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纸到艺术品、从民间文化到“世界非遗”、从地方剪纸到特色产业、从小县城到世界舞台……一路发展提升,剪纸在柘荣“巧女”的手中完美蜕变。 柘荣剪纸声名远播,曾赴菲律宾、马来西亚、埃及、巴西等多个国家展出交流,600多幅剪纸作品入选国际国内展览、会演,并获金、银、铜等奖项,多幅剪纸被福建博物院、海外博物馆和中国美术馆收藏。 在柘荣,剪纸有着悠久的历史,上溯唐代,盛于明清,所需用具亦十分简单,一把剪刀,几张红纸,无需打样便可凭借一双巧手将各种形象和造型在纸上信手拈来,运行自如,得心应手。 作为宁德市的传统民间艺术,柘荣剪纸在风格上融合了南北剪纸精髓,既传承了中原传统质朴而粗犷的风格,又透露出南方剪纸的严谨细腻和秀丽。凭借独特的风格和极具区域特色的特性,柘荣剪纸在当地城乡广为流传,普遍受到消费者好评,既是男婚女嫁、生日寿诞、婴儿满月等民俗活动中常用的装饰品,又是家居装饰、旅游纪念和收藏馈赠的佳品,为海内外广大消费者所喜爱。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观念的更新,民间剪纸也必然要与时俱进。为继承发扬柘荣剪纸这一传统民间文化,使柘荣剪纸成为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产业,增加城乡群众的经济收入,柘荣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对剪纸文化产业进行了挖掘和保护。先后建设了柘荣剪纸之窗、柘荣民间艺术馆、柘荣剪纸特色产业馆等,吸纳剪纸企业入驻,发展壮大剪纸产业;举办剪纸艺术骨干培训班,重点组织中小学美术教师、中青年妇女及剪纸爱好者学习和开展创作,以形成一批稳定的人才队伍;在校内设立剪纸培训基地,开设剪纸兴趣班,将乡土教材《柘荣剪纸》列入教学计划,培养民间剪纸新生力量…… 如今,柘荣剪纸不仅有“中华巧女”袁秀莹这样剪纸技法炉火纯青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其弟子游晓卿、郑平芳、孔春霞、吴秋凤、金素清等一批技能大师也培育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剪纸传承群体,剪纸艺术发展至今,艺术传承未曾间断。 目前,柘荣县共有省级传承人3名、市级传承人6名、县级传承人56名、省政府命名“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5名,剪纸专业户8个,从业人员500多人。入驻柘荣剪纸之窗的10多家剪纸企业,注册资金达1000多万元,月生产剪纸5万多张,每年销售产品3万多件,实现销售收入500多万元。 创新是最好的继承和保护,除了注重剪纸人才的培养外,在“新”字上下功夫成为柘荣发展壮大剪纸产业的又一大利器。在继承传统刀工精细、色彩红艳的基础上,柘荣剪纸大师们突破了原有形式,采用民间工艺与现代艺术文化相结合的手法,在保持传统风格技法的同时,打破传统阳剪、阴刻手法,借鉴油画、影雕、摄影、素描、白描等艺术,在色彩上大胆运用点色、衬色、套色手法,丰富剪纸的色彩,材料选用方面,应用铜版纸、蜡纸、绒纸、布、树叶等,使剪出的作品保持长久、不变色。还有题材的丰富、应用领域的拓展、产品的开发等也在日益创新之中。经过几年的发展,柘荣剪纸产品衍生出了剪纸服饰、剪纸灯具、剪纸陶瓷等100多个品种,在创新与传承相互交融中,顺利开拓出了一条产业化道路。 为积极发展剪纸产业,近年来,柘荣县还成立了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柘荣剪纸创意产业发展方案》《关于“文化柘荣”建设的十条意见》,进一步明确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为活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示范经验。在政府的引导扶持下,柘荣剪纸与高校联姻、与文化龙头企业合作,进一步扩大了柘荣剪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为实现剪纸产业规模化经济效益,打造柘荣剪纸特色文创品牌、拳头品牌奠定了基础。 在打造“文化柘荣”、加快“文化强县”进程中,柘荣县变文化资源为人民福祉,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让柘荣文化之花结出更多丰硕成果,助力“清新好柘荣”建设更上新台阶。(福建日报 通讯员 林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