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宁德市相关部门大力推动下,“北路戏”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北路戏”剧团不仅在周宁、寿宁等地开展专场演出,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走进校园,为基层群众带来精彩表演,还受邀走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为北京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北路戏展演,让更多人感受到这一珍稀剧种的独特魅力。 活动现场。陆淑华 摄
“扑蝴蝶、戴面具、吹胡子……原来戏曲能这么有趣!”近日,周宁县狮城第一幼儿园迎来一场别开生面的“古韵非遗入校园 萌娃匠心承国风”活动。身着华丽戏服的周宁“北路戏”传承人粉墨登场,轻盈回转的身段、细腻动听的唱腔,让孩子们沉浸在独特的戏曲魅力中。
表演结束后,传承人走到孩子们中间,与他们进行互动教学。孩子们在传承人的指导下,学习“北路戏”的基本动作,从“扑蝴蝶”“戴面具”到“吹胡子”“探马”,一个个动作充满趣味,孩子们模仿得有模有样,现场气氛活跃。
“这次活动通过多彩的戏服、独特的唱腔,以及传承人耐心细致引导,充分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让他们全身心地沉浸其中。这为幼儿教育与传统文化融合提供了一个优秀范例,值得点赞。”狮城第一幼儿园教师陈文婷说。“北路戏”是清初北方梆子和乱弹腔南传后,与福建当地民间戏曲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地方戏曲声腔剧种。其唱腔独具特色,旋律优美,节奏欢快,兼具浓厚的乡土气息和艺术韵味,广泛流传于闽北、闽中及闽东地区,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2006年,“北路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传统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此同时,周宁县将“北路戏”融入教育体系,积极推动其进校园,在传承中注入创新活力。当地在周宁县李墩镇中心小学成立乡村少年宫北路戏社团,开设特色课程,吸引学生学习戏曲表演,培养新一代传承人。这些举措不仅扩大了“北路戏”影响力,还为剧团补充了新鲜血液,让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在新时代的传承之路上稳步迈进。
“接下来,我们还将和传承人一起,推动剧目创作、剧种展播和传唱,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更好地推动‘北路戏’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让这个扎根乡村的传统地方剧种回到群众中去,也希望越来越多的群众特别是年轻群体了解、关注并欣赏这一剧种。”周宁县委宣传部四级主任科员刘美银说。(周宁县融媒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