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前,志愿者为老人梳妆打扮。(周宁摄影家协会 供图) “奶奶,微微抬头,来,看镜头!”“来,笑一笑,很好!”随着“咔嚓”快门声响,老人精神矍铄的模样就定格了。 循着春的脚步,周宁县“岁月年轮”敬老摄影百村行志愿服务走进浦源镇龙住院村,免费为老人们拍摄肖像,寂静的小山村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为满足边远山村老人需求,2020年,周宁县委宣传部、县文联牵头启动“岁月年轮”敬老摄影百村行志愿服务项目,成立敬老摄影志愿服务队,多方统筹,整合各类资源,把摄影棚搬到村民家门口。两年多来,志愿者们已定格下4000多名乡村老人的“最美笑容”。 “我为群众办实事” 计划走遍140个村 作为山区县,周宁部分村落规模小、布局散、路程远,年轻人纷纷外出,留守老人数量庞大。据不完全统计,全县140个建制村,70岁以上老人有1万多名。 “‘最后一张照片’的分量,在农村老人的心里是沉甸甸的。但是很多偏远村庄的留守老人除了身份证外,几乎没有拍过一张像样的照片,去世了都找不到一张体面照片可用。”说起活动的初衷,“岁月年轮”项目召集人李洪元感慨万分。 为此,周宁县“集结”一批既有专业技能,又有较高亲和力和服务意识的机关干部、摄影协会会员,成立了敬老摄影志愿服务队,免费为全县70岁以上老人拍摄肖像。同时,县委宣传部将其列入“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提供车辆、后勤、耗材等充足保障。 2020年10月,“岁月年轮”项目正式启动。竖起背景板,放一张板凳,一个简易的室外摄影棚在李墩镇东山村搭起来了。不少年近八旬的老人听说有志愿者免费拍照,个个都做了精心装扮,早早来到现场。 拍摄中,摄影师们或弯腰为老人整理衣帽,或耐心帮助调整拍照姿势。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志愿者们更是服务到家——带着摄影器材上门拍摄,满足每一位老人的需求。 照片拍摄完毕,志愿者们对照片进行精心筛选、调色修图,再用随身携带的小型打印机打印出来,细心配上相框,送到老人们手里。“平时很少拍照片,拍得真好呀!”拿着相框,看着照片里的自己,陈友金老人笑得合不拢嘴。 活动初始,志愿服务队制定了周密的服务方案,计划在5年内走遍全县140个村,并优先选择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的村落开展服务,让最困难的群体最先得到服务,确保“镇不漏村”“村不漏人”“人不漏照”。 狮城镇洋尾村、咸村镇茶广村、浦源镇萌源村……两年多来,志愿服务队翻山越岭,走过了9个乡镇60个村落,已为4000多名老人免费拍摄照片。 从“50后”到“00后” 志愿者找到自我价值 “星期六到咸村镇樟源等村开展‘岁月年轮’敬老摄影百村行活动,需要5人参加……”上周五,“周宁县摄影志愿者”微信群发出志愿者“召集令”,大家纷纷接龙报名。 今年71岁的摄影爱好者陈凤禧是报名者之一。“我喜欢摄影,为老人们拍照,让我觉得退休生活充实而快乐。”陈凤禧笑着说。“岁月年轮”项目启动之初,他便加入了志愿服务队,每当有需要,总是第一时间响应。 从10余人到40多人,从“50后”到“00后”,两年多来,志愿者队伍日渐壮大。他们来自各个行业,有摄影师叶先设、郑文锋、魏孙亮,有驿站老板叶文珍,有医生钟鸣威…… “每次看到八九十岁的老人,在大相框里看到自己的照片,脸上笑成一朵花时,就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志愿者黄舒婕说。 志愿服务期间,黄舒婕经常遇到暖心的瞬间。李墩镇东山村,90多岁的陈奶奶只身徒步半小时赶来拍照;咸村镇洋中村,70多岁的孙爷爷拍摄完,急匆匆赶回家中带90多岁的老母亲前来拍照……这些场景给了她和同伴坚持下去的动力。 2021年,“岁月年轮”项目还吸引了著名摄影家、希望工程《大眼睛》拍摄者、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原副主席解海龙“入队”。他深入李墩镇楼坪村、礼门乡常源村、七步镇象运村,为百岁老兵肖宜文、“造林大户”黄振芳等拍摄肖像。 如今,每月的公益摄影活动,成为“岁月年轮”敬老摄影志愿服务队队员们的常规动作。“两年多的奔波,我们越来越觉得这件事意义重大。未来,我们仍然会继续走下去,组建多支敬老摄影志愿服务小分队,提供更多的服务。”周宁县文联主席、“岁月年轮”项目发起人魏爱花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