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4至今,整整40年过去了。作为曾经的一名闽东党史工作者,我见证并经历了百丈岩九壮士从“无名”到部分“有名”的不寻常过程。以往从事党史工作的经历不断在眼前涌现……闽东苏区的革命斗争史不仅跌宕起伏,而且亮点纷呈。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闽东苏区创建90周年,在这里,我想写点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和读者一起重温这段历史,一起了解百丈岩九壮士背后的故事,让更多的人铭记闽东这块红土地为之奋斗的英烈,激励我们不忘初心,满怀激情,为奋力谱写宁德新篇章而贡献力量。 阮英平 ——题记 英雄无名? 40年前的1984年,宁德举办了一系列隆重的纪念闽东苏区创建50周年活动,苏区人民铭记百丈岩上牺牲的红军英烈,制作了一尊九壮士的群像雕塑以志纪念,群雕的名字是“百丈岩九壮士”,在文字说明部分写着:“至今未知牺牲烈士的姓名。”看到“未知……姓名”,我的脑海里立即跳出四个字“英雄无名?” 当时我在宁德县(今蕉城区)党史办工作,一种职业的敏感让我暗暗下了决心:不能让他们继续“无名”,希望有一天人们像纪念“狼牙山五壮士”一样,永远铭记住咱们闽东苏区的百丈岩九壮士。 百丈岩九壮士这个悲壮而又震撼人心的故事发生在1936年。 这年9月的一天,我闽东红军独立师第三纵队100余人,在闽东特委委员、组织部长阮英平的率领下,从罗源转至宁德,驻扎在虎贝东源村。正午,一大锅香喷喷的米饭煮熟了。游击队员们有的把饭装进布包,有的正大口大口地吃着。突然,“啪!啪!”的枪声划破了寂静的山谷。哨兵气喘吁吁地跑来报告,国民党保安大队从虎贝桥头方向悄悄向我驻地袭来。 “敌情不明,不打无把握之仗。撤!”阮英平果断下令。 部队迅速向东源村后门山撤退。东源村背后隔着三个小山包,就是百丈岩。第一个小山包右侧有条小路通往桃花溪。部队来到通往桃花溪的路口,谁知,山岔口又冒出一队从桃花溪方向扑来的保安队。原来,敌探知我游击队驻地后,以国民党省保安团陆连、刘连、陈连的三个连兵力,分别从桥头、桃花溪、林口三个方向包抄过来,妄图把我军一网打尽。 激烈的战斗开始了。 从桃花溪来的敌军才和我部队接上火,来自桥头的敌人也向我方开枪射击。阮英平指挥战士们与敌展开殊死的拼搏。敌军在机枪的掩护下,一次又一次地发动进攻。敌我力量悬殊,我军不得不向百丈岩方向且战且退。 当我部队撤到第二个小山包时,敌人蜂拥而上。阮英平果断命令第二支队长阮吴润率20多名战士迅速抢占百丈岩制高点;纵队长沈冠国率一支队阻击桥头敌人;阮英平率纵队部和另一支队迎击林口敌人。 当阮吴润率支队到百丈岩的第三个小山包时,突然,从岩顶射下密集的枪弹,几位战士当即中弹。余部被敌方猛烈的火力压在岩石下,难以突进。 百丈岩九壮士雕塑 情况万分危急!狡猾的敌人早已调遣一个排的兵力,抢先从百丈岩后坡登上岩顶,预先设伏,形成“口袋”,我军四面受敌陷入绝境。若不能在短时间内占领岩顶,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霎时,只见一名壮士,一手挥手枪,一手握大刀,大吼一声“同志们,跟我上!”20多名游击队员像猛虎般从岩石下“霍”地跃起,迎着敌人的弹雨向岩顶冲去。勇士们的手榴弹接二连三在敌群中炸响,乘着一阵硝烟,向敌阵猛扑。敌我双方在岩顶一块窄小的山坡上展开了一场短兵相接的肉搏战。我英勇的红军战士插上刺刀与敌人拼搏。有的紧握枪托对准敌人的脑袋猛砸,有的掐住敌人的脖子往死里扣,有的紧紧咬住敌人的手脚不放,有的和敌人抱在一起,滚下悬崖。但终因寡不敌众,我方最终剩下9名壮士被逼退到百丈岩的边沿,岩下是百丈深渊。一群敌兵张牙舞爪高喊:“捉活的!捉活的!”蜂拥而上。我9位红军战士毅然砸烂枪支,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纵身跳下悬崖,壮烈牺牲。 我们被这悲壮的场面深深地感动了,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此时,夕阳的余晖正照耀着百丈岩峭壁,我仿佛看到了一座血染的丰碑在我眼前升起。 