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走进周宁泗桥赤岩村,空气清新、风景宜人。除了自然风光好,家家户户打造的“微花园”和绿水青山和谐统一,让赤岩村成了一个生态优美的“大花园”。就在几年前,赤岩村在大家的印象里还是“脏乱差”,今昔的巨大转变,来自村民思想观念上的转变。 赤岩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沿袭了部分陋习。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赤岩村两委将整治陋习作为移风易俗的重中之重,以党员干部带头,逐户宣传,召开村民代表和群众会议,修订村规民约,创新管理机制,以户试点、逐步铺开等多措并举开展整治活动,取得良好效果,从一个差等生逆袭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乡村振兴“优等生”。 原来,赤岩是泗桥乡的第一大村,在喜事和丧事的筹办上向来都是“大手笔”,历史上攀比之风盛行,特别是一些繁复的习俗,让一些家境不富裕的村民甚是难为。该村有种叫“送神饭”,指外嫁女儿在父母过世三周年后的中元节,宴请亲朋、邻里中元节当天傍晚吃饭,一二十桌的客人,只需提“纸钱”过来出席。这种陋习不仅造成环境污染,也给村民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很多村民同时收到多家邀请,吃饭走过场,造成极大的餐桌浪费。 2012年,该村召开了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崇尚厚养薄葬,禁止大办丧宴”的村规民约,党员干部带头倡导文明节俭树新风,组织“移风易俗”教育宣传活动,动员群众改掉旧恶习,简办婚、丧事。 村民许木双第一个响应村两委号召,简办亲属丧葬仪式。“其实,大家对这种耗时耗力耗钱的陋习也是不大推崇的,很多时候都是碍于面子,只是缺人带头。我是乡镇干部,得带头移风易俗。”许木双说。有村民示范带头,简化仪式随即全面铺开,得到了广大村民的响应,宴请桌数由平均15桌下降到3桌左右,每桌粗略计算可节省1000元,仅此项即可为村民减少开支7万多元。 赤岩村从2015年开始,倡导村民只在结婚当天办一餐酒席,结婚前后两天,仅相关办事人员吃个便饭。这项婚庆习俗的改革平均可以为一对新婚夫妇节省2万余元。 “这些举措顺应民意,加上之前的舆论造势,全面推行,比较顺利。通过移风易俗,村民的文明素质和凝聚力也大大提高。”赤岩村村民委员会主任周岩育说。 村民思想改变了,精力也更多的放到乡村振兴上来,大家意识到,让自己有面子的不是婚丧嫁娶的大操大办,而是村子变美,人气变旺。 “原来街边小巷污水横流,村民随意吐痰丢烟蒂,垃圾乱扔。”周岩育无奈地说,赤岩村是周宁县与政和县交界地带的大村,这几年的常住人口只增不减,村的面貌代表着整个周宁的面貌,到处都是垃圾无疑给周宁形象抹黑。 2018年,赤岩村两委制定了“微花园”建设模式,对有意愿种植的村民进行登记造册,村两委发放花卉种苗,村民自备花盆、地块并负责管理“微花园”。 村两委对每户种养绿植情况进行建档,包村领导干部联合村两委干部不定期进行回访,每季度开展“最美微花园”评选活动,给予优胜者一定奖励,绿植死亡率过高、消失的将取消种养资格。 “我们奖励给星级优胜者100元至200元,给他们采购种子、化肥,活动开展到现在,获得星级最多的五星级人家已经达到4户。”周岩育说。 村民魏陈祥家门口的微花园种满了各色花卉,他说:“这块空地以前用来晾晒衣物、堆放杂物,现在改成花园,干净整洁,看着心里也舒坦。别人来我家,一直夸赞我家门口的‘微花园’,不少人还向我要花苗来种。”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了“微花园”的建设中。赤岩村两委趁热打铁,制定了《村规民约》《村民垃圾处理责任》《保洁工作职责》,推行“收起垃圾箱,垃圾不出户”的创新管理模式,还组建了一支由8名保洁员组成的保洁队伍,实行“户集、村收、村运”模式,于每天8时至9时,垃圾车响起铃声,村民们就将自家垃圾倒入垃圾车中,这种集中清运垃圾的方式有效避免乱堆乱放现象。 如今,赤岩村就是一座大花园,被评为2017—2019年度市级文明村,2018年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民谢秀梅说,现在整个村干干净净,门前花红柳绿,心情特别好。节假日也有不少游客来村里散心游玩,人气越来越旺了。(闽东日报记者 张文奎 通讯员 黄起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