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宁德文明网 > 政务公开 > 正文
关于进一步落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
2020-03-27 22:05:00  来源:宁德文明网  责任编辑:叶伏国  

各县(市、区)委宣传部、文明办,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宣传部、文明办:

为落实好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按照稳扎稳打、逐步推进、持续用力、久久为功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宁德市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有关内容和要求,现作如下通知:

一、工作内容

(一)县级层面: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负责文明实践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指挥调度,研究制定工作规划,结合实际,确定服务项目清单,指导乡镇(村居)文明实践所(站)开展活动。福安市、蕉城区、周宁县等3个全国试点县率先成立县级志愿服务促进中心,各县(市、区)要做实志愿服务总队,建立评价激励机制,完善社会化学雷锋志愿服务运行机制,建立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慈善互助等5+N个志愿服务管理平台,大力培育和做强品牌志愿服务队伍与项目。

1.理论宣讲平台

工作职责: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村振兴、移风易俗、普法教育等内容宣传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乡村讲师团、理论宣讲轻骑兵主体作用,把理论宣讲与法治宣传、乡风文明、惠民服务等相结合,推进理论宣讲进村到户、入脑入心。

2.教育服务平台

工作职责:以发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作用为要求,推动中小学校、职业学校、青少年宫、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乡村学校少年宫等场所开放资源,开展校外教育服务、技能培训、文明校园城乡共建、心理健康教育、亲子夏令营和民间志愿组织等开展的教育活动。

3.文化服务平台

工作职责:以整合基层综合性文化体育管理服务各项资源为导向,以文化惠民为抓手,打通基层各类文化组织,激活和用好乡镇文化站、图书馆、博物馆、乡村舞台等主要阵地,扶持民间特色文化项目,发挥文化名人传播示范效应,传承民间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乡风民俗,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围绕乡村文化振兴的总体要求和既定任务,推动“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三大工程,推进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文化振兴“十百千万”发展目标,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完善县、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公共体育设施体系,不断完善“15分钟”健身圈,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健身跑、广场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打造“一地一品”全民健身活动。

4.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

工作职责:以助力乡村振兴为目标,推动农村创新创业深入开展,依托各类科技与科普场所,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广泛开展宣教活动。开展科普示范村、社区、基地创建活动。发挥农民夜校、科技特派员、老科技工作者、农民专家、致富能手作用,开展种植、养殖、畜牧、营销、电商等实用技术培训,培育拓展市场,发展电子商务,实现科普信息资源共享和精准推送,解决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5.慈善互助平台

工作职责:以无私奉献、团结互助为主要内容,推动助学帮困、义务献血、助老扶幼、助医助残、应急救援等扶危济困公益活动开展,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增强全社会“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认同感。

(二)乡镇(街道)层面:乡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要按照“有阵地、有队伍、有项目、有制度”的“四有”标准,发挥承上启下作用,按照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统一规划部署,结合自身发展特点抓好落实,推动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化开展。乡镇(街道)要充分运用志愿服务“无门槛”“无围墙”的鲜明特征,结合本地实际,依托所在地乡贤人士、文艺骨干、农技人员、义务消防队、民兵预备役队伍以及蓝天救援队等民间志愿服务组织组建一支志愿服务队伍,形成 1+N志愿服务模式。

(三)村(居)层面: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要建立一支综合性的志愿者服务队伍,结合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及时收集整理当地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对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乡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广泛吸纳和发动诸如广场舞大妈、书法大爷、热心环保青少年等组织化程度高、时间相对充裕、热心公益事业的活动队伍,注重抓好“领队”“领舞”“领唱”“领跑”等活动队伍的“领头羊”,从互帮互助小事做起,做到群众有所求当地志愿服务有所应,形成农村基层“五个共同”的良好格局,即共同维护环境卫生、共同保护青山绿水、共同做到尊老爱幼、共同推进移风易俗、共同开展互帮互助。

二、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县(市、区)党委宣传部要把中心建设作为守正创新、开创新局的重要抓手,与基层宣传思想工作一体谋划、一体推进,务求抓出典型、补齐短板、以点带面。各地宣传部(文明办)要牵头组织协调,推动各有关成员单位结合职能职责主动作为、相互配合、形成合力。要建立健全督查评估机制,将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纳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考核体系,引导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积极稳妥、富有成效地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推动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整合阵地资源。坚持因地制宜、资源共享、统筹使用的工作理念,充分利用百姓宗祠、古民居、廊道、青年驿站、道德讲堂、文化场馆、体育馆、科教基地、民富中心站点、乡村教育院网点、党群服务中心、中小学校等基层公共服务资源,不提倡新建场所,特别是要统筹利用好各种农村闲置资源,改造升级和充分发挥出文明实践主阵地的作用,努力实现现有阵地资源利用最大化最优化。在功能整合上,要按照“打通贯通联通”要求,统筹县级融媒体中心、乡村讲师团、志愿服务组织等工作力量,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建立文明实践的“需求清单”“服务菜单”,通过上下贯通来真正实现“点单、派单、接单、评单”一体化,为文明实践活动落实到基层和群众中提供有力保障。

(三)营造浓厚氛围。要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手机短信、报纸、宣传栏、墙体广告、条幅海报等线上线下媒介,运用市民公约、村规民约等规章制度,开展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为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要健全激励机制,对文明实践工作活跃、社会影响力大、群众反响好的实践所(站)给予奖补支持;要加强宣传引导,在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岗位学雷锋标兵以及志愿服务系列评选中,优先考虑在文明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相关先进典型和经验要及时选树褒扬,切实激发基层各界群众参与文明实践的积极性和内生动力。

更多>主题活动
主办单位:中共宁德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宁德文明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110005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