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领巾心向党!宁德有四千多名学生讲“红故事”

“我在队旗下宣誓: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4月2日,张高谦烈士纪念碑前,230余名少先队代表们庄严肃立,高举右拳,重温中国少年先锋队入队誓词,用整齐响亮的誓言寄托思念。庄严肃穆的祭扫仪式后,少先队员们追寻“红色少年”的足迹,开展“牢记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主题队会,聆听张高谦的成长故事。

宁德市人社局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主题活动

为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4月1日上午,宁德市人社局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党员干部前往蔡威事迹展陈馆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主题活动,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传统。活动中,市人社局党员干部向蔡威铜像敬献花篮,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哀思和崇高敬意。现场党史教学中,党员干部们跟随讲解员的脚步,一边参观蔡威同志故居,一边学习蔡威同志生平事迹和“红色电波”技侦工作对中国红军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不少党员干部表示,通过此次主题活动,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和思想洗礼,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人社部门党员干部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革命传统,坚定干事创业的信仰信念,切实履行人社部门工作职责,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燃!东侨“快闪”献礼建党100周年

4月1日,东侨开发区联合市畲族歌舞团在东湖畔录制庆祝建党100周年快闪宣传片,东侨开发区各单位代表参加了宣传片的录制,大家以澎湃的激情,饱满的热情参与活动,以实际行动献礼建党100周年。

我们的节日·清明丨清明祭祀树新风 传播文明新风尚

为了营造浓厚的文明祭祀氛围,该镇还通过LED显示屏、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广播音柱、悬挂横幅、宣传车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文明祭扫,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率。为进一步倡导文明、绿色、安全的现代祭扫新风,3月29日,柘荣县双城镇联合开展“清明节”文明祭祀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居民文明素质和道德素养,维护环境整洁。活动中,志愿者走街串巷,向群众发放《2021年清明节文明祭扫倡议书》,倡导通过网络祭祀、居家追思、植树缅怀、踏青遥祭、鲜花代祭等现代文明的方式寄托哀思,并引导群众树立婚事新办、厚养薄葬、勤俭节约等移风易俗新理念。

我们的节日·清明丨福建工程学院师生与福安在榕乡亲缅怀马立峰烈士

清明节将至,3月30日上午,福建工程学院和福安驻福州人才工作站在该学院马立峰塑像前举行“缅怀英烈学党史赓续精神勇担当——缅怀马立峰烈士纪念活动”。1930年1月至1935年2月,与邓子恢、陶铸、叶飞、曾志、詹如柏等同志领导和开展闽东农民“五抗”运动与武装斗争,创建闽东苏区,成立了闽东苏维埃政权、闽东临时特委、闽东红军独立师,历任福安县委书记、闽东工农游击队第一支队政委、福安中心县委书记、闽东临时特委委员、闽东苏维埃政府主席等。闽东党史研究学者、马立峰烈士传记作者缪小宁研究员向学院捐赠了《闽东苏维埃1934》《生死相随》等个人党史研究成果。

蔡威

蔡威烈士(1907—1936),原名蔡泽鏛,出身于宁德蕉城区的士绅家庭。1926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冬,奉命返回宁德筹建国民党宁德县党部。1931年上半年,在上海参加 ...[详细]

杨春

杨春(1969.05-2019.01),男,福建省宁德市人,生前系宁德市公安局蕉城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一级警长。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杨春同志在被查出身患冠心病、已有心肌梗塞先兆 ...[详细]

凌福顺

1934年2月任周墩游击队队长,并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任闽东工农游击队第十一支队队长,10月30日率部举行周墩暴动,成立周墩苏维埃政府,任军事委员。同年8月任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 ...[详细]

蓝阿嫩

蓝阿嫩,1919年10月出生在柘荣富溪东溪村草籽坪自然村,1933年9月投身霞浦游击队。1934年3月在霞浦大坪岗与大刀会战斗中,带领游击队员机智巧妙地用竹竿支撑越过一丈余远宽的湍 ...[详细]

许旺

许旺(1903~1937),原名许品旺,霞浦柏洋村人,是霞浦苏区早期革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亦是闽东革命斗争的杰出领导人之一。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霞浦上西区苏维埃政府主 ...[详细]

张高谦

张高谦,福建寿宁人。1947年5月出生在寿宁县武曲镇大韩村一个贫苦农家。从小跟父母学会了劳动,二年级当上班长,入了队。1960年秋天,生产队羊群没人放,高谦主动提出一边读书一边放羊 ...[详细]

张家镇

张家镇,又名张达武,福建省屏南县双溪镇岩后村人。出生于贫苦农民的家庭。1932年秋,在中共屏南县特别支部的教育下参加屏南北路地区的“三抗”斗争。1934年10月,闽北独立师黄立贵师 ...[详细]

黄孝敏

黄孝敏,原名孝悯,字景骞,1907年11月出生于福建省古田县平湖达才村一户富裕农民的家庭。1927年初,黄孝敏受中共福州地委的派遣,回到古田开展革命活动。他发展学生会、反帝大同盟、 ...[详细]

王宏文

​​王宏文(1910.7—1935.9),福鼎市前岐镇西宅村人,早年就读上海东亚体育专科学校,后转读福州乌石山师范学校。1930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2年,王宏文返乡以前岐小学 ...[详细]

马立峰

​马立峰烈士,福安市溪柄镇马厝村人,清宣统元年(1909)一月二十四日出生。幼时父母相继去世,由伯父马三弟抚养,在小学时,他就胸怀大志,品学兼优,赢得师长们的喜爱。[详细]

荡秋千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放风筝

风筝的历史十分悠久。放风筝,源于古代的巫术。古人认为,放飞的风筝可以带走邪气与晦气。据说,世界上第一个风筝是春秋时代的著名工匠鲁班用木头制作的,当时还有竹做的风筝。汉代出现纸制风筝,叫“纸鸢”。唐以后,风筝作为一种儿童玩具日渐风行。清代诗人高鼎曾这样描绘放风筝的情景:“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蹴鞠

蹴鞠,也是一项在唐代开始流行的春季娱乐活动。大诗人王维有《寒食城东即事》诗为证:“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描述了热闹的蹴鞠场面。蹴鞠,即踢球,当时踢的球叫“鞠”,用的是一种皮球,球内用毛塞紧。据

插柳

插柳是清明节的重要习俗。每到清明,不论大江南北,家家户户都要折柳枝插在自家的门楣上,大户人家还要将燕子状的节日食品串在柳条上。前往郊外扫墓的时候,人人都会在自己的衣物上插上柳枝,小孩将柳条编成帽子戴在头上,姑娘们则将柳枝斜插在鬓角,搭乘的车轿上也要插挂柳枝,在《清明上河图》中,就有郊外踏青归来轿顶插柳的图景。

踏青

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尚书·大传》曰:“春,出也,万物之出也。”在西周,万物萌动之时,迎春郊游于野外就已成为礼制。据《礼记·月令》载:“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至,以迎春东郊。”先秦时,齐国有“放春三月观于野”之俗;鲁、楚也有春日出游之习。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

清明即事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长安清明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清明夜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日狸渡道中

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

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

石马立当道,纸鸢鸣半空。

墦间人散後,乌鸟正西东。

采桑子ㆍ清明上巳西湖好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郊行即事

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念奴娇ㆍ书东流村壁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

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
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经别。

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

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

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

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