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宁德文明网 > 道德建设 > 正文
叶德奕:让生命发出光彩
2018-03-28 16:08:04 雷美容 林宇杰 来源:工人日报  责任编辑:廖诗朝  

记全国劳动模范、国网周宁县供电公司抢修班班长叶德奕

叶德奕,一名普通的国家电网工人,20多年来,勤恳工作,踏实奉献。

做的事情虽然平凡而微小,但越来越赢得社会的肯定。从市杰出青年志愿者,到福建省新长征突击手,再到全国优秀志愿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荣誉涌来,别人觉得老叶成了名人,红了。可叶德奕不这么想。对于他来讲,最关心的还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双手,守护客户的光明。

干好本职 承诺永不退色

每次出门,叶德奕都随身带着自己的名片,上面印着他的名字和从未变更过的手机号,而这个号码现在已成为许多人的“求助热线”。

刚进周宁供电公司那会儿,叶徳奕还是一名工会干事,干了一阵子,叶徳奕就主动申请到生产一线,选择到一线的理由既简单,也不简单。他说:“干工作得干自己能胜任的,才会干好。我喜欢在一线干活。”

“凭什么你就认为自己能干好一线工作呢?”有人问他。叶徳奕认为,一线工作天天和群众打交道,而供电的服务对象大多是群众,这恰恰是他想到一线的理由。

叶徳奕当上了装表接电工,还真是怎么说就怎么干。刚到装表接电班,叶徳奕就郑重其事地将自己的名字、电话号码印在了名片上,在每次出工时,发放给客户。

孙珠就是通过这张小卡片认识叶德奕的。2002年,孙珠带着两个孩子从乡下到城里打工,当时租住在周宁县田明堂一个破仓库里。没有电,孙珠从别人处得到这张小卡片,抱着试试的心理,拨了叶德奕的号码,不曾想,真联系上了。

到孙珠家,连叶德奕都惊呆了:垃圾场一样的仓库,两个小男孩儿就趴在一块木板上写作业。热心的叶德奕看不过去,张罗着帮孙珠通了电,还让妻子叶美梅把俩孩子领回家住,俩孩子一直在叶德奕家吃住到高中毕业。

随后的两年,叶德奕还帮孙珠借来8000元钱,帮她盖起了60平方米的两间砖房。“后来我才知道那钱也是他从别人那里转借的,没有他们当年的帮忙,我也熬不到今天。”而今,孙珠把叶德奕当做亲弟弟一样对待。

2013年农历腊月廿四,小年夜。周宁汽车站旁的一栋房子漆黑一片,屋外大雨倾盆,屋里一个老人瘫痪在床,另一个急得团团转。“给德奕打个电话吧。”“都10年了,谁知道电话号码变了没?”老人拨通了叶德奕的电话,10多分钟后,他就冒雨出现在这家人门口。抢修完成后,老人刘华中说,“这个号码我已经留了10年,没想到竟然没换号。”

吴英玉老人电费没交停了电,叶徳奕帮老人垫付了电费;五保户李克垻,家里的灯不亮了,叶徳奕帮他拆除旧保险,换成新空开;残疾人陈银凤轮椅坏了,叶德奕买了一架崭新的,给她送去;河滨路的老杨腿脚不灵便,叶徳奕就帮他代缴电费……

叶徳奕的这些事儿,一传十、十传百。有人说叶徳奕傻,也有人质疑他图名图利。

面对误解和猜疑,叶德奕没有争辩,他觉得,凡是和用电有关的事,他都得管。

就拿装表接电来说,这项工作直接面对千家万户。装表接电班,当初只有4名员工,除了正常营业工程外,还担负着城区2万多户居民客户电表的安装、更换和故障修理工作。

2012年实行阶梯电价以来,新装用户直线上升,每天都能接到二三十个任务单,为了让客户尽快用上电,老叶取消了休息日和节假日,奔走在一个又一个工作现场,让群众真正享受到优质、高效、便捷的供电服务。2013年夏季,周宁县龙潭一中桐岔安置地,几百个用户建房申请安装急用电,他接到任务后,带领班组人员冒着酷暑,吃在工地,加班加点,用了两天多的时间,为几百个用户供上电。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至今,叶德奕共新装电表3000多架,轮换电表2600架。

2014年,叶徳奕轮岗到配电抢修班担任班长。如果说装表接电班是客户的“保姆”,那么抢修班则是客户的“110”。

2014年3月10日,周宁县10千伏瑞龙观联络Ⅱ线西街支线14号电线杆被一辆工程车撞到,导致线路突然停电。事发时正是中午时分,路上车辆特别多,横躺在路中间的电线杆给车辆正常通行造成诸多不变。

接到报修电话,叶徳奕迅速组织全体抢修队员,火速进驻现场。有的架设安全围栏、有的运送抢修材料、有的调动斗臂车、有的帮助疏导交通……紧张的抢修场面,大家干得井然有序。经过近3个小时的努力,受损线路恢复送电。

