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宁德文明网 > 宁德要闻 > 正文
曾俊凯:传承技艺 福船文化再启航
2022-05-20 11:05:27  来源:宁德文明网  责任编辑:陈玲汇  

“福船是我国古代四大船型之一,它基于一门古老的造船‘绝技’——水密隔舱。同学们请看……”5月7日下午,在霞浦县沙江中心小学的课堂上,霞浦县艺舟文创工作室负责人、渔村文化博物馆创建人曾俊凯取出三艘福船模型,顿时吸引了学生们的目光。

曾俊凯正为孩子们讲解福船文化。杨锋 供图

“老师,这船太漂亮了。”“老师,您能讲讲福船的历史吗?”……尽管已进行了大大小小近百次宣讲,但真正走进校园还是头一回。面对求知若渴的孩子们,曾俊凯绘声绘色地讲起了福船的故事。

据了解,福船是我国古代重要风帆动力船之一,因在福建沿海制造而得名,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航运工具。其所运用的“水密隔舱”技术,既提高船舶的抗沉性,又增加远航的安全性。

霞浦自古以海立县,海洋文化历史悠久。早在三国时期,东吴就在如今的霞浦县古县村设立温麻船屯,并以船屯地点“温麻”立县名。千百年来,霞浦人民以海为田、以舟为驾、以渔为耕,创造和流传下无数宝贵的海洋文化遗产,福船文化便是其中之一。

然而,随着社会快速发展,霞浦千余年的造船史也日渐被先进的现代造船工业“淹没”了,许多古老珍贵的海洋文化面临消失的处境。

“看着传统海洋文化正逐步消失,我决定为保护文化贡献一些力所能及的力量!”有感于抢救和保护传统海洋文化的重要性、急迫性,长期从事渔业生产的沙江镇沙江村人曾俊凯站了出来。

自2004年起,曾俊凯利用农闲时间走访福州、福鼎等沿海渔村,了解古代造船历史,向造船老匠人学习传统造船技艺,收集实物器具,不断推进传统海洋文化知识体系建设。曾俊凯还留在船厂师傅身边看图纸、做记录、打下手、学修船。

2005年,学有所成的曾俊凯花费三个月时间,制作出了他的第一艘船模。船模虽小,却五脏俱全、美观大方,这给曾俊凯带来了极大信心。之后,他开启了船模、木船及海洋文化题材文创品的制作之路。这些作品或参展获奖,或为国内涉海类博物馆定制收藏,都有了好“去处”。

2015年,曾俊凯在沙江村创办了渔村文化博物馆,集中展示十多年来悉心收集、制作的海洋文化生产生活器具(物)、习语谚谣、非遗技艺等。博物馆刚一开放,便吸引了众多游人、当地村民和各类学术机构的关注。

“博物馆是展示历史积累的场所,可以为群众提供海洋相关的知识和服务。我想通过宣讲,让群众了解霞浦沿海渔村的人文历史、民俗风情,从而引起社会各界对霞浦海洋文化的关注。”曾俊凯笑着说。

自渔村文化博物馆正式开放以来,曾俊凯便成了馆内的宣讲员。他一边继续调研传统造船技艺,学习海洋文化知识,一边接待各地游客、专家学者、中小学生的来访参观。

今年,曾俊凯已经50岁了,但他仍不知疲倦地奔忙着。“到目前,我已经制作了几十艘的船模,也试水建造了不少木船。我喜欢海洋文化,也会将传承和保护海洋文化的道路一直走下去。”曾俊凯介绍,去年底,他正式成为沙江镇渔耕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进行志愿服务让他觉得自己“变年轻了”。目前,他正对渔民口述史、海洋民间故事等进行采集整理,以进一步渔村文化博物馆内涵,努力将其打造成霞浦特色文化名片之一,让更多人看见“海洋之美”。(闽东日报记者 陈映红 通讯员 杨锋)

更多>主题活动
主办单位:中共宁德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宁德文明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110005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