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运匠心 优化改良凤凰装 林章明工作室内展示的畲族服饰。东南网记者叶伏国 摄 如何让畲族传统服饰“走出去,走更远”?为了迎合时代的发展,林章明另辟蹊径,通过尝试设计舞台装,在畲族传统服饰文化中加入时尚元素,把畲衣逐渐推向市场。 如今,越来越多的畲族元素被编成舞蹈带上舞台,在舞台上,除了演员精湛的舞技和引人入胜的畲族传说,一身色彩艳丽、原汁原味的畲族传统服饰也让节目的舞台效果得到升华。这些制作精美的畲衣,大多出自林章明之手。 “不改变不行,保留原汁原味的技艺固然重要,但不创新就没出路。”林章明还尝试结合旗袍元素,通过将旗袍的收腰、开叉元素融入畲服中,改良了原有的凤凰装,提高市场接受度,也使观赏性大大提高。 与此同时,林章明还做了许多优化改良,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使得作品更贴合现代人的审美。目前,除了来自闽东本地区畲族同胞客源外,也有通过网络信息慕名而来的全国各地订单。 林章明整理工作室的畲服。东南网记者叶伏国 摄 林章明的优秀作品逐渐被挖掘。2012年,林章明设计的《飞龙在天》《火蓝畲鸣》《凤凰之歌》均入围首届中国畲族服饰设计大赛决赛,获得单套常规实用型服装优秀奖,使他成为福建省唯一入围总决赛的设计师。 2019年,林章明的作品《鸾鸣》获得第十届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大赛优秀奖;作品《畲山凤》获得第二届中国(浙江)民族服饰设计展演匠心奖。 多年的坚守终于得到回应,畲族服饰受到了大众关注,林章明对此深感欣慰。 “跨界”文创 畲服元素焕发生机 林章明工作室内展示的畲族服饰。东南网记者叶伏国 摄 “做畲服需要静心,在充满诱惑的都市里,这份坚守是寂寞的。”林章明说,畲服制作是一门艰苦的纯手工活儿,集绘画、设计、刺绣等多种技能于一体,从布料到成品,需经过量体、备料、裁剪、烫衬、绣制、缝扣、整烫等一系列复杂的流程。 尽管畲服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认可,但这门老手艺目前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困局,也成为困扰林章明的难题。“现在,肯静下心、坐下来学习老手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谈及手艺传承现状,林章明显出一丝无奈。 闽东畲族服饰上的特有标志。东南网记者叶伏国 摄 采访中,林章明告诉记者,从目前行业的市场前景来看,传统畲族服饰的商业化之路还很长,只有让技艺产品有市场生存发展空间,才能继续“活在民间”。 “古老的服饰元素不仅存在于古籍里、教科书里和零散的民间艺人手里,它经过加工提炼,同样能焕发生机。”对于闽东畲族传统服饰面临的困境,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高永安认为,非遗传承人要在民族服饰上有创新和发展,就要多深入民间,在过去的资料中发掘文化遗产,要把民族服饰推广在地域文化生活上,让本地人喜欢穿、喜欢用。同时,传承人要在文创方面多下功夫,制作纪念品、旅游用品、与民俗相关的服饰用品,采用商业运作模式,把民族服饰推出去。 林章明设计的畲族服饰IP卡通形象。受访者供图 眼下,林章明正与设计师忙着设计一款畲族Q版形象,将现代流行元素融入畲族传统服饰元素设计成“萌萌哒”的卡通形象。 谈及设计初衷,林章明说,如今大部分年轻人偏爱二次元表现形式。“能否借助卡通这个载体,把畲族服饰文化传播出去,让其走得更远?”于是,设计畲族服饰Q版卡通形象的想法就此诞生。 林章明认为,尝试“跨界”开发非遗衍生品,用当代设计的理念,在保留畲族传统服饰“精华美”的同时,转化为让年轻人喜欢的作品,是让非遗活起来、走出去的一条路子。 随着宁德市旅游效应逐步显现,林章明计划未来在景区内推广经过设计改良,具有闽东畲族IP的时尚畲族工艺品、饰品。“希望畲族文化元素通过更多形式被大家看到,希望年轻人爱上畲服,为传承老手艺注入新力量。”林章明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