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之火,赓续长存;志愿精神,历久弥新。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寿宁县着力密织县、乡、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网,精心打造“8+N”志愿服务平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服务功能不断拓展。截至今年10月底,寿宁县实名注册志愿者2.68万人,参与开展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12762场次,服务时长66.05万小时,平均服务时长24.6小时,受益群众20.5万多人次,基层群众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人数达到本地常住人口(17.8万人)的15%。 刘明华为大家讲解下党的故事。寿宁县委宣传部(文明办) 供图 如今,在寿宁山城,志愿服务如燎原星火,闪闪发光,各行各业的志愿者用实际行动留下为人民服务的最美印记,为幸福寿宁增添了一抹抹温暖的底色。 志愿导游 服务全域旅游 近年来,寿宁县紧紧围绕全域生态旅游发展,按照“一核两带三地”规划布局,打响“难忘下党·福满寿宁”旅游品牌,以“中国下党红色新地标”为核心,擦亮“冯梦龙、古廊桥、北路戏”等独特文化名片,以乡村振兴示范带、文旅融合示范带为主线,不断做大做强文旅经济,着力把寿宁打造成为全国党性教育基地、硒锌康养胜地、乡村旅游目的地。 为服务全域旅游,寿宁县搭建了“线下”特色志愿服务平台,将革命历史纪念馆、难忘下党主题馆、甲坑红色烽火岗垅革命教育基地、冯梦龙纪念馆、廊桥博物馆等纳入文明实践拓展平台,依托下党党的作风建设教育实践基地、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旧址等8个参观学习点,联动开发建设重点景区实践点。 11月8日,在下党乡难忘下党主题馆里,“三进下党”宣讲服务队队长刘明华正向游客深情地讲述习近平总书记“三进下党”的生动故事。像这样的讲解,刘明华与队员们已记不清进行过多少次了。 2016年,难忘下党主题馆建成并对外开放。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来下党学习、旅游,如何更好地服务游客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由退休干部、党校教师、乡村两级干部组成的“三进下党”宣讲服务队应运而生。原乡党委副书记刘明华放弃悠闲的退休生活,返乡担任队长,承担起繁重的讲解任务。讲解员经过严格的培训,为来往的游客深情讲述习近平总书记“三进下党”的故事,带领游客重走党群连心路、文昌阁、鸾峰桥等,参观下党古村旅游业态。2020年以来,下党乡接待游客140多万人次。 素有“廊桥水乡·状元故里”之称的AAA级景区西浦村诞生了一股新生力量——西浦姐妹讲解团。这是一支由17名宝妈、代课老师等乡村妇女组成的巾帼队伍,致力于服务村庄,为八方游客提供讲解服务。 每个假期,她们便以值班的方式披挂上阵为游客服务。游客通过景区公众号预约并到现场登记后,便有一名讲解员提供景区内各展馆的讲解服务。同时,她们还能为客人定制旅游路线。 刘明华为大家讲解下党的故事。寿宁县委宣传部(文明办) 供图 产业志愿 助推乡村发展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寿宁县通过科技、金融志愿帮扶,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硒锌康养旅游、高山茶叶、优质水果、食用菌、林下经济等“1+4”生态特色产业,全力推动乡村振兴,让群众致富路走得更宽。 今年7月,寿宁县林业部门组织贵州省药业公司等企业负责人实地考察黄精发种植产业选址。在熟知各乡镇林地情况的科技特派员林盛松的帮助下,顺利选址大安乡水洋村。当时,在林盛松的指导下,这里正在建设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探索在高海拔林地试验集中种植黄花倒水莲、金花茶、草珊瑚、椴木紫灵芝等13个品种的林下中药材,并配套温湿度传感器、监控器、LED显示屏等,以现代科技赋能林下种植。 既有产业基础加上优渥的林地资源,让到访企业顺利拍板“下单”。日前,总投资2.5亿元的寿宁县黄精全产业链发展项目正式开工。届时,亩均年收益可超万元,让寿宁群众又多了一条致富路。 科技特派员是农业产业健康发展的护航者。寿宁广大科技特派员深入田间地头,不仅“传经送宝”,实地帮助农户解决最迫切的农业技术难题,还通过引进新品种和推广新技术,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助力农户增产增收。