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的季节,奋斗的幸福。周宁县不锈钢深加工产业园里,焊花四溅,活力迸发,工人们开足马力忙生产,掀起百亿工业发展热潮;在周宁抽水蓄能电站,四台机组全面投产,“绿电”源源不断从云端送出,点亮万家灯火;高山冷凉花卉设施大棚里,五颜六色鲜花竞相绽放,“凉”经济热出新高度,花农的幸福写在脸上…… 周宁城区全景。叶晓晖 摄 十年征程,砥砺前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周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城乡建设扩容提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县域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 2021年,周宁全年生产总值首次突破9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4.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6 %,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7.8 %,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答卷。 绿水青山 生态家底愈加厚实 周宁一直致力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 森林是水库、粮库、钱库。十年来,周宁加大力度推进造林绿化、森林抚育、封山育林工作。2016年以来,累计植树造林约4万亩、森林抚育13.6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2.96%。 在周宁县不锈钢深加工产业园青山钢管厂房内,技工正在安装自动化不锈钢焊接生产线。黄起青 摄 绿满山乡,水润山城。周宁县以列入水源涵养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契机,累计投入水治理专项经费8.7亿元,深入实施全域治水,探索建立“民间河长”“企业河长”“智慧河长”等治水新模式,采用EPC+O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运行维护模式……标本并重,让周宁水更清、河更净、岸更美。 逐绿奋进,周宁摘下一枚又一枚“绿色金牌”: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省级森林县城”“省级园林县城”;“三库”生态文明学习实践基地建成投用并入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示范基地”;全省首个“林业生态文明实践基地”落户周宁,周宁生态优势日益彰显。 为进一步释放生态加成效应,周宁县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农村污水革命、厕所革命、垃圾革命,以点带面、全域推进,受益农户5万余户。 “以前上厕所,气味重,2019年改厕后,我们用上了水冲式厕所,干净又卫生。”泗桥乡泗桥村村民林凤笋说。 果农正忙着采摘、分拣无花果。汤文娟 摄 坂坑村实施治水改厕、房屋外立面改造、主街道改造提升等项目,在全县范围内先行先试探索开展垃圾干湿分类、厨余垃圾治肥等工作,村庄面貌焕然一新;紫云村通过兴建荷花池,做好村容“加减法”,依托优越自然条件发展旅游,做响紫云土豆品牌;龙住院村扎实开展厕所无害化改造、河道整治、裸房危房整治等,由“脏乱差”转变成美丽“花村”……众多村庄旧貌换新颜,为绿水青山添“色彩”。 融入大局 产业发展脱胎换骨 9月20日10时,伴着汽笛长鸣声,“和谐号”列车缓缓停靠在衢宁铁路周宁站站台,百名旅客有序上下车。2020年,衢宁铁路正式通车,山城周宁从此告别没有铁路的历史。 十年间,周宁路网建设不断完善,衢宁铁路、宁武高速、纵三线等交通干道实现通车,联通山海大交通格局逐渐形成。交通破局山城融入滨海,曾经工业零基础的山区县,如今全力奋战百亿工业产业的圆梦之路。该县深入对接四大主导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锈钢深加工产业园、站前工贸科技园区、梨坪铸造园区、山海协作产业集中区等“四大工业区”建设如火如荼。 2019年,周宁县创新“以商招商”一体化运营模式,抱上了首个百亿产业集群——周宁县不锈钢深加工产业园。该项目从打桩到投产仅用9个月时间,践行项目建设的“宁德速度”。如今,园区一期聚集不锈钢深加工重点企业43家,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00亿元以上,税收3亿元,可提供就业岗位6000余个。 周宁县以改革创新为引领,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的“三产共抓”产业矩阵,县域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35.4亿元,跃升到2021年的90.12亿元,实现生态高颜值和发展高素质齐头并进。 广袤沃野生机勃勃。围绕构建“3+N”特色产业体系,打造“周宁有鲤”公共品牌,高山马铃薯、高山云雾茶、高山冷凉花卉等富民产业“开花结果”。目前,该县拥有茶园面积10.7万亩,茶产业综合产值达10.2亿元;高山果蔬种植面积约5.35万亩,产量6.25万吨,产值3.12亿元。 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围绕打造“鲤乡福境·云端周宁”旅游品牌,以文化引领、节庆活动搭台、旅游唱戏为发展方向,打造核心景区,完善乡村旅游点,现拥有国家级文化旅游品牌30个,省、市级文化旅游品牌45个,全域旅游格局加快构建。 在周宁县第三实验幼儿园中,学生们快乐成长 (第三实验幼儿园供图) 十年间,周宁县三产结构从16.4∶48.6∶35.0调整到9.9∶30.4∶59.7。果蔬飘香的农业沃土、热火朝天的工业基地、多元融合的旅游格局,三产并进山城发展成色越来越足。 民生提质 实事惠民幸福加码 十年前,狮城镇村民周桂兰春节一过便匆匆收拾行囊外出打工。如今,周桂兰在周宁县不锈钢深加工产业园上班。“在家门口就业,不仅工资待遇高,还能照顾到家庭,一举两得。”周桂兰说。 十年前,七步镇宅头村的留守老人常常靠剩菜剩饭饱腹。如今,每到饭点,老人们便来到七步镇宅头村“长者食堂”,边吃饭边聊天,其乐融融。“每天花十元钱就能吃上两顿可口的饭菜,且每餐都有一荤两素一汤。”68岁村民陈天时说。 悠悠万事,民生为重。党的十八大以来,周宁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每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80%以上,多谋民生之利,让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位群众。 告别贫困迈向幸福小康。周宁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号民生工程”,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从贫困户帮扶全覆盖到帮扶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就业,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到实施易地搬迁整村推进,从出台落实有关政策到发动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啃下了一个个“硬骨头”,实现了3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497户5197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挪出“穷窝”。 “我现在不仅建起了新房,还当上了‘羊倌’,日子越过越红火。”回首十年,玛坑乡升阳村脱贫户郑国进感慨不已,那时,他和女儿相依为命,他腰椎间盘突出、股骨头坏死,导致肢体三级残疾,干不了重活,生活拮据,在贴息贷款的支持下,他建起羊舍,走出了一条茶园养羊之路,事业蒸蒸日上。 职业成人教育学校全景图。黄起青 摄 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劳有所得、老有所养、弱有所扶……回应民生之需,多解民生之忧,这是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的十年—— 新建幼儿园6所,扩容建设狮城一小、新一中等学校,新增学位13330个,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9.18%、118.58%、96.26%。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县总医院挂牌成立,县医院门急诊综合大楼、县精神康复医院建成投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和医疗设备达标率100%,100所村卫生所完成一体化建设并纳入医保定点……一项项民生工程、一件件民生实事,持续为民生“加码”、让幸福“加速”。 十年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757元增至34953元,增长了1819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8157元增至19756元,增长了11599元;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这些“数字叠加”让市民赞不绝口。 十年奋斗布满荆棘,十年奋斗鲜花盛开。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全县生产总值56.08亿元,同比增长8.1%,发展理念正持续激发高质量发展巨大动力。明天的周宁,将力争在“山区绿色经济走廊”中把握大势,坚持生态、产业、城乡“三位一体”,实施“西拓南承、呼应湾区”战略,持续巩固提升生态优势,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致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周宁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闽东日报记者 张文奎 通讯员 郑文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