九壮士英勇跳崖的悲壮场景,一幕幕在我的脑海里闪现,我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之后,我又陷入了沉思,闽东红军独立师多是闽东籍的战士,在闽东本土作战,群体跳崖牺牲,会是无名? 史海寻踪 疑问归疑问,如何将无名变有名呢? 我理了理寻踪的思路,首先这支战斗部队是闽东独立师下属的第三纵队,闽东独立师的领导人是叶飞,第三纵队的领导人是阮英平,应该从有关闽东红军独立师的史料中去寻找线索,从叶飞、阮英平有关资料去寻找线索,从1936年这场悲壮的战斗中去寻找线索。其次,应从知情者中去抢救“活资料”,让知情者有更多的回忆,从中发现线索。1984年时,闽东独立师还有一部分老红军健在,年龄在70岁左右。第三,从有关文件档案中去寻找线索,民政部门有关“五老”和烈士普查的档案资料。这些,都有可能为寻找九壮士的身份提供重要线索。 因为宁德县是百丈岩战斗的所在地,我以宁德县委党史办的名义给闽东各县(包括连江、罗源)去函,请求关注百丈岩战斗的亲历者和提供相关资料。 也许是苍天有眼,我的去函马上有了回应。时任周宁县人大副主任的陈文发给我来信,提及百丈岩九壮士的重要线索。 1984年12月,我走访了陈文发先生。在周宁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陈老用缓慢而低沉的语调向我叙述了当年突围的情形: 当时我是阮英平首长的警卫班长,随纵队队部行动。就在阮吴润支队长带领20多名队员迎着敌人的弹雨冲上百丈岩顶、拖住敌人时,我纵队得到了喘息的机会,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便组织力量从山包左侧的斜坡——敌人薄弱地段杀开了一条血路,往天峰院方向转移。 太阳落山后,百丈岩渐渐地被迷雾所笼罩,敌兵退走了。我们部队陆续集中到天峰院,疲惫之极的战士们躺满草坪。阮英平首长焦急地踱着步子,等待着缪英弟他们的消息。天黑时,缪英弟终于带着10多名队员回来了。他们向阮英平汇报说:阮吴润支队长带二十多名队员冲上岩顶,与敌拼上刺刀。我在岩下的山包阻击敌人。岩顶上杀声、叫声不绝于耳,有敌我两人抱在一起滚下悬崖的,有从岩顶把枪支往下扔的。接着,听到敌人朝崖下放了一大阵枪,后来,岩顶上就没有声息了。我带10多名队员从山坡滚到沟里,顺着沟底直摸到这里,阮吴润他们可能全部牺牲了…… 阮英平首长听后,一句话也没说,朝着百丈岩方向久久地伫立着。一阵难忍的沉默。 当晚,纵队在天峰院草坪上清点队伍。我方伤10多人,20多名队员下落不明。部队将伤病员交给地方党组织送往附近的白岩红军后方医院,并布置周围的革命群众,寻查20多名队员的下落。部队连夜转移到那罗寺休整。 几天后,我地下党组织汇报说,地下工作者和群众化装成樵夫上百丈岩一带山峰找到了几位负伤掉队的伤员。从战场上看,我方牺牲10多人,敌人也留下了20多具尸体。在百丈岩悬崖下,躺着各种姿势的9具红军游击队员的尸体。有的斜压在敌人的尸体上,双手还紧卡着敌脖子;有的手握砸断的枪支……在悬崖下仰面躺着的一具尸体,中等个,壮实身子,黝黑的面庞,鲜血从紧闭着的嘴角顺着脸颊流出染红了黄土地,安详的面庞还挂着一丝欣慰的笑容。他的身边是砸烂的枪支,身上还穿着一件毛衣。经我地下党组织的辨认,他就是闽东红军独立师第三纵队第二支队长——阮吴润壮士。 “阮吴润壮士尸体完好,地下党组织的同志找到一顶军帽戴到他的头上,将他和其他8位不知姓名的壮士尸体抬到悬崖附近的黄土坡地上安葬。” 无名九壮士中终于发现了一个光辉的名字!我感到一阵欣慰。 沉默了一会,陈老接着说:“我认识阮吴润是1936年的春天,那时他已是一位支队长了。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一个壮实机灵,猛打猛冲,勇敢果断的支队领导人。其他就不知道了。”陈老不无惋惜地叹了一口气。 关于阮吴润的籍贯及其他生平事迹仍然是一个谜。我渴望有朝一日能解开谜底,让壮士的光辉业绩广为传颂。 叶飞题词 1986年底,我提笔给陈老去信,再次请他提供阮吴润的线索。