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宁德文明网 > 宁德要闻 > 正文
吴成翰:传承闽东红色基因 书写大医时代担当
2021-08-04 15:28:56 张文奎 来源:宁德文明网  责任编辑:禇子强  

7月28日,在福建省科协九届三次全委会会上,宁德市周宁籍教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神经科国家重点专科主任吴成翰获得“福建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出生于红色革命家庭的吴成翰,从小将“人民至上”的信念根植于心,积极投身为民行医的崇高事业。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发现脑出血继发性损伤的机理,首次阐明了“中风毒理学说”“闭证”“脱证”的毒性物质以及相互转化的物质基础,将脑出血研究推向新高度,其研究在2020年被评为福建省政府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吴成瀚查房,并进行教学

吴成翰父辈兄弟仨人先后于上世纪30年代初参加闽东红军游击队,其叔叔吴少安烈士于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周宁县党组织和闽东红军游击第11支队创始人之一,也是著名的“周墩暴动”领导人之一,于1934年光荣牺牲。

解放后,家人经常教育吴成翰要珍惜老一辈革命家用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良好的传统教育,励志吴教授要成为一名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1974年7月,年仅16岁的吴成翰高中毕业到周宁县友谊大队上山下乡,经过短期的培训后,以优异成绩成为一名“赤脚医生”。

1976年2月,吴成翰入伍参军到部队医院从事卫生员工作,在他肩头“救死扶伤”的职责使命更重了。他除了积极做好基础护理和卫生工作外,还努力学习医疗知识,帮忙军医和护士做了大量的基础医疗工作,因完成任务好、工作出色荣立了三等功,后被送到部队护理学校学习,同时他复习数学、物理和化学等知识,护校一毕业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广州第一军医大学。

毕业后,吴成翰被分配到福州军区福州总医院神经内科工作,经过2年规范培训,迅速投身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防治和研究工作,出色完成了为部队指战员和驻地群众伤病员服务的任务,工作期间获得5项军队科技进步奖。

不论在广袤的农村一线,还是在部队岗位;不论在学校还是医院,吴成翰始终明白“大医精诚”四个字的意义,在医生岗位上赓续红色血脉,续写时代担当。

1998年,他以出色业绩转业至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他提倡中西医结合,提出重点发展健康体检中心和制剂中心的建设,同时对病房进行了现代化改造,组建了神经内科,并担任科主任。

创业艰辛,吴成翰因难而上。“革命的后代怎能被这点困难难倒,我们克服了科室人员少,技术骨干少,医疗资源少的‘三少’问题,既当一线医生又是二、三线医生,想起那段岁月,就觉得非常有成就感。”吴成翰说。

为了保证医疗质量和带好一线医生,他长期与一线医生同吃同住同值班,夜以继日地投入工作,常常在半夜2、3点还能在科室和实验室看到他的身影,行医40多年无医疗差错事故,被人称为“拼命三郎”。

吴成翰长期奋斗在医疗卫生第一线,始终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放在首位。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江月卿说:“记得有一位石狮市来的15岁学生柯小斌(化名),因昏迷,省内多家医院治疗不见效果,多位专家认为预后不佳,可能会成为‘植物人’。但是吴教授没有放弃,凭借深厚的临床经验,大胆将病人接入病房,坚持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不仅将病人从死亡线上抢救过来,竟然还让病人站起来、走起来,而且生活、学习能够完全自理,用坚守和技术创造奇迹,让我们非常感动。”

医者仁心,吴成翰把对守护群众健康的坚定初心,也带到了社会公益事业上来。作为革命老区走出的一位大医,他心系红土地,积极报效桑梓。作为省政协常委,2012年在周宁、屏南、寿宁等县巡回医疗中,他看到山区县乡两级连接公路由于长年失修、坑坑洼洼、路面过窄,往返极其不便。吴成翰第一时间将情况写成专报件并在一次协商会议上提出,在最短时间内事情得到解决。多年来,吴成翰坚持组织专家医疗队前往周宁、寿宁、霞浦、柘荣等县开展义诊活动,为家乡人民送医送药。只要老区群众到省里求医问药找到吴成翰,他总是细心乐意帮助。

如今,已近花甲之年的吴成翰教授依然奋战在神经系统疾病的前沿。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王谨敏说:“吴教授时常告诉我们,医学是一门科学,要活到老,学到老,穿上白大褂,就是要牢记职责使命,要孜孜不倦,精益求精,为国家的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闽东日报记者 张文奎 文/ 受访者提供图

更多>主题活动
主办单位:中共宁德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宁德文明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110005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