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宁德文明网 > 正文
“十百千万”工程 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加强骨干培育 繁荣兴盛乡村文化

2023-02-28 09:55:00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陈玲汇  

投茶、洗茶、泡茶、奉茶……很难想象,这一套行云流水的动作竟是由一个提线木偶完成,但这件事钟昌敢做到了。

钟昌敢出生在福鼎市佳阳畲族乡的木偶演艺世家。1993年,钟昌敢从父辈手中接过家族剧团的担子,身兼团长、导演、前台主角,并在2013年正式成立福鼎市畲族提线木偶剧团。20多年来,他的剧团在舞台上赋予了木偶各种生命力,也用提线木偶展现畲族魅力,传播地方文化。

钟昌敢在文旅推介会上表演《偶韵茶香》。刘源 摄

对于木偶技艺的传承,钟昌敢有自己的见解。“时代在进步,提线木偶的表演内容也应该与时俱进,要有时代意义,推动文化振兴。”2013年,福鼎推出了以民间选秀为主体的“微演艺”文化惠民活动,借这个机会,钟昌敢大胆将泡茶技艺与提线木偶相结合,并将木偶打造成畲族姑娘形象,向观众展示了《畲妹子茶艺》。

“灵感来自畲族的传统习俗,每当家里来客人时,我们都要泡上热茶,唱迎宾歌或敬茶歌,表示对客人的欢迎,进行茶艺表演的同时,也可以推广福鼎白茶。”就这样,钟昌敢开始了“偶韵茶香”的探索之路。

那段时间,钟昌敢忙得不亦乐乎,向茶艺师学习茶艺,改良表演所需茶碗、丝线等道具,修改畲歌唱词,提升自己的操线功夫,终于使木偶能够自如完成采茶、制茶、泡茶全套流程,收获了群众的好评,并被邀请到全国各地表演。

钟昌敢的探索远不止如此。2017年,钟昌敢和徒弟们受福鼎市委宣传部邀请,成立福鼎市理论宣讲轻骑兵“山哈梦”宣讲小分队,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移风易俗等内容,用木偶小品的形式表演给老乡们看。

“宣传知识不同于一般的表演,要让群众看得懂、记得住,就需要调整表演形式,变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样子。”在喜迎党的二十大——福建省民间职业剧团(木偶戏)优秀剧目展演中,钟昌敢便将反诈骗安全知识融入到木偶戏表演中,以采茶女的视角演绎其即将陷入诈骗套路被警察及时发现阻拦,最终免受损失的故事,内容丰富,意义深刻,引人入胜。

钟昌敢还注重培养儿童对木偶戏的兴趣,为了提升孩子们对学习木偶的兴趣,钟昌敢创作了《畲家纺织乐》《畲山茶歌》等适合教授技巧的作品,还改良了适合儿童年龄的道具,通过木偶戏表演,愉悦儿童身心,激发儿童潜能,陪伴他们健康成长。

评书艺人王增禄开展理论宣讲 (市文旅局 供图)

王增禄也是民间艺人,和钟昌敢一样,他也在自己的领域为乡村文化振兴发光发热。今年已年过六旬的王增禄是一位评书艺人,在周宁县的评书表演活动中经常能看到他的身影。

近年来,周宁县狮城镇成立了方言评书志愿服务队,多方寻访评书、木偶戏等民间艺人,依托城西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聘请他们为文化传习员、志愿者,解决“谁来讲”问题。

王增禄受邀成为理论宣讲“说弹唱”志愿者后,用地道的周宁方言、生动的肢体语言,边唱边说、深入浅出,围绕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移风易俗等主题,依托闹区凉亭、乡村振兴示范村、景点景区等场地,把握重要时间节点,结合非遗传承,为群众提供通俗易懂、方便快捷的理论“精准宣讲”服务,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宣讲大众化、品牌化。

王增禄注重讲好“三种话”。“讲清普通话,原原本本、全面准确宣讲;讲好本地话,结合县情开展宣讲;讲活百姓话,从群众关心的生产生活等方面入手,以拉家常的形式,将理论政策转化为大白话,让群众在对比中感受新发展、新变化。”王增禄说。

对于乡村文化振兴,王增禄表示,他将继续发挥自己的评书表演技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落地生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乡村文明水平。醒木一响,王增禄又开始了他的方言评书宣讲……

正是因为有成千上万名如钟昌敢、王增禄这样的乡村文化骨干,才能进一步带活民间艺术资源,助力乡村文化建设。在我市实施的乡村文化振兴“十百千万”工程中,共有10399名乡村文化骨干被挖掘、吸收、培育,他们富有乡村情怀、热心乡村文化振兴事业、学有专长,是乡村文化振兴的人才力量。

乡村文化骨干是乡村文化的主力军,是确保乡村文化持久活力和创造力的关键。我市相关部门也积极引领智力回归,给予乡村文化骨干充分的施展空间,尊重他们的创新思路想法,为乡村带来了新鲜血液,营造浓厚的乡村文化氛围,推动乡村振兴。(闽东日报记者 刘源)

更多>主题活动
主办单位:中共宁德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宁德文明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110005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