2015年初,因冰冻,树竹冻断搭线,停电现象偶有发生。1月14日清晨,接到陈凤公家洋村报修电话,10千伏东陈线公家洋支线因大雪将树压断搭线,造成线路停电。叶徳奕带领抢修人员步行往返10多公里查找故障点,深一脚、浅一脚在冰冻的山路上艰难前进,排除树障,恢复供电,汗珠和着雪水湿透了叶徳奕和抢修队员身上的工装……每年的春节,叶徳奕所在的抢修班总是最忙的,为了大家过上亮堂年,他没能在家好好吃顿年夜饭。

2015年2月18日19时多,除夕之夜。周宁县商贸城河滨路附近13户居民停电。此时,离中央电视台直播春晚不到1小时。

街道上流光溢彩,万家灯火。

借着应急灯,叶徳奕和抢修队员们对着变压器查找故障。寒风砸在脸上,阵阵刺痛。很快便查明了故障,经过紧急抢修,恢复了正常供电。

说起春节的电力抢修,叶徳奕说:“其实过不过年对我们电力抢修人员来说都是一样的,我们是全年24小时待命,只不过平时叫上班,过年过节叫值班,叫法不一样罢了。”

“客户至上,服务第一”。为了这份承诺,20年来,叶德奕没有作息时间表,少有节假日,仅有的两次年休假,也以志愿者的身份去了汶川和舟曲灾区。20年来,他开展故障抢修服务1300余次,义务服务3200人次,从未受到一个客户投诉,客户满意率百分之百。

奉献社会 人生与爱同行

叶德奕是土生土长的周宁人,高中时,他得了一场大病,母亲也在那时病逝。回想当年,老叶坦言,没有邻里乡亲的帮助,他承担不起沉重的医药费,也走不到今天。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叶德奕懂得这个道理。“人活一天,就要多帮助别人一点,没有比这更有意义的事情了。”他说。

叶新亮是叶德奕的独子,但他从不缺“兄弟姐妹”。在他的记忆里,从上小学二年级开始,家里就突然来了许多人。“打小就没见过我妈用小电饭煲煮过饭,因为人多,直接上大蒸笼、大铁锅,每回吃饭都得用‘抢’。”从1992年到如今,叶德奕先后为80多个孩子提供免费吃住,这些孩子中有单亲家庭的,有家庭困难的,也有孤儿,最多时,家里住着11个孩子,最少也有五六个。有些孩子一住就是七八年。

毛毛便是其中之一。

这个原名李思琳的女孩,乐观开朗,是叶家的活跃分子。但10年前叶德奕初次见到她时,她瘦得像个小猴子,缩在角落里,默默流泪。经商失败的父亲把毛毛丢给生病的姥姥抚养,从此再没出现过。“吃了上顿没下顿,更没想过能上学。”毛毛记忆犹新。

叶德奕徒步走了两个多小时的山路,把毛毛接回了家。孩子生病了,老叶夫妻俩整夜守在床边,孩子没营养,老叶每天早晨天不亮就去菜市场“抢鱼”,一日三餐,荤素搭配。老叶想方设法逗孩子开心,渐渐的,毛毛小脸红润了,个子也长高了,童真的个性展露无遗。毛毛户口不在县城,上学是件大难事,为此老叶跑遍了县城的学校,总算解决了孩子的入学问题。

除了帮助当地的孩子,叶德奕还资助过许多外地学生。

“哥,我今年带着妻子和孩子回家过年。”2013年春节前,一个电话让老叶潸然泪下,打电话的叫何振明,多年前他和老叶还是陌生人。2003年,孤儿出身的何振明考上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叶德奕从报纸上得知这位学子因家境贫寒拿不出学费后,主动联系并且一直资助他完成学业。如今,对在深圳工作并成家立业的何振明来说,他始终还有另外一个家——叶德奕那间旧砖瓦房,那里是他内心深处最温暖的所在。“我上大学4年,叶大哥每个月给我寄生活费,教我怎样做人,这份恩情,我一辈子不能忘。”

老叶家里陈设简陋,最多的是汇款单收据,满满几个抽屉,金额少的几十元,多的达到6000多元,时间从1992年到2014年,汇款对象全是他觉得需要帮助的人。这20年来,他资助过的学生就有20多人。

周宁县黄埔敬老院,有一颗老栀子树。

早先,这棵树曾经一度枯萎,生机不在。

让这颗老树旧貌换新颜的,是一位名叫叶支那的老人,这棵树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他内心对叶德奕的一份感激回馈。

“德奕,叶老去世了,他有样东西让我交给你,你过来吧。”叶支那去世那天,接到敬老院负责人陈福新的电话,叶德奕急忙赶到现场。老人走得很安详,衣衫干净,嘴角含笑。

陈福新把叶德奕带到栀子树跟前,说:“叶老总想留给你点什么,但没什么积蓄,这颗他悉心照料的树,算是他留给你的念想。他还说,这辈子活得值,就是没享够‘儿子’的福。”