信一直未回,我以为调查已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没想到在1987年2月28日,我突然收到陈老的一封信。信中说,近年来,他都在想方设法收集阮吴润的事迹。前不久,在与周宁几位老同志的一次谈话中,得知阮吴润是周宁县玛坑乡东坑村人。他立即与有关部门联系,做了调查。信中还附上一份周宁县咸村乡人民政府1987年1月7日写的《关于阮吴润革命事迹的调查报告》。我如获至宝,一口气读了下去: “阮吴润,1913年生于周宁县玛坑乡东坑村。1934年3月在芹太坵参加吴石兰游击队。嗣后编入闽东独立师第三纵队担任第二支队长,常在周宁、宁德一带打游击。1936年7月23日,他在周墩县委书记张云腾和阮英平率领下攻打下坑十六坛反动刀会,杀死会首汤孙鸿等人。1936年9月的一天,阮吴润等九名指战员被敌逼退到百丈岩崖边,终因弹尽援绝,寡不敌众,跳崖牺牲。吴润时年23岁。” “以上事实业经查证核实。曾经县人委于1966年12月15日以民字第164号文件上报省民政厅备案……” 《报告》对阮吴润事迹的了解是个重大突破。我像是在沙漠中发现了绿洲那样兴奋。 为了了解更多的情况,我忙搁下手头工作,踏上往周宁的旅途。 周宁县委党史征编委的老王早已等候在车站。他告诉我,今天巧逢周宁县委召开三年游击战争的老同志座谈会,我要采访的陈老及几位知情者都在城关。这是一次多么难得的机会呀!晚饭后,我找到陈老。“你的来信收到了,我想进一步了解阮吴润的事迹。”一阵寒暄之后,我单刀直入把话引到正题上。陈老说:“阮吴润的家乡就在周宁县玛坑乡东坑村,本来无需费多大周折的,但不幸的是1936年7月18日,也就是他牺牲前的近2个月,房屋遭敌焚毁,一家人被迫迁本县咸村乡洋中下坎村栖居。以致多年来寻无下落。关于他的事迹,陈步旭等同志比我知道得更多。” 当晚,陈老带我找到了陈步旭。陈步旭给我介绍了一些新的情况:“阮吴润是玛坑乡里东坑人,祖上以开荒为生,出生贫苦。父母为了能让吴润识几个字,拼死拼活地干,勉强让他在外东坑念了一年私塾……” 两天时间里,我又走访了肖立营、魏定烈、余养良等同志。他们回顾了阮吴润率支队参与攻打下坑十六坛反动刀会的事迹。 两天的采访结束了,我的采访本上记满阮吴润壮士的事迹。但是其他八名壮士的英名和业绩却还没有着落。为此,陈老郑重地对我说:“我们还有继续寻找八名不知名壮士的义务。在周宁民政局英名录里就记载着何帮烂烈士在百丈岩战斗牺牲,是否跳崖牺牲,还有待考证。我建议在闽东各县都查一查。”陈老的话说出了我的心声。 之后,我协助陈文发整理了一份回忆百丈岩九壮士阮吴润的文章,编入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丛书。 百丈岩 从找到第一个九壮士的英名阮吴润后,经过不懈努力,我们又陆陆续续找到了5名跳崖牺牲的烈士,他们是: 阮吴润,又名阮吴近,周宁县玛坑乡东坑村人。1934年参加革命,1935年入党,牺牲时23岁; 冯廷育,宁德洋中前路村人,1934年参加游击队,牺牲时34岁; 余深德,宁德九都华境村人,1935年参加游击队,牺牲时23岁; 高细瑶,宁德九都赖领村人,1934年参加游去队,牺牲时20岁; 谢兆量,宁德九都华镜村人,1935年参加游击队,牺牲时19岁; 何帮灿,周宁礼门乡洋坪村人,1934年参加革命。 其余3名跳崖战士,至今人们还不知道他们的名字。 百丈岩九壮士纪念亭 如何让后人记住百丈岩九壮士这段悲壮的历史,记住壮士们不屈不挠、不怕牺牲的精神,时任宁德市(现蕉城区)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的叶明祥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请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叶飞题词“百丈英风”。1992年,已经78高龄的叶飞副委员长题写了“百丈英风”这四个大字,镌刻在巍峨挺拔、陡峭险峻的百丈岩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