃乌饭、包菅粽、打糍粑等畲族传统风俗。仙岩村原生态自然景观丰富,其中以被称“仙岗四景”的老猿抱子、十泉映月、丹榕胜境、仙岫晴云尤为出名。据明万历《闽书·方域志》载,朱夫子曾在龟仙山(仙岫山)受到乡民的饮食款待,因而乘兴手书一联回赠,联曰:“水云深处神仙府,禾稻丰时富庶家。”至今还为人们所称道。 石姆岩 仙岫风景秀丽,是古韩阳十景之一。“仙岭雾”从峰峦的褶皱里浮出轮廓,像一卷被露水洇湿的古老帛书,被阳光缓缓拨开。“趣”玩山野之旅,绕过村前一片茶果林,再爬上一个箬竹坡,山上竹木掩映、林壑佳美、秀色迷人。顺着山间的小路往上攀登,发现半山腰突兀一块酷似人形的巨石。带路的向导钟祖生说,这巨石名叫“石姆”。关于石姆岩的来历,民间流传有一段神话故事。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石母和石公两位仙人,私自下凡,在仙岫山结为夫妻。玉帝大怒,派天兵天将到凡间捉拿。石母和石公惊闻逃之,眼看就要被天兵天将追上,石母为了掩护石公逃走,自己故意落后,在这山地里化为一块大石岩,即石姆岩。 仙岫山,一座畲家的石神山。这里许多景观与地名,都与石崇拜有着不解之缘。因此,“石姆岩”自然而然也“立地成神”了。按神话而言,“石姆”一般应祀为“爱神”。耐人寻味的是,当地群众却奉为“财神”加以礼拜。探究其因,不得不提及仙岫民间又一传说故事。 相传,古早年间仙岫山住着一户人家,父母死后,哥嫂把所有的家产都霸占了,只给16岁的弟弟一小间柴房遮风避雨。有一天,帮财主放牛的弟弟,躺在山上一块巨石下睡着了,等他醒来太阳已经落山,原先在吃草的两头牛已不知去向。弟弟满山遍野寻找仍无踪影。他一路哭喊着回到了石姆岩前,想起明天不知怎么向财主交代,哭声一声比一声悲惨。突然,背后的石姆人说话了:“小孩子,莫伤心,有困难,我帮你。”弟弟转过头来一看,一锭金光闪闪的金元宝从石姆人口中吐出。弟弟用金元宝赔还给财主两头牛,还向财主买了一群牛,在柴房旁建了一个大牛栏。哥嫂打听弟弟发财的来历,迫不及待地准备起上山求宝的东西来。哥哥挑了一担大箩筐,嫂嫂带了两条大麻袋,提着灯笼急急忙忙地来到石姆人前。二人放下箩筐麻袋,就开始一把鼻涕一把泪地鬼哭狼嚎起来,一直哭到三更天。这时石姆人说话了:“小两口,莫伤心,有困难,我帮你。”说完从口中吐出一锭金元宝,哥哥欣喜若狂,赶忙用箩筐接住金元宝,口里还在叫着:再下一个,再下一个,越多越好!可是等了许久还不见石姆人吐第二个金元宝下来。老婆急了,叫丈夫踩到她肩膀爬上去看看,哥哥踩着老婆的肩膀刚够着石姆人的大嘴,大嘴洞里空空的什么也没有。哥哥急了,伸手往石姆人的嘴里乱捣,仍不见金元宝。此时已过三更,石姆人突然“嗯”一声,石口合闭,紧紧地夹住了哥哥的手。哥哥拔不出手来,大声哭喊着叫老婆帮忙。嫂嫂慌忙抱住老公的两条腿用力往下拉。哥哥惨叫一声跌了下来,一只胳膊却永远留在石姆人的口中了。后来有人在石姆人的左下角石头上刻了“贪者戒”三个字,警示后人:知足而已,切勿太贪。 仙岩民间石崇拜,古来有之。或许因为在大自然面前,人终究是渺小的,甚至脆弱无比,兴许会产生痛苦、不满和无奈。因此,人们赋予石头以种种超乎自然力的功能,表达驱邪避灾的愿望。仙岩人奉“石姆岩”为“爱神”“财神”,立宫庙祭祀,祈求风调雨顺,经商发财。每逢农历三月初三,远处求财者蜂拥而至,热闹非凡。探寻岁月深处的民间故事,这块约10米高的石姆岩,一直以来有人焚香叩拜。应运而生的石崇拜习俗,该算是“藏”在仙岫山水间的非遗文化传奇,这让石姆岩也有了几分人文蕴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