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宁县玛坑乡首章村曾是一个偏远老区贫困村,近年来,该村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从一个贫困村一跃成为全县脱贫致富示范村,还捧回“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文明村”“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等荣誉。 虽是盛夏,高山气候让首章村的茶叶加工季比低海拔地区来得更长,进村依然能见到茶农忙着制茶,不时传来欢声笑语。村中池塘水清鱼欢,两侧新房整齐排列。谁能想到,眼前这座茶山环绕的美丽小山村,2005年人均收入仅有2200元,是全县最贫困的村庄之一。 首章村距周宁县城50多公里,地处偏远,原来集体经济十分薄弱,基础设施几近空白,村民脱贫致富的干劲不足。“扶贫先扶志,村民的‘精气神’没有提高,其他都无从谈起。要提振信心,党员干部就应该先站出来,发挥示范带头作用。”1993年起就一直担任首章村党支部书记至今的陈桂清说道。 近年来,首章村紧紧围绕“两增收一美丽”的目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带动作用,立足实际、盘活资源,精心做好产业文章,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实现了从“贫困村”到“小康村”的美丽蝶变。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40多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8万元,村集体资产达到700多万元,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面脱贫摘帽。 针对茶叶品种老化问题,村两委部分成员及村里茶叶大户先后5次到安溪学习,改良茶叶品种。村民年人均收入增加8000元以上,村集体也有了源源不断的经济收益。村两委还积极筹资137万元,翻修厂房、更新设备,将旧厂改建成现代化标准精制茶叶加工厂。同时,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吸纳58户农户入股合作经营,并专门聘请安溪制茶师,引进先进生产工艺,提高茶叶加工水平。 “不能一味追求茶叶产量,还得专注品质,才能赢取市场的主导权。”陈桂清说。村两委带领村民注册了“丹山梦缘”禅茶品牌,发挥在外经济能人优势,在山东、上海等地设立营销点,有效拓宽销售渠道,实现集体经济持续增值。目前,村集体茶厂年产干茶6000多担,年产值360多万元,利润80多万元。 “现在,我们高低端茶都有,好多茶商提前一年就来预定,村民几乎天天都在赶工。”陈桂清乐呵呵地介绍,在茶叶生产旺季,茶园、茶厂每天需雇50多名村民帮助采摘、拣茶梗、包装等,男工工资每天150元,女工工资每天100元,大伙总是“抢”着干,茶叶已成为首章村的“绿色名片”。 有了支柱产业,首章村坚持深挖资源,拓宽村财发展渠道,走“靠山吃山”的路子。首章村党支部依托村子周边大片宜林荒山,持之以恒带领党员群众开荒造林、垦复毛竹。几年来,首章村每年植树造林200亩以上,现已封山育林3840亩,垦复抚育毛竹1000亩,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带来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1600亩集体股份林,价值150万元,成了村集体的“绿色银行”。 近几年,随着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村两委又带领群众,发展竹林产业。致富路的开通,收购竹、林材质的车子开到了深山老林,让首章的深山变为“金山”,仅毛竹一项,户均年增收可达2000元;同时,村里依托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修建游客旅游山庄,建设林中游道,发展美丽乡村自驾旅游业;发动村民发展花生、生姜、马铃薯等短、平、快的生产项目。2019年,依托农业和旅游业,全村总收入超过1200万元,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为了让贫困户稳定脱贫,村里将7户在册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纳入合作社,贫困户以土地资源、政策资金等入股,共享合作社发展红利。同时,积极将贫困劳动力吸纳到茶园、茶厂务工领取工资,让贫困人员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收。(闽东日报记者 张文奎 通讯员 黄起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