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文明网3月18日讯(通讯员 吴通华 刘瑞久)群山逶迤,碧水长流,寿宁县蟾溪宛若一条苍龙,九曲八弯绕过山脚注入东区梦龙湖。溪流两岸,一排排、一座座建筑群星罗棋布,鳞次栉比,公园、长廊、栈道犹如一颗颗明珠点缀在新旧城区,一个生态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魅力山城正在闽浙边界崛起。 位于闽东北的寿宁县是重点革命老区,近年来先后荣获“中国名茶之乡”“中国木拱廊桥文化之乡”“中国老年人宜居城市”“中国长寿之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等荣誉称号。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曾“九到寿宁三进下党”调研指导扶贫工作。2019年8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寿宁县下党乡乡亲回信,勉励“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也是城市发展的灵魂,赋予城市生生不息的蓬勃力量。历届寿宁县委、县政府把创建省级文明县城作为一项重要的历史使命,持续推进生态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补齐短板提升发展动能,社会综合环境进一步优化,城市美誉度、知名度、影响力大大提高,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节节攀升。 文明创建在路上 寿宁地处闽浙边界,素有“两省门户,五县通衢”之称,县城鳌阳镇坐落一块“夹皮沟”似的带状山间谷地,是全省最狭小的县城之一。明代文学家冯梦龙任寿宁知县时,用“县在翠微处”“地僻人难到,山多云易生”来描述这里的自然概貌。 寿宁是重点革命老区,上世纪三十年代,粟裕、叶飞、范世人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领导革命武装斗争,成立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和闽东特委。新中国成立后,寿宁涌现许多英雄模范人物,“全国十大红色少年英雄”张高谦的故乡在武曲镇大韩村;新世纪以来,先后涌现全国、全省道德模范徐丽珍、范英娇、胡玉荣。 由于交通建设滞后及城市发展空间的制约,寿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进展缓慢。如何破解瓶颈制约,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创城工作,让创城更多惠及百姓造福社会成为寿宁县委、县政府不遗余力的努力方向。 “县城面积小、历史欠账多、财政困难大,创建省级文明县城持续了20多年,但我们的初心没有改变,一任接着一任接着干。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举全县之力,聚全民之智,不断加重‘筹码’,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寿宁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文明办主任郑毅雄说。 寿宁县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的创省级文明县城工作领导小组,抽调县直各机关、乡镇工作人员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职能部门相互配合,通力合作,全面落实《福建省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制定《寿宁县创建省级文明县城总评标准》《寿宁县创建文明县城委员会关于推动落实创城三级网格责任制的通知》等相关文件,召开全县创建省级文明县城推进会、创城交通文明推进会等,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县城市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安交警、环境卫生管理局等职能部门统一行动,相互配合,形成创建合力,确保创城工作有序高效运转。 生态治理出成效 寿宁县曾一度是全省水土流失的重灾区,1986年被国家列入南方6省12县“以工代赈”治理水土流失的受援县。2012年,水土流失卫星遥感数据表明,寿宁县水土流失面积仍有180.16平方公里。 “当年每逢暴雨,山上激流携带泥土、沙石冲毁田园、淹没农地,黄流泛滥,群众称之‘螃蟹落汤穿红袍’。”寿宁县一位当年治理水土流失的退休老干部回忆。 生态兴则文明兴。寿宁县出台《寿宁县生态县建设实施方案》《寿宁县生态县建设规划》等,成立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全面治山、治水、治村,着力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生态保卫战。 “进则全胜,不进则退。”十多年来,县里采取治坡与治水同步进行,治理与开发利用并举,走经济效益与生态、社会效益相互协调、同步发展之路。同时,以“村集体提供山权+公司+联户承包”“责任人+业主”“公司+农户联营+政府补助”等多种模式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前后治理9条小流域,面积70.05平方公里。 托溪乡是“寿宁红”石板材原产地,长年生产导致溪流成了“红河谷”,连续13年被市里列为环保单列乡镇。 托溪乡成立“党员突击队”,以党建为抓手,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全力打好石板材污染整治攻坚战。“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党员干部自觉抓,经过持续不断努力,关闭了30家石板材厂和4个矿山,并对30家石板材厂厂房进行规划和矿山生态修复。”