栀子树无语,只有沁人心脾的清香飘荡。

那一刻,叶德奕再也忍不住泪水。

他与黄埔敬老院结缘始于2004年。那年春节,老叶为敬老院检修线路,进了其中一个房间,一股气味刺鼻难闻。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叶支那,在床上大小便失禁。帮助老人清理身体之后,老叶找到负责人了解情况,一问才知老人年过八旬,身体半瘫痪,患有严重的哮喘病,长期卧床导致全身皮肤瘙痒溃烂,曾经好几次产生轻生念头。

回到家中,叶德奕一夜未眠。第二天,他给老人买了一套新衣服和棉被。从那以后,叶德奕时常到敬老院陪伴老人,给他按摩身体、擦拭清洗溃烂皮肤,除了为老人买营养品,还做可口的饭菜送过去。慢慢的,老人有了精神头,身体也渐渐康复,在老人的最后几年时光,他也将叶德奕当做儿子一样看待。

敬老院里的老人们都知道老叶,为了改善老人们的生活条件,叶德奕为敬老院添置了洗衣机、电热毯等,还买了DVD机和碟片丰富老人们的生活,多年来他花在敬老院的钱就达4万多元。

叶德奕的家里有4个老人,除了自己的父亲,他还赡养着岳父、姑姑、伯父3个老人,他们都在叶德奕家住了10多年。

老叶并不是大款,他只是国网周宁供电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妻子叶美梅是个环卫工人,夫妻俩一个月的收入合起来也不过5000余元。为了节省开支,夫妻俩养了鸡鸭、兔子,开了好几片菜园,只为能帮助更多的人。

叶美梅是老叶的坚强后盾。记者问她,叶德奕收入不高却又要接济帮助那么多人,有没有怨言?她笑着回答:“他做的是好事,没什么说的。有时候的确觉得生活苦了点,可只要夫妻同心,总能渡过难关。”

热爱生活 生命绽放光彩

2006年3月2日,叶德奕第一次报名参加第4届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一双赤脚吸引了无数观众好奇的目光,从此他有了“赤脚大仙”的绰号。那次比赛,叶德奕光着脚丫用3小时38分钟跑完全程42.195公里。

马拉松赛场上的光脚汉子俨然成了一道风景。叶德奕今年46岁,性格内敛,热爱长跑,他坚持长跑锻炼已有10多年,最初长跑是因为体质弱,最后却爱上这项运动。细心的人会发现,叶德奕跑步时有个“怪癖”,那就是不喜欢穿鞋。叶德奕说,“运动鞋动辄数百元,光着脚丫跑,省钱。 ”

2008年4月初,叶德奕在报名参加第22届大连国际马拉松赛前,得知自己入选“奥运火炬手”,他激动万分,特别请人制作了一面印有“迎奥运”字样的大红旗。4月20日,他高举着这面大旗,用3小时31分30秒赤脚跑完该届马拉松赛全程,并以第126名的成绩刷新了自己的最好纪录。

叶德奕说,“作为一名电力职工,能为宣传北京奥运会出一份力,积极弘扬国家电网‘努力超越、追求卓越’企业精神,我感到非常骄傲与自豪。”

叶德奕不仅爱好长跑,他还是一名冬泳爱好者。体育锻炼,给了叶德奕健康的体魄,也培养了他一颗乐善好施的火热之心。

汶川大地震后,除捐款外,叶德奕还请假加入志愿者队伍奔赴灾区。2008年6月10日上午7时,阿坝州要求抽两位人员去某个地点找失踪的直升飞机,擅长跑马拉松的叶德奕主动请缨。山势陡峭,余震不断,头顶上乱石翻飞。叶德奕回忆,“魂都吓丢了,安全回到指挥部后,我多吃了好几碗面。”

在四川灾区,叶德奕辗转到了彭州等地,参加了龙门山镇学校和敬老院的供电线路架设安装工作,为灾区人民点亮光明;在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区,他吃住在工地,帮忙搜寻遇难者遗体、搬运桥梁铁架、清理道路淤泥、重建舟曲电网,一干就是6天7夜。

德不孤,必有邻。志愿服务超过6500个小时的叶德奕,正引领越来越多的人走在志愿服务的路上。如今在周宁县供电公司,专门成立了“叶德奕党员服务队”和“叶德奕爱心基金”;叶德奕的同事们自发成立了“叶德奕服务志愿队”,用每个人的特长,帮助有需要的人。

“生活总是美的。” 叶德奕说,“不管是生活工作、还是马拉松比赛,我都会坚持下去。”(雷美容 林宇杰)

更多>主题活动
主办单位:中共宁德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宁德文明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110005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