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蕉城区霍童镇郑厝村村民向本报记者反映,自从纵三线通车后,村里前往镇区的老路就被废弃了,导致村里老人步行前往镇区要绕远路,且出行难,村民多次向村两委反映无果。对此,记者于6月12日进行了走访。 记者来到郑厝村,村民郑大爷领记者走已经荒废的老路,从村口出发,一路上杂草丛生,有的路段积水泥泞,有的路段长满青苔、湿滑难走,还有一段路甚至看不到路形,最后成了断头路。 今年68岁的郑大爷告诉记者:“这条路是大家一起修的,我十几岁的时候就走这条路去镇区交公粮,非常方便,只要20分钟左右。老路有个涵洞下穿纵三线,没有车来车往,老人家走这条路也比较安全。” 记者了解到,老路荒废后,村里老人步行去镇区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就是走纵三线绕远路到镇区。“这么走单程就要40分钟,老人家腿脚不利索还不止这个时间,车来车往也非常不安全。老人家不会骑摩托车,只能叫镇区的‘红包车’过来,一趟就要10元钱,出行成本高。大夏天走大马路还非常热,老人家出行非常困难。”郑大爷说。 另一条路,就是从郑厝村路口出来右拐到纵三线,然后往文湖村口方向走200米后左拐,有一条沥青路前往渡口,再通过浮桥到镇区。由于要横穿大马路,不安全,年纪大的老人对路况不熟悉,也很少走。 家住霍童镇区30岁左右的章姓年轻人告诉记者:“那条路我知道,我们小时候都是从那条路往来郑厝村、吴厝村的。” 原来,老路是郑厝村、吴厝村、山下村670多位老人往来镇区的便道。老人们多次向村两委反映把老路修复硬化,不然很多老人一天要往返镇区两三趟,生产生活非常不方便。“毕竟老路陪了我们一辈子,有感情在,将老路修好,也方便大家出行。我们对修路的政策不了解。如果村里能牵头,向镇里反映情况,我们也会动员家家户户捐钱,把路修了。”郑大爷说。 老路到底能不能修复,如果不能修又存在怎样的困难?记者将持续跟踪。(闽东日报记者 张文奎) 记者手记 >>> 一条“服役”了几代人的老路要退出历史舞台,至少应该满足两个条件:其一,新路应该更好地满足村民们的出行需求,不能仅仅只是道路宽了,路平整了就好;其二,村民都觉得老路没用了,可以不用“服役”了。既然两者都不满足,那村里、镇里就应该多听听村民的意见,沉下去好好调研考察了解,如果老路能修复,就把路修好;如果不能修复,也要说明客观原因,并规划个合理的出行方案,让村里老人明明白白、心服口服的放弃“老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