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宁德文明网 > 区县动态 > 正文
林改20年:携手护青山 宁德展新颜
2022-08-13 10:20:00 陈琳琳 来源:宁德文明网  责任编辑:陈玲汇  

宁德文明网8月13日讯(通讯员 陈琳琳)位于福建东北角的宁德,峰岭耸峙,丘陵连绵,是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曾几何时,这里营林多,也砍的多,森林赤字多,林业发展滞后,是宁德“老、少、边、岛、贫”的侧面映照。2002年,在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的亲自推动下,全省开启了轰轰烈烈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序幕。

20年来,宁德始终牢记嘱托、勇毅前行,全力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经过一些列探索和实践,宁德森林覆盖率从65.8%提升至69.98%,从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到高出全省平均值3.18%(位列全省第四);林业产业总产值从36.74亿元到528.54亿元;先后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入榜“中国绿都”、启动闽东森林城市群建设。

20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宁德市林业部门持续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用实际行动践行“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绿色生态理念,与时俱进接续实施“八大工程”、推进林改再出发,探索“森林是碳库”新内涵,激活“绿色”引擎,让“青山”变“金山”,使“热土”展“新颜”。

厚植“绿”底色 森林“水库”筑牢生态防线

仲夏时节,万物并秀,行走于闽东大地,随处可见绿荫环绕、绿满山野。俗语云“山上栽满树,等于修水库”,宁德市林业部门厚植绿色家底,创新林业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造林绿化,通过“大造林”以及森林经营工程、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建设,森林蓄积量从1665.1万立方米增加至5549.52万立方米,以山高林密保障流水潺潺,筑牢生态安全防线。

省级森林乡镇和村庄越来越多,全市累计创建省级森林乡镇7个、村庄157个。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全市现有林业专业合作社631家,林业集约化、规模化、多元化效益突显。

宁德市植物园、福安市天马山植物园、福鼎市“十里桐溪”生态景观公园暨省级“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霞浦县“守护古树 留住乡愁——霞浦古树名木认养”项目等正在积极建设推进中。三都岛、西洋岛、嵛山岛3个海岛绿化美化提升工程建设正在火热进行。还引进蚂蚁森林北京企业家环保基金会参与生态修复,开展红树林造林和互花米草除治项目。通过大力开展营造修复,全市现有红树林面积9120亩。

林业部门还通过完善林地保护制度,优化林分结构等举措,不断提升森林质量和改善生态环境。当前,正以林长制为抓手,大力实施花化彩化美化、增绿增质增效工程,进一步助力森林质量精准提升。

发展“林”经济 森林“钱库”助力乡村振兴

“山是载体,财富在林”,森林潜藏巨大财富。20年来,宁德市以林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在点“林”成“金”上做文章,率先完成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改革、林业小额贷款、林木采伐指标分配等改革试点工作,促进森林资源有效整合,为林业富民产业发展孕育沃土,为乡村振兴注入动能。

宁德市立足闽东气候、地理等优势,练好绣“花”功夫,倾力做靓高山冷凉花卉产业。引入全国文心兰种植最优质企业—福州多芬园艺公司,借助其种苗、技术和市场优势带动屏南、周宁、蕉城等地6家花卉企业种植文心兰500亩。加大花卉产业用地、资金、技术等统筹协调和配置力度,累计投入各级资金1.5亿元,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三位一体经营模式,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实现人均年增收2-3万。我市现已成为全国最大文心兰种植示范基地。

除此,宁德市还在做“竹”文章上下功夫。通过实施竹业开发富民工程,引导帮扶对象发展林业相关产业,并加快毛竹、绿竹资源的优化培育,推广丰产竹林栽培技术,做强竹林丰产经营和竹产业。为加快竹业产业发展,周宁、屏南、古田成功申报省级现代竹业重点县项目,屏南、柘荣两地被认定为创建2022-2024年“笋竹精深加工示范县”。

