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宁德文明网 > 正文
屏南巴地村:非遗民俗聚人气 畲乡风情引客来
2024-09-02 15:05:00 施木兰 甘叶斌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陈玲汇  

夜幕刚刚降临,屏南县甘棠乡巴地村演艺广场早已人头攒动。来自700多年前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特色民俗火凤凰即将在此上演,吸引了各地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一睹火凤凰真容。

fd9e8badee0bc10f9228e8f33472b60e_p7_s.jpg

火凤凰表演现场

巴地村是屏南县唯一的畲族行政村和少数民族聚居村,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巴地先祖认为,凤凰是畲族的图腾,以先发制人的方式举行“舞火凤”仪式,寓示着火已燃过,来年即可消除火患。代代相传的祖训,让火凤凰成为巴地畲家一直传承至今的特色民俗活动。每年的正月初四这天,巴地村民都会举行独具特色的舞“火凤凰”仪式,并逐渐发展成为融歌舞、武术、喜庆于一身的民俗演艺活动。

广场上,身着民族服饰的畲族男女老少,敲起畲族腰鼓,围着篝火,用独特的畲歌和欢快的采茶舞,表达着对游客的欢迎和喜悦,也点燃了夜晚的喜庆氛围。

当村民和游客沉浸在歌舞中时,负责舞火凤的男子将篝火扑灭,用树枝条把火炭打碎后装进火笼里,再放入火凤凰装置顶部。鸣锣声中,舞火凤者大力转动麻竹竿,挂于麻竹尾部的火笼由低起飞至高空悬停,随即火笼里的火焰被燃起。夜空中,无数火星从火笼中溅落,流星雨般的绚丽火花中缓缓飞舞出一只若隐若现的火凤凰,引来阵阵欢呼。

“在网上看过许多巴地火凤凰视频,觉得很有意思,特地从外地赶过来现场看火凤凰,非常漂亮,感觉不枉此行。”精彩的表演获得了游客的广泛好评。

作为中国特色少数民族村寨,近年来,巴地村主动挖掘畲族文化内涵,开展“畲家祭祖节”“三月三”畲族篝火晚会、畲家“八大碗”迎宾宴等活动,先后建成巴地村游客服务及农产品展示中心、巴地畲族民俗馆,并与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小梨洋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漈下村等相邻景点连片建设旅游打卡项目,打造出精品旅游线路,不断释放文旅发展新潜力。

“旅游业的发展和非遗传承是相辅相成的,随着村子里游客的增多,巴地的传统文化应该被更多人认识,与此同时,火凤凰表演也能弥补屏南县夜游经济短板,进一步丰富拓展旅游新线路。”巴地村党支部书记蓝云旺介绍,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巴地村探索出“非遗+旅游”模式,将火凤凰等非遗表演融入旅游接待的过程之中,在做好非遗传承、满足游客体验需求的同时,还可以实现增收。

火凤凰不再成为春节“限定”,而是通过一周一次的常态化表演,逐渐融入巴地村的日常生活中。为此,巴地村与旅行社、第三方公司合作打造“火凤凰夜游经济项目”,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巴地村火凤凰演艺广场及周边环境整治、氛围布置,并根据现场观众的感受不断改进和完善火凤凰、畲族歌曲、圈圈舞等表演,提升火凤凰表演的观赏性和参与性。在此基础上,对接旅行社引入游客逐步打开巴地村火凤凰的知名度。

非遗之美让古村“火”起来。7月至今,巴地村共举办12场火凤凰演艺,吸引游客量达7000余人,通过“日游漈下小梨洋,夜赏巴地火凤凰”的屏南县南部精品旅游线路“小梨洋——巴地——漈下”特色体验游,带动提升周边漈下村、小梨洋村的住宿、餐饮业发展。

“‘火凤凰夜游经济项目’是巴地村的一次有益尝试,目前看来效果很不错。”蓝云旺表示,将继续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还原畲族风情,引进更多民族观赏性与参与性结合的特色活动,提升旅游配套基础设施,让巴地村从偏安于一隅的小村落,逐渐转变成为风情独特的民族特色村寨,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吃上“旅游饭”,促进古村振兴发展。

夜色渐浓,走出广场,游客们意犹未尽。在畲村巴地,非遗民俗与旅游携手同行,大山深处的文化瑰宝有了更多“打开方式”,古老的村寨也在蓬勃的脉动中焕发出新的风采。(见习记者 施木兰 通讯员 甘叶斌 文/图)

更多>主题活动
主办单位:中共宁德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宁德文明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110005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