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市穆云畲族乡蟾溪村地处福安白云山西麓,海拔400多米,下辖洋加坪自然村,全村现有223户、900多人,主要以吴杨两姓为主。村民主要经济收入为种植茶叶、太子参、水蜜桃、水稻、酿制农家米酒和外出务工等。该村妙景奇多,“妙”人联翩。 一“妙”村名。该村原名叫“大所”“成溪”,历史悠久,迄今已近千年。相传,该村月波桥潭底有一蟾蜍成仙,偶出外游,月映桥影,恰似人间广寒宫。如此净土,又何必要分天上人间呢?村民索性把村名改成“蟾溪”。 二“妙”该村环境幽美,上有“九龙洞”,下有“游龙洞”,整个村落被世界地质公园“石臼奇观”守护着,其“蟾溪问石”还是福安新十景之一。 三“妙”该村还有令人惊奇的奇妙“十景”。 一为八卦图。村中有一条弯曲的小河穿村而过,把整个村庄分成阴阳两部分,从高处往下看,便是一幅太极图,再加周围景观,又如正在对弈的“一盘象棋”:“天公造就一盘棋,胜似谁人可得知,巨石纵横士卒现,悬崖叠障马车迟,将军对峙临严阵,楚水中分战应期,两极仙翁奇妙处,三山五岳互争窥。” 二为石将军。在蟾溪的后门山上有块石头,形似一名遥望远方的将军。这块石头非常神奇,底部与地面相连处基本是空的,但它却稳稳屹立在上面。“片石崔巍几丈高,浑身骨骼谁有似,哪得弓强充钜彀,胜负谁人哪得知。奇岩叠障马连迟,涧水中缠雨畔基,山山五老共瞻窥。将军名号甚英豪,铠甲无庸岂用刀,频投剑载漫趋逃,西方站立千年在,拥护延陵起略韬”,村中传言石将军保佑着蟾溪村民,因此村民常去那里祭拜,祈求幸福安康。在石将军的旁边还有一个石猪,村民们常说石猪是石将军的贡品。 三为石马。 马骋巅峦势若龙,天衢云路气何雄, 孙阳去后无人顾,独回长嘶王夜风。 四为石牛。 怪石嵯峨状似牛,草为毛角石为头, 松林错认桃林卧,问是谁家牧不收? 五为石犬。 突兀奇岩悲主形,花村不吠永无声。 纵云狡兔山山尽,难把灵獒宰与烹。 六为石龟。 麟甲浑成久在山,雌雄两伴负图閒, 千年不小谁为叩,等待神灵鬼谷攀。 七为福源堂。 点点睛光滴翠蓝,福源松柏影毵毵, 穿云日阅阿罗汉,汲水时瞻僧礼壇, 俗子遶登山勒马,禅心常共月同龛。 八为月映桥。“土木映桥结构同,褰裳不涉往来通。天寒鹤白归华表,日暮乌红映水中。顾我才非题柱客,哪知谁是济川功。合欢频笑当年事,驱石何时到海东。”月映桥原是一座木拱廊桥,曾为革命时代红军的“岗哨桥”。上世纪九十年代,农村兴起香菇产业,为了方便材料运输到家门口,杨吴两姓村民拆卖了廊桥木材,再集资凑足款,于旧桥址修建石拱桥等。现今又重建“避雨亭”、桥护栏等,走在桥面上,令人耳目一新。而更能令人重拾记忆的是桥上原观音阁两边那副老对联:“龙吟凤舞虹飞蟾水千山影;心回福地珍重留与子孙耕”。 九为奶娘宫。巨制宏模祝庆场,元君太后御炉香。十方保赤麟儿令,数座金容玉液光。白马长嘶天不夜,泥牛入海水祯祥。指挥如意烟霞冷,坐卧灵台草木苍。 十为大王草廟。累石为坪礼制降,赍牲设馔有言通。阖乡老稚常求福,四季群臻欲报功。酒饮半酣颓皓发,嘉殽将尽试英雄。神宫社庙固云美,蜜塔清虚万载丰。 四“妙”该村还有石笋“双杆石笋兑高低,春去秋来竞不齐,花面顽童儿戏处,留连哪管夕阳西”;石栋“巨石天然栋宇如,不知妙处孰山居,倾听却似喧人语,欲进无门苦煞予”;龙爪“蟾溪深处古潜龙,一井甘泉爱独钟,驾雾穿云仙莫测,群贤辨爪究行踪”等。 五“妙”该村迄今还珍存有两方一模一样的青石“茶碑”,简称为“双茶碑”。碑记正篆题刻,四边刻有迥纹状花边,显得素雅端庄。碑面虽已风化,但除个别字迹稍许剥蚀外,大部分清晰可辨。“茶碑”青石阴文,字体遒劲,清代“同治十年七月”等字样清楚醒目。关于白云山茶的历史,一直都没有直接的依据。这两方“茶禁碑”,是此山发现的少有的实物。而且,碑上详细记载着吴姓和杨姓各自的茶山地界,是闽东地区目前罕见的专以种植茶树为纪事内容的石刻,尽管文字不多,但颇具“茶文化”参考价值。从中可以窥见,这里民众极为重视种植茶树,且极具绿化家园、绿化山川的环保情怀。碑刻虽系民间合约,但由于所说事理明白,惩罚分明,内容详细,从一个侧面见证了晚清时期福安茶业繁荣历史,反映了清同治年间白云山茶区管理状况,是承载福安茶文化历史的珍贵文物。据该村干部介绍,蟾溪一带是传统福安大白茶的生产地。清朝时,村里制茶产业达到鼎盛,几乎家家户户都制作白云山高山茶。村里为了保护茶山,发展茶业,吴姓和杨姓族人经协商在村口立起了“茶禁碑”。碑刻村约符合大多数民众的意愿,对稳定当时茶区形势,促进茶叶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闽东日报 张容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