探索“林下经济”新模式则是我市发展“林”经济的新源泉。柘荣县将林下经济产业融入“福建药都”战略部署,实施以药、茶为主的“2+N”发展模式;寿宁县充分利用清源韶托资源优势,打造“栈道式”林药品种园,并结合黄槐湖康养旅游,探索发展林药茶、药浴、研学、采摘等休闲项目,促进林下经济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屏南县发挥“第五批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带动示范作用,大力扶持山苍子种植,目前经营面积达1980亩,为全省最大的山苍子种植基地,有力保障周边村民稳定就业和持续增收。

据统计,全市林下经济经营总面积118.43万亩,带动农户9.4万户,产值40.12亿元。柘荣、屏南、寿宁、福安和周宁等县被省林业局认定为2022-2024年创建林下经济重点县。

此外,还注重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积极建设森林步道,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目前,屏南仙山松海、周宁县仙风山、福安市新坦洋天湖茶庄园、福鼎市一顶山等4家获评省级森林康养基地;完成霍童溪省级森林公园和屏南古峰省级森林公园景观提升工作;加快森林步道建设,目前完成建设54公里。

民以“食”为天 森林“粮库”夯实安全根基

“向森林要食物”,森林蕴藏着丰富的食物,其产出的林果、林菌、竹笋、油茶以及林下种养殖产品等构成了数量庞大的森林“粮库”资源。天然、绿色的林产品也深受大众喜爱,蕴含广阔的市场潜力。

这其中,油茶作为宁德经济林的主要树种,是维护粮油安全、推进绿色发展的“绿色银行”,是开启乡村产业振兴之门的“绿色钥匙”之一。

20年来,林业部门通过品牌建设、以点带面等举措,带动油茶产业快速发展,做大做强油茶产业。全市油茶总面积29.5万亩,总产值 7.28亿元,油茶籽产量2.23万吨,茶油产量2735吨。拥有中国油茶之乡1个、国家地理证明商标1个、省级名牌农产品2个。2015年全国油茶等木本油料产业脱贫现场会在霞浦召开,全面推广我市油茶脱贫做法。

注重强化对油茶领域的技术攻关和人才队伍培育,先后选育出闽43、48、60三个省级审定良种,并建立福安、寿宁、柘荣3个油茶良种采穗圃,年培育良种油茶500万株,建成优良油茶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基地225亩。现宁德油茶产业发展在种植、低产林改造,优良品种培育、油茶精深加工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已形成种植大户型、专业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等一系列发展模式与机制,实现抱团发展。

此外,宁德市还通过推广丰产栽培技术,充分挖掘资源丰富的竹笋、板栗(锥栗)等森林“粮库”资源。

开展“新”探索 森林“碳库”提升碳汇增量

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森林具有不可比拟的“碳汇”优势。如何做好“碳”索工作,提升森林固碳增汇能力,是“双碳”时代的重要命题。

迈出新步伐,宁德市在碳汇项目上取得了一定进展。周宁和霞浦国有林场试点开展FFCER(福建林业核证减排量)碳汇项目,共签发碳汇21.95万吨,已成交 13.6万吨,实现交易收入138.3万元,屏南县计划设计实施CCER(国家核证减排量)森林经营碳汇项目面积39.1万亩。

屏南县开发森林经营碳汇CCER项目(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项目设计面积39.15万亩,预计年平均产生13.3万吨碳汇量。该项目目前已完成审定核证,待国家生态环境部备案。

在森林资源管护这一课题上,我市强化科技赋能,强力推进智慧林业建设。对全域林地以网格形式科学划分,并通过林长制智慧信息平台实现了对每片林地的监督管理。我市还在全省率先实施森林防火“三网一中心”和“以水灭火”试点,大力推广“防火码”微信小程序和“互联网+”森林防火督查系统,防范遏制森林火灾发生,有效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

林改20年,宁德开拓进取、奋勇争先,亮出一份高分答卷。林改再出发,在以绿为题的新“赶考”路上,宁德将继续做“绿水青山”的忠实守护者,做“金山银山”践行者,做乡村振兴的助推者。(宁德市林业局)

更多>主题活动
主办单位:中共宁德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宁德文明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110005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