2022年以来,寿宁县科技特派员服务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体526个,农户2600多户,建立机械化基地等农业基地56个,创办、领办合作社或家庭农场3家,引进新品种77个,推广新技术47项,举办培训班89期,培养基层技术骨干433人,受益农民2600多人。 产业要兴旺,离不开优质的金融服务。网点遍布寿宁每个乡镇的寿宁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成立了“垄上行”金融服务队。采取“五个一”(配发一个背包、一台PAD、一本日志、一份台账、一套宣传册)和“三上门”(服务上门、建档上门、宣传上门)的服务模式,走村入户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唠家常、话农事、知农情,变“群众跑腿办事”为“银行背包上门”。 该社还首启全市首家“党建+金融助理”工程,选派60名金融助理每周两天以上时间驻村开展党建金融服务,并聘请各乡镇乡贤能人为金融联络员强化沟通。截至2023年5月末,“垄上行”服务队足迹遍布全县200多个乡村,累计下乡2465个工作日。共收集贷款意向3146户,手机银行5261户,短信银行1639户,社保卡激活3733户,累计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受理业务286人次,借记卡开卡2775张,开展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会187场,完成整村授信推进92个村,评级授信6139户,普惠金融成效明显。 西浦姐妹讲解团讲解员正向游客讲述甲坑村革命历史。吴苏梅 摄 近邻服务 打造美好社区 近日,寿宁县鳌阳镇升平社区网格红色驿站修缮改造后正式对外开放,为居民群众提供代跑代办、科普研学、健康健身、文明实践等十余项“一站式”服务。全新面貌、多功能融合的驿站一开门便吸引不少居民前来探访,发布的近邻服务活动场场爆满。 “我们积极盘活整合现有资源,在统筹驻城党建工作站、党员‘双报到’服务活动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场所的基础上,经过几个月的筹备推出了网格红色驿站。同时,邀请社区‘大党委’共建单位和社会组织常态化入驻提供服务。”升平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范志花满是幸福地说道,“我们正以社区为平台,聚力党建资源,推动居民走出‘小家’融入‘大家’,党群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这是寿宁县积极推行城乡社区近邻服务的缩影。为进一步构建近邻党建“大朋友圈”,解决老旧社区“找米下锅”问题,县、镇、社区三级联动召开多轮工作推进会,多次组织社区“一肩挑”带头人赴外地交流学习,按照“一社区一专班推动打造一近邻服务品牌一标准化网格服务场所”的“四个一”工作模式,确定升平社区、敖东社区、北凤社区作为城区近邻服务样板建设社区,蟾溪社区、茗溪社区等作为城区近邻服务强化建设社区,有步骤地统筹推进近邻服务工作走深走实。 每到“近邻集市”活动日,鳌阳镇蟾溪社区的蟾溪桥总是人潮如织,“家门口的电影院”“近邻义诊”“邻里乐队”“心理健康大篷车”轮番上阵,为群众提供喜闻乐见的近邻服务。 何谓“近邻集市”?这是寿宁县新近推出的一项创新近邻服务机制,采取社区党支部“搭台”、社区党员和在职党员“摆摊”、社区居民“赶集”的方式,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实际需要,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近邻集市’机制推行后,不少问题迎刃而解。作为网格服务‘逢三进格’工作机制的实际载体,每逢周三,我们还专门设立了一个‘集市日’活动意见箱,推行党员群众点单、党群服务中心派单、相关部门和‘大党委’共建单位接单的‘三单服务’,到了周末时再集中代跑代办。”寿宁县委组织部相关业务负责人介绍。 当前,寿宁加快打造“15分钟近邻服务圈”,精心打磨“近邻研学”“近邻学堂”“近邻书屋”“近邻驿站”等近邻党建系列服务品牌,组建网格党支部281个、街巷楼栋党小组1085个,建立党员责任区3000多个、党员志愿服务队218支,推动党的工作触角近邻进网,让党的组织网络、工作力量、服务阵地、社工项目等在社区实现有形化、标准化、日常化,服务更有温度、更见实效。(闽东日报 通讯员 吴苏梅 吴乐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