托溪乡宣传委员李财明介绍。几年来,乡里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优势,综合治理鹤溪河道3.5公里,建设防洪堤2.1公里,沿岸修建江滨公园和1500多米绿色休闲步道长廊,让昔日的“红河谷”变成鱼翔鸢飞的“绿托溪”。 如今,寿宁县森林覆盖率72%,生态公益林、天然林占全县林地面积比例高达50.2%;境内9条小流域水质达标率为100%。涌现了犀溪廊桥文旅小镇、武曲茶仙小镇、凤阳甜美小镇、托溪云水小镇等一批具有地域风貌和时代精神的特色小镇,全县共创建5个国家级生态乡镇、9个省级生态乡镇和159个省市级生态村,涌现6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和38个省级美丽乡村。 补齐短板保民生 “寿城如弹丸”“东南相距不半里,举足可周”。解放初期县城只有“丁”字形2条宽度不足5米的鹅卵石街道。1993年以来,政府拓宽了胜利街、解放街、人民路,修建了工业路、环城路。新世纪以来,寿宁实施“西进东扩”战略,陆续建成了茗溪新区和县城东部新区。 建新城,改旧城,寿宁县加快道路、市场、公园、广场、市政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大力改善人居环境,努力补齐文明城市创建短板。县委、县政府领导把旧城改造程列入为民办实事的重要民生工程,分阶段实施,对街道两侧属于公家的建筑用地与违章建筑用地做“减法”,只折不建,用于建设停车泊位或绿化美化。 为解决停车难问题,县城除了开放原政府大院和东区县委、县政府广场为停车场,先后拆除胜利街原看守所、解放街原屠宰场等用于建设停车场。建设村尾桥溪边生态停车场、茗溪新区黄穆路口停车场、鳌阳中学地下停车场、中医院停车场等,投入使用的车位3218个。 以“生态”与“绿色”为主旋律,寿宁县统筹推进省级文明县城、省级森林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三城同创”,实施交通畅通、供水安全、防洪防涝、城乡洁净、景观提升工程,抓好蟾溪生态治理及城区市政提升工程、城市节点改造、县城雨污管网及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县体育馆、东区栈道三期、城区停车场、三峰主题公园二三期等项目建设。在新旧城区,沿着蟾溪蜿蜒而下至东部新城入口附近建成环湖木栈道,与湖水、廊桥、公园、广场等,共同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促进新老城区更加和谐美丽。 位于县城工业路的农贸市场是寿宁县最大的菜市场,早年农贸市场门口及工业路与人行道也成了“菜市场”,两旁停满了电动车、摩托车……形色色的占道经营,让市民承受着卫生脏乱、交通拥堵等痼疾。 为此,寿宁县委县政府及创城办领导召开各职能部门协调会,投入巨资将面积500多平方米的农贸市场楼上两层商场改造成自产自销集中区,设置70个摊位和75个售菜点。寿宁县城市管理局综合执法大队长陈晓锋深有感触地说,自产自销集中区投入使用后,真正做到变“堵”为“疏”,使无序经营变有序管理,工业路街道整洁了,停车有序了,交通顺畅了。 长效机制见实效 建立长效机制,让文明创城成为一种新常态,寿宁县主要领导亲自谋划、部署、推动,把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摆在优先位置。出台了《寿宁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督查考评方案》《寿宁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计划》等系列政策文件,按照“五个一”工作机制,逐项分解任务,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分工、完成时限,推进落实。 按照“拆到位、扫干净、摆整齐、抓美化、保畅通”的标准和要求,各乡镇将村庄清洁行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大局,持续发力、攻坚克难,推进“两违”“两乱”整治,对占用街道、河道的店铺、塑料雨棚、临时摊点、鸡鸭舍等违章搭盖进行拆除。鳌阳镇对小东门路和工业路进行重点整治,茗溪新区一中门口、寿宁车站对面违章搭建商铺也全部予以拆除。斜滩镇“重拳”出击,拆除16家“五小”企业,14家生猪养殖场。托溪乡纵深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修建生态护岸、防洪堤、拦河坝、江滨公园和休闲步道长廊。 结合“家园清洁行动”,全面推进厕所革命,普及乡镇公厕、村庄公厕。创城委编制《寿宁县文明市民手册》《创建文明县城倡议书》《寿宁县市民文明用语册页》等宣传品,发动城乡网格员、志愿者、“文明劝导员”等开展广泛宣传。鳌阳镇7个社区成立的“寿宁近邻先锋”,组织机关党员、志愿者、退休干部组成的“文明劝导员”配合城市管理人员、交警和环卫工人在城区大街小巷维护环境卫生、疏导交通、劝导市民不文明行为。 寿宁公安女子骑行中队开展“柔性执法”,以“路桩”式执勤,开展文明劝导。“县城人口每年稳定增长,搬迁群众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电动车逆行、不戴头盔、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寿宁交警女子骑行中队中队长徐晓宇说,“通过多年持续劝导和宣传,如今市民头盔佩戴率达95%以上,安全文明出行意识逐渐深入人心。” 文明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如今,漫步在寿宁城乡间,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山清、水秀、地绿、景美的生态画卷,城乡美丽整洁,群众安居乐业。 “脚踢不到东西,鼻子闻不到臭味,眼睛看得到美景。”退休老干部蔡鲁廷高兴地说,“空气新鲜了,河水清澈了,村庄漂亮了,乡风文明了,寿宁的明天更美好,人民生活更幸福!” (中国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